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范校园消防安全风险?内蒙古教育厅答央广网问

央广网呼和浩特10月30日消息(记者李春雪 实习记者邸寒宇)10月30日,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当前全区社会消防安全形势和近期工作重点。针对如何防范校园消防安全风险的问题,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学校安全应急管理处二级调研员于傲强答央广网记者提问时表示,今年以来,内蒙古教育系统坚持“教育在先、预防在前”的原则,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理念,全面推进校园消防治理能力专业化建设。

图片

发布会现场(央广网实习记者 邸寒宇 摄)

于傲强介绍,教育系统在防范校园消防安全风险方面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首先,加大消防隐患整治力度。今年以来,内蒙古教育系统已连续四次对全区大中小学幼儿园消防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清查、起底。依据《教育系统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指南》标准,实行常规检查、专项检查和抽查相结合的检查模式,严格组织消防安全隐患排查,并扎实做好整改整治工作。同时,组织开展“打通生命通道”专项行动,集中拆除影响人员逃生和灭火救援的铁栅栏、铁丝网等障碍物,畅通“生命之窗”,加强消防通道监管,推进消防车道及疏散通道标识化管理,全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

其次,加强专业队伍培训。近年来,内蒙古教育厅注重加强消防安全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组织开展全区教育系统校园安全专家咨询委员会建设、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体系提升、重大事故隐患动态清零、安全科技支撑和工程治理、校园安全从业人员素质能力提升、校园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校园安全监管效能提升、师生安全素质能力提升等八大行动,不断提升全区教育系统本质安全水平。截至目前,全区教育系统已组织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主要负责人参加培训13169人次。连续3年举办校园管理人员消防专业技能培训,累计培训1000余名专业管理干部,200余名教师取得消防设施操作员中级工资格证书。

再次,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在“119”消防宣传月、开学季、“安全宣传月”和“安全生产宣传咨询日”等时间节点,组织开展“3·25全区中小学幼儿园消防和应急救护大演练”等各类安全教育专题活动。指导各级各类学校联合消防部门进行消防安全应急疏散演练,提高在校师生逃生自救能力。携手开展“火焰蓝”牵手“红领巾”活动,通过校外社会实践活动更直接、更全面学习消防安全知识,全面提升消防安全意识。截至目前,共聘请消防辅导员13203名,累计开展消防宣传教育活动11935次,形成了全民参与、安全同行的浓厚氛围。

于傲强强调,学校消防安全工作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工作,必须常态化、精细化抓好各项措施落实到位。下一步,内蒙古教育厅将紧密联合消防、公安等部门,加强会商协作,合力治理校园消防安全工作中的难点、堵点,全力保障教育系统消防安全形势持续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