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并购重组

当下,并购重组已经成为市场最重要的一条主线。

4月,新“国九条”之后,并购重组就被重新提上日程,彼时行情低迷,情绪很差,而且又处在政策的初期,实操尚未落地,所以这个阶段只停留在概念层面,掀不起波澜。

6月,陆家嘴论坛,吴主席宣布“科创板八条”,突出科创板“硬科技”特色的同时,更大力度支持并购重组,鼓励开展上下游产业链的并购整合,适当提高科创板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估值包容性。

9月,证监会重磅发布《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意见》,简称“并购六条”,进一步把并购重组概念拉向高潮。

经济下行期,不少公司面临业绩增长的压力,希望通过并购重组来实现业务结构的调整,为公司注入新的增长动力,尤其是下行期濒临结束,政策有导向和支持的意愿,这样无论是监管层面还是资金成本层面,压力都比较小。

其次,下行期同行业之间内卷激烈,各家都在卷价格,一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二也会大量浪费资源,所以,监管层面一般也会在这个时候首先控产能,然后提技术,淘汰落后产能,这个过程里,并购的机会也就出来了。

然后,由于当下IPO管理的比较严格,企业上市不容易,这一点大家在新监管上台之后感受明显,IPO的数量急剧减少,质量有所提高,那原来排队上市的那些企业中,有很多和资本签订对赌协议的,要不就面临高额回购,要不就委身被现有的上市公司并购,这个在实操的过程里,是存在的。

最后,市场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对于买方来说,当下是很好的收购时机,他们愿意更积极的在市场上寻找质优价廉的投资标的,收购的意愿增强,这么一来,前后时机就都到了。

图片

再来看看当下的并购种类:

1、业务重叠的。

这一类主要是在同一实控人旗下,且业务存在重叠和竞争的,比如我们熟悉的中国船舶和中国中国重工,都是造船的,实控人都是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海通证券国泰君安,都是证券公司,实控人都是上海国资委。

往根儿上刨,他们都是同一个实控人,原来分开是为了在大环境下互相竞争,抢占更多的蛋糕,现在大环境不行了,没有那么多的蛋糕,那就只能合并报团取暖。这类重组其实最后不太会产生增量,更多的是解决同业竞争的资源浪费问题。

2、上下游并购

这一类主要是涉及产业链形态的扩展,或者现有业务成本的降低和协同。比如晶丰明源并购四川易冲。

晶丰明源主要从事电源管理和电机控制芯片的研发和销售,产品主要应用在LED照明、家电、电子设备、工业控制等领域;四川易冲主要从事半导体芯片设计、研发和销售,它的无线充电芯片和快充协议正是晶丰明源所需要的。

所以这类并购可以实质上提升公司的业务优势,降低成本的同时增加布局,这个是比较有炒作价值的。

3、跨界并购

这一类目前没有什么太多根据,说实话结果也不好说,需要根据未来标的公司的发展情况逐一而论,但多少,我觉得有点吹泡泡的嫌疑。

比如双成药业并购奥拉半导体。

双成药业是做药的这个不多说,主要是多肽仿制药,医药外包,本身业绩并不好,去年亏了5千万,今年前三个季度亏了3700万,基本徘徊在ST的边缘。

奥拉半导体是做啥的也一眼就知道,公司曾谋求科创板上市,但因为过往三年均巨额亏损,2021年到2023年分别亏损10.96亿、8.56亿和9.61亿,经过交易所多轮问询之后撤回了申请。

这样两家公司跨界并购重组,我很难想象未来能有多大的改善,互相对各自的领域都不熟悉,又互相在各自的领域都做的不咋地,而这,双成药业竟然走出了27个涨停板,堪称妖股中的妖王。

图片

情绪高潮的结果,一定是不理智的,演变成现在,哪家公司三季报亏得多,哪家公司就更有并购重组的意愿和空间,越亏,就涨的越疯狂。

博傻行情,还能玩多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