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王静 陈婕
黄酒,是世界上有记载的最古老的酒类之一。千年黄酒,绍兴的“金字招牌”,这是独属于中国人的醇香滋味,也是中国文人一脉相传的情感寄托和灵感源泉。
然而面对时代之变,黄酒是以永恒不变的香醇,应对万千之变,还是以包罗万象的姿态,迎合当下?
10月29日, 在“本是中国味——寻味人间2024塔牌本酒文化节”上,一场特别的国潮圆桌论坛就此展开。《舌尖上的中国》顾问、美食家陈立,画家、《风味人间》顾问王介眉,美食书评专栏作者朱学东,美食作家王慧敏带着各自的情感和期盼,共话黄酒的传承与创新。
制图 顾喆翡
黄酒之于绍兴,是乡愁,是本原
在世界各地做美食评委的王慧敏,是一名年轻的美食家。近些年,她开始对黄酒情有独钟,原因是,她发现,黄酒的神奇在于“点亮”,一道清寡的菜肴,有了黄酒,仿佛被点亮了灵魂,醇厚度香气充盈,让人充满了食欲。
在画家王介眉的记忆里,童年最开心的事,就是跟着外婆去菜场,别的小孩去打酱油,他就去打黄酒,走累了,在外婆的脚步后头,偷偷喝上一口。
很多年以后,当王介眉在洛杉矶回想这一刻,馋虫上脑,他不得不跑遍了周边的超市,才能买到当时在海外能找到的唯一一种出口黄酒——塔牌黄酒,8.99美金一小瓶,着实不便宜。
对王介眉以及许许多多绍兴人来说,黄酒或许就是镌刻在味蕾中的乡愁。
绍兴黄酒何以滋味独特,流传千年,陈立认为,这与绍兴人擅长驯化微生物有关。
千百年来,勤劳智慧的绍兴人,牢牢掌握着微生物的控制密码,乳酸菌、酵母菌、曲菌、霉菌,不同菌群之前的相互作用,不同的发酵程度,演绎出富有层次的黄酒风味。
为什么在机器酿造如此发达、高效的当下,还要冒着天气、气候、技艺等等不稳定因素的风险,坚持手工酿造黄酒?
塔牌黄酒董事长魏健相信,微生物的世界自有它的神奇之处。在绍兴,有“酿酒不借天力酒无味”的老话,只有依天时地利,纯手工酿造,才能更好地还原绍兴酒本味。因此塔牌黄酒格外讲究“风土”和“因时制宜”。从鉴湖湖心取水,夏制酒药,秋做麦曲,冬至日蒸饭、落缸、开酿,到春天煎榨……陶土老坛,三十六道手工工序,耗时240余天,才成一冬一酿。
如此费时费力酿酒是否必要?陈立认为,要酿出好酒或许是必要的,因为菌群是无法平移到别处。“菌群的诞生与山水、气候、湿度、气压以及与它共生的生物种群,包括植物草本真菌都有直接的关系。缺乏一样,或许菌群就无法协调。”
他举例说,在台湾宜兰也有类似的黄酒酿酒技艺,然而绍兴黄酒自带梅子和杏仁味,宜兰的黄酒要放话梅,才能做到无限接近绍兴黄酒的风味。“这是因为绍兴靠海,水中自带咸味。”
以手工酿造的黄酒,才能真正以时间来“润色”,演化出丰富、醇厚的口感,丝滑、精致的质地。
不止于绍兴,黄酒如何破圈走向国际化
无论在何时何地,美酒所引发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都似曾相识。
黄酒在民国期间风靡,离不开江浙沪皖名家的“带货”。彼时,蔡元培、鲁迅、周作人、徐志摩、包括胡适,举办同乡会或是聚餐时,大多会打上两斤黄酒。可以说,黄酒的影响力,伴随着文化的影响力扩散而拓展。
正如红酒与西餐搭配作伴,清酒因日料的崛起而流行,黄酒又该如何与谁同行?这或许是绍兴黄酒走向国际化的关键。
朱学东认为,黄酒和所有的中华美食都般配,黄酒应该有更大的空间。多年来,朱学东对于白酒的市场研究颇深,他认为白酒的消费群培养和营销理念都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了,然而千年黄酒,还有许多IP待发掘,更多空间待开采。“人们对黄酒的消费场景太局限于文人学士、局限于秋冬季,其实更多的场景和场合都可以用黄酒来搭配。因此加强宣传十分必要。”
王介眉认为,黄酒应不断与世界酒种对标、比较,在温度、器皿等方面还有较大的改善空间。王介眉有一个心愿:有一天,当他随意走进世界各地的酒吧,能像点一杯威士忌一样,点一杯黄酒。
陈立也很认同,黄酒的国际化,关键是扩宽运用场景。比如怎样让黄酒成为鸡尾酒调味酒中的一部分,使黄酒容易让各色人种接受。“我们应该想该怎么为黄酒的国际化去创造条件,而不是为他的国际化相亲。”
陈立同时提醒,黄酒走国际化路线的同时,还需要坚守自己的特色,倘若为了迎合国际市场去改变黄酒的特色,相当于“女为悦己者容”,最终的结果可能是“不能悦己”。
“酒一定要符合它出产的这片土地,文化以及它的历史延脉,而不能单纯为了被国际接受而改变。”陈立说。
当年轻人爱上黄酒,黄酒是否应该迎合年轻人
2024年6月,浙江出台《浙江省历史经典产业高水平传承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举措》和《浙江省历史经典产业传承创新发展行动方案》,以塔牌为代表的绍兴黄酒企业迎来了历史机遇。
一方面,黄酒头部企业加速向高端化方向发展。其中,塔牌“本酒”等已成功冲击千元酒类市场。
与此同时,黄酒还瞄准90后00后消费群体,打响年轻化“战役”,在品质和口感提升上下功夫。在一些音乐酒吧,不少年轻人品着黄酒鸡尾酒,听着歌手的现场演唱,享受着小酌微醺的愉悦。
有人说,黄酒想要焕发新活力,应当“讨好”年轻人,去链接年轻人的生活场景。陈立觉得,年轻人的取向和消费趋势,是在消费主义框架下考虑的问题。
陈立解释,会吃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这是年轻人必经之路。但这并不意味着,只盯着年轻人的口味。黄酒也是如此,黄酒如果不坚守自己跟白酒、葡萄酒、清酒不同的定位,那么它很快会消失。
“让它能保持黄酒该有的样子,脚踏实地让黄酒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陈立说。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