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香港将军澳日出康城第13期建筑工地,工人们穿戴整齐,手持智能终端,有序地操作着各种先进设备。指挥中心内,电子大屏实时显示着工人数量、物资数据和项目经营情况,项目经理通过工程管理大数据平台,全面掌控工地每个环节的进度,及时调整施工计划。这一切,都得益于建筑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传统建筑业曾经与高效和智能化无缘,但如今,数字化技术正在颠覆行业面貌。以中国建筑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为例,刚才提到的工程大数据平台(EDBP),就是他们以核心驾驶舱、核心数据仓、核心业务系统和AI智能大模型为基础自主研发的“三核一智”智慧化平台,覆盖经营、管理、预警等多个业务场景,精细化整合了各类业务数据,能够有效助力企业的精准决策。
此外,该公司还推出了C-SMART4.0工程管理平台,这是首个满足香港发展局DWSS(Digital Works Supervision System)和SSSS(Smart Site Safety System)要求的数字化工地管理系统。该平台融合了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多项前沿科技,配备48个功能模块,为工地提供量身定制的智能解决方案。
数字化转型的意义不局限于建筑行业,还关系到全球气候变化的应对。中国已承诺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而建筑行业的碳排放正是其中的重要一环。根据世界绿色建筑委员会的统计,全球建筑活动的碳排放中,11%源自建筑材料和施工过程。为应对这一挑战,中国建筑国际自主研发可持续发展及碳中和云平台,通过集成碳排放因子数据库,构建碳排放模型,提供从核算到认证的一站式服务。
“我们的碳中和云平台能够实时追踪项目全周期的碳排放数据,辅助我们制定相应对策,优化施工流程,有效减少碳足迹,从而助力项目实现绿色低碳目标。”中国建筑国际信息化管理部负责人李雁飞表示。目前,该平台已成功应用于全国首个实现施工期内碳中和的建筑项目——香港有机资源回收中心第二期(O·PARK2)。
数字化转型不仅仅是技术的革新,更是企业管理模式和人才培养机制的全面变革。“数字化转型不仅仅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工具,更是企业基因的重塑。”中国建筑国际董事局主席张海鹏表示。
在战略上,公司成立了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凌文、高文等六位顶尖专家组成的数字化转型院士专家顾问委员会,提供战略规划和智力支持。在人才方面,积极引进数字化专业人才,组建了涵盖决策层到业务层的三级ITBP(业务与IT融合)团队。通过深入应用数字化工具优化日常运营,提升了项目管理的透明度和效率。
近日,公司凭借在数字化转型的卓越表现,荣获了中国管理模式50人+论坛颁发的“第十七届中国管理模式杰出奖”。此外,公司也在国际范围内获得认可,荣获国际知名数据研究机构IDC颁发的“未来企业大奖”和“年度CIO大奖”。
中国建筑国际院士专家顾问委员会成立仪式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建筑行业正快速向智能化、绿色化和可持续化转型。未来,建筑企业的竞争将更加依赖于高质量的服务、创新的科技和优质的客户体验。谁能抓住机遇实现转型,谁能为群众建设“好房子”、提供好服务,谁就能拥有市场和发展机会,掌握未来发展的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