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底,第十四届“清雅荥经·十月诗会”在四川省雅安市荥经县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40余位诗人、诗歌评论家和媒体记者,会聚于荥经。
诗会举行了“十月诗歌奖”颁奖仪式,诗人霍俊明、汤养宗、蒙晦荣获2023年度“十月诗歌奖”。参加本届“十月诗会”的诗人和批评家,颁奖典礼后,大家围绕“现代诗的个体经验和共情性书写”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颁奖仪式中,北京出版集团十月分公司总编辑、《十月》执行主编季亚娅首先介绍了十月诗会。十月诗会是一场持续多年、穿越时空的诗歌行旅,是经由诗歌发现身边的美丽中国,是诗歌的田野调查。“十月诗会今年已经是第14年了。14届十月诗会,经山历海,曾分别在北京、山西、广西、河南、湖南、江苏、福建、四川等省市举办,已经走过9省14地。”
季亚娅介绍,《十月》杂志的诗歌板块可以溯源到1983年,诗人骆一禾是诗歌板块的第一位编辑,推出了西川、海子、于坚等一批耳熟能详的诗人,“当时他们都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这就是当年的《十月》的先锋精神、文化使命和艺术辨认力。今年十月创办一本新刊《北京文艺评论》,也特意开辟诗歌评论栏目,希望介入到当下诗歌生产的现场,为当代诗歌的发展提供丰沛能量。”季亚娅分享道。
活动中揭晓了2023年度“十月诗歌奖”的三位获奖者及获奖作品并宣读了获奖词。
其中,霍俊明的长诗《苍山传灯》既阔大深沉,又冷峻平实;兼具古典遗风和现代性思辨,如其题记所说,这首诗也“可以视为一部个人传记或者一盏灯”。一座苍山的自然景观全然呈现在诗中,被修辞具象和抽象,最后又尽数融入慷慨高歌的语调。“长风吹袭知音一二”,同样吹拂“青碗”,吹拂“乌托邦”,吹拂“自然法器”,吹拂“灰烬”和“反光”。
霍俊明
汤养宗的长诗《伟大的蓝色》为读者展示了一个海洋诗人个人/个性化的,隐秘而雄阔的精神场域。大海作为安身立命的故乡,劳作和收获的蓝色土地,通过《伟大的蓝色》的恣肆书写,被置于形而上的高度,接受诗人的反复审视、诘问、重塑,而再造成为其心灵牧场和精神原乡。恰如他在诗中所写,“张开是为了合拢,上升只是为了回落/你就是自己的尽头”,这是大海的宿命,更是它给予诗人的蓝色神启。
汤养宗
蒙晦的组诗《琴声与肖像》揭示生存与意识的幽深内部,思考“存在”的本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关于“诗”的诗。在这组作品中,他寻找观念,认识观念,描述观念,并将其转换为微妙的抒情。蒙晦的诗歌语言凝练而节制,极具形式感和节奏感。如同他所喜爱的诗人特朗斯特罗姆一样,蒙晦也通过深度意象的线束使用建立了属于自己的诗歌秩序。
蒙晦
作为“十月诗会”的组成部分,参会嘉宾们一起在荥经进行了采风活动,参与采风活动的除诗坛名家外,还包括通过征稿遴选出的十位青年诗人,他们分别是:陈翔、丁东亚、火棠、刘宁、叶燕兰、曾鹏程、张丹、张慧君、周幼安、朱未。季亚娅主编介绍,这十位诗人是从500余名青年诗人投稿中选出,经过编辑部全体成员的数轮阅读与认真挑选,他们的写作体现着当下青年诗歌写作的多种面向。
采风地荥经县地处四川盆地西缘山区,虽然是个人口不足二十万的小县城,但其历史悠久,古称严道,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
采风的第一站就去到一处曾因茶马古道而繁荣的小街市——新添驿站。
荥经最重要的一个文化名片为“黑砂之城”,这里的黑砂器主要原料是荥经古城坪特有的白善泥(高岭土),并以荥经特有的独联碳作为燃料,这种煤炭具有发热量高、含硫量低、灰分少的特点。
荥经黑砂的烧制在特制的馒头窑中进行,温度控制在1200℃至1300℃。烧制过程中需要精确控制升温曲线、烧成温度及烧成气氛。取釉是荥经黑砂的独特工艺,通过在高温下将坯胎与易燃有机物混合,产生“闷燃”,使胎质中的矿物质及金属溶解“析”出,在器物表层形成氧化物结晶,形成独特的金属光泽。
馒头窑烧制黑砂器
馒头窑烧制黑砂器
各种黑砂器
荥经县的森林覆盖率高达80.3%,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建成包括云峰山景区、黑石公园、桢楠王公园、大熊猫国际森林自然探秘学校等景点。
桢楠王公园内生长着国内迄今保存最完整的古桢楠群落,这里的桢楠树龄在千年以上的有15株,百年以上的124株。桢楠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中国的特产树种,个别桢楠可成为金丝楠木的原材料。现在的桢楠王公园举目是层层叠叠的翠绿,鸟鸣清亮宛转,是一个亲近自然的理想去处。
桢楠王公园及周边环境
桢楠王公园及周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