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多部门联合发力 加强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工作

央广网呼和浩特10月30日消息(记者李春雪)早在2016年,内蒙古出台《关于加强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求,全区各地要加快形成政府主导、家庭尽责、社会参与的困境儿童保障工作格局,全面落实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困境儿童分类保障体系。目前,相关部门在对困境儿童的全面关怀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有哪些进展和成效?

图片

新闻发布会现场(央广网实习记者 邸寒宇 摄)

10月30日,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教育厅、妇联、团委及卫生健康委等多部门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详细介绍了加强全区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最新进展和成效。

民政厅:困境儿童福利政策体系不断完善

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朝克表示,截至目前,全区集中养育孤儿平均保障标准达到每人每月2225元,分散养育孤儿平均保障标准每人每月1880元,位居全国前列,有效保障了1602名孤儿和5361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基本生活保障权益。

图片

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朝克在会上介绍有关情况(央广网发 李玮 摄)

此外,民政厅还强化了助医助学保障,实施了“孤儿医疗康复明天计划”项目,并将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纳入住院服务范围。今年新增资助4个病种,筑梦守护儿童健康。项目实施以来,累计救助患病儿童214名。2024年,“福彩圆梦 孤儿助学工程”共资助考入大中专和高等院校的孤儿435名,资助标准每人每学年1万元。

朝克介绍,在夯实困境儿童关爱保护体系方面,自治区民政厅着力提升关爱服务水平:

一是加强工作网络建设。组织实施旗县级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建设“燎原计划”,2022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3600万元支持未成年救助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旗县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74个,覆盖率达到93%;建成苏木乡镇(街道)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站998个,覆盖率达到98%,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网络更加健全,工作力量更加充实。

二是加强专项行动力度。联合自治区教育厅、卫健委、团委、妇联等4部门出台《关于加强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指导各地深入实施“大爱北疆 童享未来”七个一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行动,举办了心理健康教育宣传、讲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等各类活动1198场次,参加活动人数达到6千余人次,为困境儿童及家庭提供了更加专业的心理关爱服务。

三是加强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权益保障。联合自治区教育厅等10部门,部署开展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监测摸排、统计分析工作,截至目前,共摸排流动儿童12.34万人,留守儿童7489人。深入开展自治区流动儿童关爱保护行动,确保流动儿童获得均衡可及的基本公共服务。

教育厅:精准资助,护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求学之路

经济资助对于经济困难学生而言,是实现教育机会均等、减轻家庭经济压力、提升个人发展能力的关键举措。

图片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基础教育一处副处长温彬彬在会上介绍有关情况(央广网发 李玮 摄)

“目前,自治区教育厅建立了各学段全覆盖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确保将符合条件的学生全部纳入信息库。”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基础教育一处副处长温彬彬在发布会上介绍,2024年春季学期,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费补助标准全面提高。寄宿生每生每年小学由1000元提高到1250元,初中由1250元提高到1500元;非寄宿生小学由500元提高到625元,初中由625元提高到750元。

此外,教育厅还深入实施“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强化经费保障,持续增加学位供给,全力推动适龄残疾儿童接受教育。2024年共下达专项资金4600万元,用于支持特殊教育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开展送教上门等工作,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已达到每生每年6000元。

其中,该行动着眼于全力推动20万以上人口的旗县建立特殊教育学校。内蒙古现有54所特殊教育学校,9所学校附设特教班,1881所义务教育学校接收随班就读学生。1.35万残疾儿童实施“一人一案”入学安置,其中,轻度残疾儿童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6111人,中度残疾儿童在特殊教育学校就读6309人,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1065人,适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7%。

妇联:汇聚爱心“蓄水池”,共绘温暖“同心圆”

妇联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妇女儿童的桥梁纽带,在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内蒙古自治区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赵红军介绍,通过动员社会资源、实施关爱服务项目、建立“爱心妈妈”基金等多种方式,多举措为困境儿童提供物质帮扶、精神鼓励、心灵陪伴和家庭教育,有效维护儿童权益,促进儿童健康成长,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图片

内蒙古自治区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赵红军在会上介绍有关情况(央广网发 李玮 摄)

自治区妇联广泛动员“爱心妈妈”精准结对留守困境儿童,开展结对关爱服务,累计筹募帮扶款物近1300万元。妇联还建立了“爱心妈妈”关爱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基金,实施“蒲公英”妇女儿童关爱服务项目,开展法律讲堂、心理辅导、成长沙龙、防性侵教育等各类服务3000余场次,受益儿童6.76万人次。此外,妇联还开展“春蕾计划”“恒爱行动”等8个公益项目,使关爱留守困境儿童工作资金有保障、工作长效化。

“下一步,自治区妇联将不断深化留守困境儿童关爱服务工作,当好儿童成长的引路人、儿童权益的守护人、儿童未来的筑梦人。”赵红军说。

团委:聚焦为党育人,构建协同联动的工作体系

“今年以来,自治区团委坚持把加强困境少年儿童关爱保护作为服务青少年成长发展的重要抓手,纳入‘群团组织办实事’整体工作安排,促进困境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内蒙古自治区团委宣传部部长张策在会上说。

图片

内蒙古自治区团委宣传部部长张策在会上介绍有关情况(央广网发 李玮 摄)

张策表示,团委还探索构建协同联动的工作体系,与自治区公安厅、妇联建立反对家庭暴力协作联动工作机制,推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体系不断健全。团委还积极营造关心关爱的社会氛围,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困境少年儿童关爱服务,深化实施新时代希望工程,以“五项计划”为抓手,开展希望工程幻方助学计划、希望工程亮眼计划等公益项目,将筹集款项中580万元专门用于资助困境少年儿童,累计资助8330人。

同时,团委纵向上整合各级团组织资源,结合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实施社区青春行动,推进各级“青年之家”、社区少工委建设,努力把共青团和少先队的服务手臂延伸到困境少年儿童家门口。目前累计开展“四点半课堂”、弱势群体帮扶等活动1500余场,全区建成社区少工委1768个,“青年之家”已基本实现苏木乡镇、街道全覆盖。

卫生健康委:提升儿童健康水平,增强健康保障能力

今年9月27日,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了《内蒙古自治区出生缺陷防治条例》,积极构建完善覆盖婚前、孕前、孕期、新生儿和儿童各阶段的出生缺陷防治体系,立足生命的起点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

图片

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妇幼健康处处长石海燕在会上介绍有关情况(央广网发 李玮 摄)

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妇幼健康处处长石海燕在会上介绍,自治区卫生健康委以提升儿童健康水平为核心,全面推进出生缺陷防治工作,出生缺陷防治服务能力逐步增强。孕前优生检查率、产前筛查率、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率、新生儿听力筛查率均保持在90%以上。针对儿童近视、肥胖等问题,开展健康行为生活方式干预。2023年,全区0-6岁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覆盖率达到94.19%,比上年提升了0.16个百分点。

此外,卫生健康委还加强救治体系建设,建立了自治区、盟市、旗县级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106家,危重儿童救治中心25家,强化急危重症救治能力和规范管理,为维护母婴安全发挥了至关重要的兜底保障作用。

“卫健委将以推进儿童医疗卫生服务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加快儿科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努力为全区儿童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助力我区人口高质量发展和健康内蒙古建设。”石海燕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