裘家弄,东西向小路,东至小普陀街接大水桥,西至南仓街。长111公尺,宽2.6~7.6公尺,片弹街路面。属居民区。
上篇
中,笔者写了大水桥曾发生的两起火灾。而在光绪元年裘家弄发生了一场特大火灾,烧毁房屋二十余椽,并致六人丧命。且看《申报》(1875年1月28日)报道如下:
小南門外之裘家衖地方其居民間有搖花爲業大半皆係平房乃十九夜四點鐘因失火於棉花內遂兆焚如幸有就近水龍前來施救旋經撲滅然巳燒去二十餘椽矣其更可慘者以時在深夜披衣不及致焚死六人一家則一男兩女一家則婦女二人又一小孩提之于係先因正梁壓下故也比及城中水籠出來則已成燼餘矣鳴呼年終歲底遭此奇災聽之者應爲之酸鼻
小南门外南仓街、东西钩玉弄、施家弄、教场街、裘家弄、张家弄等处以往路灯皆为油灯,向來每晚由沪南工巡捐局燃点路灯。自1920年代起,因该地区巿面日盛、居户渐多,故由该段绅商提议,将油灯改为电灯,以利行人。
敌伪时期,本市路灯因受灯火管理关系,一律改用五支光度,再加防空罩,其他交通灯如月台灯,码头灯,公园灯,全部拔毁,故入晚异常黑暗。抗战胜利后,本市当局设法更换灯泡,逐步整理,租界各路均已大放光明,市民称便。惟南市闸北华界等区域一部分市区路灯,因当时损毁太甚,限于人力物力,尚未能完全恢复。但1945年底公用局已派员在中华路、民国路、肇嘉路、乔家路、和平路、凝和路、蓬莱路、方浜路等路段,恢复350余盏路灯,并定在农历年内就其他路段次第装设,以便市民夜间行路。1947年4月,次要路段如裘家弄刚刚轮到装设路灯,该弄居民总算盼到“光明”。不料,路灯有了,却迟迟不“放光”,弄内一顾姓居民急了,遂向报社投诉。《文汇报》(1947年4月17日)"市民之声"栏目中登载了裘家弄居民顾瑞荣写给报社的一封信。现将此信记录如下:
编者先生:敬启者,敝人居于南市小南门外裘家弄,该处素无路灯装置,致途中黑暗异常,夜行极感不便,尤在雨夜路人均认为畏途。日前突有电灯公司来人于裘家弄中段装置路灯一盏,该处居民,莫不欣喜异常,对公司此举亦均极口称誉,然该灯装置,迄今已达两月有余,仍未放光,未悉何故?素仰贵报为民喉舌,祈借贵报一角之地予以披露,並代转致有关当局。
裘家弄居民郭瑞荣上 四,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