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动漫博览会在东莞闭幕。本届展会吸引了全球60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家企业机构,国内外1500余个知名IP和品牌集中亮相,参与的国际企业和国际IP数量均为近年最多。其中,日本“熊本熊”IP之父的成尾雅贵也来到现场,与东莞的地域IP“莞小鹅”进行了梦幻联动。
中日两国动漫交流越发活跃,不仅限于作品,也炒热了IP和其他产业。近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推出了一本别具匠心的教材《漫画解读日本》。该校日语漫画文创专业教授陶冶以漫画为桥深耕数十年,他向《东方新报》讲述了试图以漫画解读日本的始末。“漫画是一种国际‘通用语言’,它能够突破文字的障碍,使文化传递直观而生动。陶冶说。
《漫画解读日本》封面设计,受访者供图
秉承新时代中外人文交流使命和多语种、跨专业的人才培养特色,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于2019年创办日语漫画文创专业,致力于培育精通日语、会漫画、懂设计、擅长创意的复合型人才。
据了解,中国大学的日语专业有一门课叫做日本概况,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日本历史、地理、社会、文化等情况。为了丰富现有日本概况教材内容,日语漫画文创专业教师结合本专业教育特色,历经数年打造了这本《漫画解读日本》。
作为高校日语教学的一次探索与尝试,该书通过师生共创的独特形式,用简洁明了的漫画,全面介绍日本的历史、地理、社会、文化等知识。教材共分为14个章节,前四章是日本地理概要,自第五章开始,是日本传统文化和语言文化。从日本山川河流,到能乐、茶道、落语等,囊括了日本风土人情的方方面面。
之后的三个章节讲述的是日本漫画文化,内容包括日本ACG(即动画、漫画和游戏),日本漫画起源——绘卷物,以及日本不同时期的漫画名家如葛饰北斋、北泽乐天、竹久梦二、手塚治虫、牧野圭一等。
本书收录的日本漫画家牧野圭一作品,受访者供图
教材的第13章和第14章则与学生就业和创业息息相关。介绍了漫画作为一种传播工具,在动画、游戏、文化创意领域的应用。
据陶冶介绍,本教材适用于普通高等院校日语专业学生、日语特色高中生,也可作为对日本感兴趣的读者自学参考书。他表示,“希望《漫画解读日本》能够成为日语学习者和日本文化爱好者的益友。”
师生共创是本书的一大特点。教师凭借深厚的专业知识构建教材内容框架,而学生则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意和绘画才能,为教材注入鲜活的视觉元素。
教材中含有大量漫画作品,涉及日本风景、传统习俗以及现代生活,所有未署名的插图均由日语漫画文创专业学生亲手绘制。这种“教师编、学生绘”的独特合作模式,激发了学生们对日语学习的兴趣和对漫画创作的热情。
在创作漫画插图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日语知识,将自己对日本文化、历史、现状等的理解通过画笔展现出来,同时也能精进自己的创意绘画技巧。
“我们一直探索和尝试多元化、多模态的教学理念。学生的漫画作品登上教材,这本身就是一种极大的鼓舞。”在谈到近年来的日语教育成果时,陶冶介绍,“在日语漫画文创专业,有学生从零基础学习到日本语能力测试N1级合格,仅用了约300天,而且这种情况每年都在发生。”
陶冶在本书前言中这样写道,“我们正处在一个文化多元、交流便捷的新时代,国际人文交流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增强跨文化交流体验,该教材不仅精选了一众日本漫画名家的漫画。同时,还特别选用了丰子恺、王复羊、何君华、朱丞四位中国漫画名家绘制的成语(四字熟语)漫画,希望读者在享受阅读的同时,能够更加深刻感受中日两国文化的共通之处及独特魅力。
本书收录的中国漫画家王复羊作品,受访者供图
“牧野圭一先生曾表示,漫画是不需要翻译的国际语言,王复羊先生也曾说过,漫画是国际化的象形文字,不受语言和地域的影响。”在陶冶看来,漫画是艺术与实用集合体,作为一种跨越国界的“语言工具”,它在国际人文交流和传播中的优势无可比拟。与此同时,随着青年一代对于漫画的深刻理解,它更是中日青少年交流沟通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