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科技四院42所周“密”呵护 让航天员出舱得心应手

图片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许旷 通讯员 席玲
到“站”了!
10月30日11时00分,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
随后,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顺利入驻中国空间站。在空间站工作生活期间,三名航天员将进行多次出舱活动。
舱外航天服是航天员太空行走的生命“盔甲”。舱外航天服主气密层、手套橡胶件的连接处密封件,均由航天科技四院42所研制。
“如今,航天员出舱工作更加频繁,航天服密封材料经受多次考验,要求更高。”舱外航天服气密手套项目负责人王凡说。
据了解,我国第一代航天服,由于气密层形状复杂,许多工序为手工操作,过程繁琐,质量存在瑕疵。2014年,航天员中心提出主气密层整体成型产品研究课题。
图片
“一件舱外航天服,包含几十种形态各异的密封件,这些密封件,必须耐受空间环境,既要严丝合缝,又要关节灵活自如。”王凡介绍,主气密层是舱外航天服核心部件,是保证航天员安全出舱活动的重要防护装备。
这些气密层产品结构复杂,壁薄、曲面、有大波纹,而且尺寸精度高、成型难度大,研制难度可想而知。
王凡介绍,团队研制的整体模压成型技术,攻克材料模压起泡、制品合模线开裂、尺寸均匀性差等多个难题,使航天服一次成型,没有缝合线,不会造成泄漏风险。产品成功经受地面8万次的疲劳试验,并通过低压(真空)、高低温、失重等环境试验,实现我国舱外服主气密层由跟踪模仿向自主创新的转变。
今年初,飞船总体单位提出舱外航天服手套、指套、隔热垫等组件新要求。
“掌指气密手套是舱外服手套的核心部件,为航天员提供手部的操作活动能力和必要的防护性能,其性能好坏直接关系航天员出舱生命安全。”王凡说,用于操作的舱外服“手套”特别小,工艺难以控制,课题组首次将机械手引入到国内舱外服手套的研制生产中。
系列密封件产品最大的直径接近3米,周长9米,误差不能超过0.01毫米,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直径的1/5,具有高强度、高抗撕、耐高低温交变等性能,空间环境适应性良好,在轨使用寿命预计可达25年以上。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九号,航天科技四院42所已经为飞船总体单位提供数万件密封产品,一次性检验率为100%,周“密”呵护航天员太空生活。
此外,该所研制的吸附药盘,能吸收航天员在航天服内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并且药盘在使用过程中不会释放有害物质,从而保障航天员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