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点”大画幅摄影艺术展自2024年10月19日开展以来得到了摄影界的普遍关注。来自30多个省、市、地的摄影师汇集“北京国际摄影周”,一睹“元点”——中国艺术摄影学会首届大画幅摄影艺术展带来的丰富内容。
“元点”——中国艺术摄影学会首届大画幅摄影艺术展,邀请全国50家大画幅摄影机构参与推荐;300余幅高品质银盐作品;数十种古典工艺经典原作;“永恒之眼”巨型大画幅相机亮相北京国际摄影周。
永恒之眼 Eternal Eye
继承是创新的未来,是“元点”启航的理念坚守。大画幅摄影人在不断的探索传统摄影艺术的道路上挑战自我,设计制造出世界上最大的大画幅胶片照相机。
技术参数
相机工作延展长约12米,高约3.3米,宽2.1米,重约1.5吨。可拍摄三种画幅,分别(1.27米 x 2.2米、1.02米 x 2.2米、1.27米 x 1.27米)。片背为推拉式可吸附整平。
橙色皮腔:三段式。最短压缩1.2米,最长延展约 6.5米。
前组:上升30cm,下降20cm, 左右平移各20cm,俯仰约30 度。
后组:前后微调40cm,左右摇摆约30度,俯仰约25度。
展览用多手段展示,多方位描述,多形式陈列手段给观众呈现了大画幅摄影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等内涵丰富方方面面。大画幅摄影的主要媒介是4x5英寸以上的化学药液与胶片和纸基相纸为成像表现的艺术创作过程,它经历了近200年的历史发展,因绘画的需要,人们在生产实践中发现了光和影的成像关系,科学的诞生了影像学、光学、化学、物理学与美学的关系,照相机的诞生与摄影术的发展与演变,发展至今,可谓科学与艺术的血脉相承。主办方举办本次展览旨在向社会展示这一历史进程,向摄影爱好者介绍这些相关联又相互促进的发展史,服务社会,让科学与艺术为人类有更多的贡献。
看大画幅摄影展:梳理与呈现影像发展史,中国早期大画幅摄影史,为不同年龄、不同摄影兴趣的观众所驻足。
展览梳理了大画幅摄影的起源,观众通过文字介绍与图片和古典大画幅相机实物进行对照,这是一场特殊的摄影“考古”、影像历史探源课。
收藏家为观众导览古典相机发展的知识
展览迎来了参与丝路大展的小摄影师,他们中有大学生、中学生和小学生,策展人吴家凯为他们导览介绍了大画幅摄影的历史和今天。
收藏家路万江在展场摆放他收藏的暗箱透镜
摄影的诞生,是在人类生产劳动中发现发展中演变而来,17世纪开普勒设计了帐篷式暗箱透镜,在帐篷顶端装上这种透镜,便可以将水平摄取的影像投摄到下方的绘图台上供画家描画使用,这是相机发展的溯源。
帐篷式暗箱。拍摄世界上第一幅大画幅风景摄影作品《窗外》的场景。(令狐歌摄)
《窗外风景》 尼埃普斯拍摄 约1826年
工业革命带来了各学科的促进与发展。摄影术的发展也与化学相互作用,照片的需要,带动了摄影师乃至更多相关产业的进步,这是一场人类智慧的变革。
古典摄影的相机和化学药剂瓶陈列
摄影并不是摄影本身。它是集人类智慧与思想进步的探索演进时代,人类通过摄影搅动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革命,发掘自然,推动人类劳动与自然间相互的遵从而使然。
所以我们重新回到这里,以大画幅摄影的形式,以多元展示的手段,搭建平台,共同探讨“生命 永恒”共生共存共同发展的未来话题。
摄影师尤树彧在为观众讲述作品《国家的孩子》。
摄影师、收藏家王旭,把自己收藏的民国时期的玻璃干版底片展示到大画幅摄影展览中,从另一个侧面展示了我们很难见到的一百年前摄影发展史,中国人留下的精彩摄影史料。通过展示大画幅摄影的历史文化,我们看到人们更关注历史的进程中过往,这使我们大画幅摄影艺术展多维的使命中变得更加有意义。
世界180年的摄影发展史与人类生活生产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无一不有。从生活的内涵,到表现高质量的艺术创作,都不难看出,艺术就是我们的生活所有。我们按照发展史布置了一个区域,展示了从1839年第一张银版摄影人物肖像诞生,直到上世纪90年代,我们的大画幅摄影开始了自己的旅程。
希腊驻北京大使馆经济商务处Angeliki Kontou 女士到大画幅摄影展现场看到了摄影家武普敖的大画幅黑白摄影作品:《远去的家园,旧广武长城全村福》,购买了大画幅摄影图录留作纪念。
“元点”中国艺术摄影学会首届大画幅摄影艺术展举办了大画幅摄影人创作历程发展研讨会,还举办了“器与事——源自古典时代的大画幅摄影”、“在中央美院里有关‘大画幅’的二三事 ”、“中国影像艺术收藏二十年”于“灵光”之处再出发、“影像呈现与材料的实践”与大画幅摄影艺术相关的学术交流5人两场报告会,回顾、总结、展望大画幅摄影的收藏、艺术教育、摄影技术与艺术的话题。
展览不仅是一次摄影作品的展示,它囊括了对大画幅摄影的历史学问的梳理和传播,检阅我们的历程,为社会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
观展
预约
展览时间
10月19日-11月3日
展览地点
中华世纪坛数字艺术展厅(地下一层)
观展预约方式
获取更多资讯
北京国际摄影周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