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这样上班,你的气质就回来了!去“班味”的几种方法

图片


随手翻开某社交软件

在同城频道上

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帖子

👇

“车找人,深圳坂田—福田工作日上班通勤顺风车,找固定小伙伴。”


点进去,会发现帖子中

详细介绍了车型和车况

需要的搭车人数

出发时间、地点和费用

以及联系方式等信息


拼车上班

给自己寻找“上班通勤搭子”

已经成为现在年轻人崇尚的一种

经济实惠且环保的出行方式


有报道显示

自今年6月30日

深中通道开通后

不少跨市上班族

也开启了通勤新模式

“拼公交”“找搭子”

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图片

“找搭子”,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顺风车结伴上下班



家住龙岗、在福田上班的牛哥对共享出行感受颇深,“平时工作比较忙,经常加班,累的时候,第二天是真不想自己开车啊。坐地铁早高峰也抢不到座位,好在小区业主群里经常有拼车信息,我跟常拼车的司机关系都很熟了,他一般都会提前问我要不要搭车,会‘预留’一个座位,十分暖心!”


说到费用,牛哥表示,一辆车可以搭三个人,每人平均车费20元,“这比打网约车还是要便宜多了,大家基本住一个小区,路上还能聊聊天,对于我这种e人来说,感觉蛮开心的。”


早在十年前,阿里就成立了公益顺风车组织,阿里员工自己开发小程序,全“厂”2.6万名公益顺风车车主不收费搭同事上下班,一年可减少碳排放1000吨以上。


越来越多的城市正在通过创新手段来鼓励市民践行绿色低碳生活,这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2021年10月,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重点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其中,“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和“绿色低碳全民行动”“各地区梯次有序碳达峰行动”等均是重要内容。


2022年3月,首次试算应用后,《私人小客车合乘出行项目温室气体减排量评估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即首个顺风车碳减排团体标准正式公开,这也是顺风车领域首个碳减排团体标准首次面向社会开放。《规范》期待通过联合公开顺风车碳减排的算法模型和测算逻辑,能为整个顺风车行业测算碳减排值提供更多科学算法支撑,形成行业合力,让顺风车这一绿色低碳出行方式在助力国家碳中和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同事以上、朋友未满”的

“上班搭子”




暖心顺风车和搭车乘客之间,会产生无数种奇妙组合。从前刮风下雨的上下班路上,因为有了通勤搭子而不再寂寞。共享经济背后,“搭子”文化日趋浓厚,CICI把这种体验叫做“去班味儿”。


在社交网络上,“搭子”已悄然流行了一段时间,谁身边还没有几个“饭搭子”“咖啡搭子”“奶茶搭子”“健身搭子”和“旅游搭子”?


而说到“工作搭子”,好像有点矛盾对立。职场白领CICI解释说,“很多人觉得,现在的职场环境中越来越难交到朋友了,因为职场中的人际关系很多是跟利益捆绑在一起的,工作中大家更愿意只把自己手头的内容完成好,不给别人添麻烦已经很好了,但是更多的情感交流,似乎也不愿意去费心经营。”


CICI曾在工位上划出一块空间,养了不少多肉植物,在她看来,“这些肉鼓鼓、模样可爱的小植物就是我的‘工作搭子’,只用浇浇水、照照灯,它们就默默生长,简直太省心了,i人觉得这种搭子就很OK!”


图片

打工人桌面上的一些绿植。


想要达成“同事以上,朋友未满”的“搭子”模式,其实对职场人有着严格的考察标准。首先,大家的相处时间要足够长,熟人之间的关系往往更加轻松;其次,要步调一致,彼此要有相似的工作习惯或工作节奏,比如都喜欢制定严密的工作计划或者在某个时间段工作效率更高等等。


人力资源咨询公司Globoforce的调研数据显示,超过89%的职场人士表示,工作中的友谊对职场工作质量有着不可忽视的正面作用,如果能够在职场上交到朋友,跳槽的概率会更低。在工作中找到步调一致的搭子,确实能让打工人的生活变得更美好。一方面,工作搭子能够加快职场人的成长速度,能成为工作搭子的同事,必然在工作上的联系非常紧密。职场人不仅可以从工作搭子身上学习长处,还可以和搭子进行更深层次的业务交流,寻求建议或是避开陷阱,在互相学习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与效率。另一方面,工作搭子可以促进职场关系更加和谐。搭子会让职场人从孤立的个体变成一个个小团队,当面对困难或挑战时,这些搭子能成为彼此坚强的后盾。


对抗“班味”

寻找真正的精神家园




牛哥的一天,从开开心心搭车去公司开始;CICI的一天,从走进办公室,远远望见一桌子的植物开始。他们这么做的目的只有一个,“去班味”。


图片


作为一个网络流行语,“班味”出自“一旦上过班,你的气质就变了”的热搜词条,用来形容当代职场人一种常见的生活状态。从广义上,“班味”泛指职业身份在日常生活中留下的痕迹;狭义则特指上班族从里到外所表现出来的独有的“疲惫”气质。


日本经济学家森冈孝二就曾提出,1980年代以来,全球化产业重组引发的工作竞争加剧,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工作加速,网络媒介对私人时间和工作时间的模糊,消费社会所激发的大众欲望以及经济活动的24小时化等因素,是导致就业者感到劳累的根本原因。


之所以要迫切地“去班味”,都是因为当代打工人已经对工作压力及其所带来的情绪状态感到非常不满了。


“在我身边,大家有各自‘去班味’的方法”,CICI说,“喜欢热闹的朋友,下班了会去上操课,一帮人一起跳一个小时,燃脂暴汗,把压力和烦恼都忘掉了。”在深圳,青年夜校火爆,脱口秀剧场一票难求,博物馆文化持续升温,都成了年轻人对抗“班味”的有效方式。


既然工作的压力无法摆脱

“卷”的模式没有尽头

不如在身边寻找实实在在的方法

为自己解压

无论是“共享经济”的发展

还是“搭子文化”的盛行

只要有努力探索

挖掘美好生活的潜能

寻找到精神家园的所在

就能在职业和生活中

找到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价值


图片


关于“去班味”

你有何良方?

欢迎评论区交流哈~

图片


来源 | 晶报

记者 | 李岷 图片源自网络

编辑 | 李一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