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帮扶单位中国科学院的指导下,2022年,我们村开始种植羊肚菌。当时建了3个大棚,有不到一亩地的面积。今年,我们又争取到了9万元的资金,准备新建8个大棚,把种植面积增加到5亩,还增加了大球盖菇这个品种。”水城区蟠龙镇党委副书记、院坝村党支部书记杨奎介绍道。
院坝村距蟠龙镇政府2公里,行政区划面积15.4平方公里,由原院坝、店盘、金龙三个村合并而成,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数的18%。现有人口2225户7940人。院坝村平均海拔1300米,年平均气温18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主要以种植茶叶、核桃、玫瑰、猕猴桃、蜂糖李、小麦等经济作物。特色主要有院坝面条、店盘春茶系列产品。
院坝村土特产(黄瑶 摄)
2015年,中国科学院成为大山深处的院坝村的定点帮扶单位。今年以来,借助中科院科技资源,院坝村邀请多名专家对茶叶、猕猴桃、马铃薯、食用菌、魔芋、黄精等产业开展6次示范种植和技术培训指导,覆盖农户120余人,帮助形成蜂糖李2000亩、茶叶1800余亩、烤烟800余亩、猕猴桃500余亩、玛瑙红樱桃500亩产业布局;利用中科院结对帮扶资金100余万元投资建设茶厂,年产干茶约8吨,带动382户1361人增产增收,其中脱贫户73户270人;成功建设富硒茶种植试验基地,开展优质茶苗替换示范种植,打造10亩福鼎大毫标准化茶园,擦亮富硒茶品牌名片。
不仅如此,院坝村还示范种植30亩马铃薯高产品种“合作88”,通过培训革新农民关于“晚疫病不是病”的传统观念,促成马铃薯亩产3000余斤。发展魔芋产业50余亩,开展魔芋管护技术培训,以“公司+合作社+农户”订单式保底收购,同步解决病害防控和销售问题;通过探索全链条式科技帮扶模式,委托合作社运营,林下示范种植中药材黄精20亩和建设羊肚菌示范种植大棚3个,加强农民培训种植管护技术。
同时,依托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积极搭建电商平台,形成惠农网、抖音、微店等多平台发展模式,开展电商人才培训。目前,共销售特色农产品4万余斤,有效推动院坝面条、猕猴桃、樱桃、店盘春茶等特色农产品实现“小生产,大市场”。院坝村还在中科院工会平台开设店铺——水城农特产优选,建设电商助农直播间,助力魔芋和羊肚菌等农特产品销售。
院坝村一角(黄瑶 摄)
通过产业发挥“造血”功能,截至今年9月,蟠龙镇9个村(社区)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均已超过5万元,其中百车河社区、发贡村作为50万元以上试点村,发贡村已完成村集体收入62万元,百车河社区已完成53万元,真正实现了为村聚财、为百姓增收。
2024年,水城区聚焦“一核三社五方式”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思路,邀请中国科学院团队编制《水城区村级集体经济实体化发展三年攻坚行动规划(2024—2026年)》,突出保障倾斜帮扶、项目建设带动,申报4800万元上级资金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21个,组建专家服务团纾解发展困难26次。截至目前,全区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1943.88万元,村均12.7万元。(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黄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