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上午,山东省图书馆在总馆报告厅举办建馆115周年学术报告会。回顾过去成就,展望发展蓝图,共同开启山东省图书馆事业发展新篇章。
山东省图书馆建于1909年,是中国十大图书馆之一,初创伊始,便有着“南阁(天一阁)北园(遐园)”的美誉。
战争年代,为使珍贵典籍文物免遭涂炭,发出“欲为吾鲁存兹一脉文献”呼声的王献唐等学者携典籍文物南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重启的山东省图书馆,先后通过扩大馆内外阅览场所、组织读书小组、兴建图书阅览站、延长开放时间等一系列措施,以及举办报告会、朗诵会、座谈会等活动,为读者服务。截至2023年底,山东省图书馆创建分馆流通站达73家,年均接待到馆读者140余万人次,外借书刊110余万册次。
现场,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刘显世在致辞中表示,站在115周年新起点上,山东省图书馆应进一步优化文献资源配置,完善数字化、智慧化服务体系建设,深入实施古籍保护工程和文物类古籍认定工作,同时充分利用馆藏资源丰富和学术前沿阵地的优势,加大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力度,推动图书馆由“书库”向“智库”转变。
山东省图书馆党委书记、馆长祝晖表示,当前,山东省图书馆的古籍保护利用、智慧化体系建设、学术研究成果、对外合作交流等多项工作走在全国同行业前列,“图书馆服务日新月异,机遇和挑战并存。我们将坚持守正创新、锐意进取,切实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在推进图书馆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走在前、挑大梁’”。
随后,与会嘉宾分别为在馆工作满30年的离退休干部代表、在职馆员代表颁发了“在馆三十年”纪念章,为2024年“创新发展论坛”获奖人员、“我与山东省图书馆的故事”征文获奖读者代表颁发证书,向青年馆员代表颁发了建馆115周年纪念章。
报告会邀请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中山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程焕文做专题学术报告。程焕文以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入手,从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智慧图书馆建设、公共图书馆服务供给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系统阐述了公共图书馆发展与改革的重点和规划。
报告会期间,山东图书馆还同步举办了“忆往昔,展未来”主题座谈活动和读者座谈会。
记者:石晓丹 编辑:俞丹 校对:高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