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2024年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闭幕。在为期186天的时间里,成都向全世界呈现了一场具有“时代特征、国际水平、中国元素、成都特色”的高水平园艺盛会。
1999年,以“人与自然——迈向21世纪”为主题的世园会在云南昆明举办,这是中国首次举办专业的A1类世园会。
2021年,国际园艺生产者协会向成都致函,正式批准成都举办2024年世界园艺博览会。这是世园会第二次选择中国西南,成为川渝地区首次举办的最高规格的园林园艺盛会。
世园会,被誉为世界园艺界的“奥林匹克”盛会。以此为契机,成都站上更高舞台拥抱绿色发展,成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
成都世园会闭幕(2024成都世园会执委会供图)
在世园会,看见公园城市
除了园艺交流,世园会还让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蕴、发展理念有了更多“被看见”的机会。
本届世园会会徽以熊猫头部轮廓为基础,在设计中融入银杏、芙蓉花、黄金竹等多类植物元素,展示了成都地区的生物多样性。
同时,本届世园会的吉祥物取名“桐妹儿”,取意于成都人对小女孩的昵称,亲切友好,朗朗上口。“桐妹儿”头顶是绽放的“植物界大熊猫”珙桐,身体和翅膀灵感来源三星堆“青铜神鸟”,蕴含了生态文明、古蜀文化等设计理念。
作为成都世园会主会场的标志性建筑,锦云楼以李白《登锦城散花楼》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为设计理念。
展现人文底蕴的同时,成都世园会还首次创新采用“1个主会场+4个分会场”模式,除了在东部新区绛溪河生态走廊中部建设主会场外,还增设了温江川派盆景、新津现代农艺、郫都花卉苗木、邛崃生物多样性保护4个主题分会场,形成“一主四辅”空间布局,极大拓展了成都世园会的辐射半径,以园艺为媒介,传递出绿色发展理念,展示公园城市诗意栖居的美好生活场景。
成都世园会主会场(2024成都世园会执委会供图)
于全周期,营造绿色生态
作为公园城市“首提地”和“示范区”,成都全面践行新发展理念,矢志探索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实践、超大城市转型发展新路径。
成都世园会各项筹备工作启动之初,“绿色低碳、节约持续、共享包容”的办会理念就被印刻在每个具体环节当中。
在选址上,主会场位于成都东部新区绛溪河生态绿廊中部,保留了80%地形地貌;在配套上,郫都分会场会展中心配套民宿项目,采用了加拿大红雪松、海芦苇等绿色建材,春天花乐园内有川内首个全周期恒温鲜花馆,并提出“7℃鲜花”概念;在技术上,新津分会场的天府农博园场馆建设使用了绿色生态技术……公园城市“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内在逻辑体现在各个细节之中。
在科技赋能建设低碳会场上,成都也实施了多项绿色低碳举措。比如,主会场1号门中央矗立的三片“花瓣”是隐藏的“雨水收集神器”,主展馆采用分散空调和引入湖面新风等形式节约能耗。
此外,成都还是历届世园会承办城市中首个编制出《低碳管理方案》的城市。
绿色低碳理念贯穿世园会全周期,成为成都在厚植绿色生态本底中塑造公园城市优美形态的一个切面。
近年来,成都实施“五绿润城”“百花美城”“千园融城”行动,打造了1500多座公园、8800多公里绿道,为市民提供更多亲近自然的场所。同时,成都全面发力推进乡村振兴,守护好千里沃野成都平原的良田好土,保护修复1000多个川西林盘,为市民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和乡愁记忆。
如今,在成都,市民在市区看到雪山的天数越来越多。
“后世园新精彩”2024成都世园会产业推介会(2024成都世园会执委会供图)
产业融合,打造永续盛会
“绿色盛会”落幕,“绿色遗产”将何去何从?
世园会闭幕后,成都世园会主会场拟更名为“成都世界园艺博览园”,作为城市公园向公众开放,同时积极申报国家植物园、承载2025年世运会项目,继续保留成都世园会的大众记忆,持续展示公园城市营建成果。
核心建筑中的锦云楼将转化为西蜀古典园林博物馆,主展馆将转换为成都东部新区文化艺术中心,综合服务馆将转化为未来公园社区邻里中心。天府人居馆将转化为川蜀民宿体验群,植物馆将转换为绿色研发展销中心。
作为成都世园会主会场,成都东部新区详细规划了世园主会场核心功能区的未来发展,围绕“后世园新精彩”规划落地国家植物园、夜间文旅场景和全新童梦乐园,打造更多的IP主题活动,为游客带来更加丰富多元的游玩体验,通过丰富的业态功能和活动场景,实现公园的长期利用与可持续发展。同时,新区将围绕“园城融合”主基调,联动周边资源,打造“湖山园城”文旅产业发展走廊,进一步凸显世园主会场的城市中央公园价值。
此外,四个分会场也将继续依照自身特色融合农、商、文、旅要素培育打造市场主体和特色景区,让世园会变为城市发展的长期福利。
盛会落幕,余韵绵长。成都,以其独特的公园城市理念与绿色生态营造,为世界呈现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进入“后世园”时间,后世园效益的持续发挥,对城市价值、生态价值、产业价值的深度挖掘,都将释放更多后劲。(杨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