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WTT蒙彼利埃冠军赛里,国乒持续了亚锦赛以来的低迷表现,不管是男单还是女单都无缘决赛,令无数乒迷议论纷纷,以至于国乒总教练李隼不得不出面针对近期队伍参赛情况进行了回应,并表示教练组会对比赛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严肃对待、及时总结,希望球迷多一些理解和包容。
然而,李隼教练的回应似乎并没能获得大部分乒迷的认同。
01 国乒梯队建设问题引发疑虑
李隼教练首先强调了国乒在巴黎奥运会上包揽了全部5枚金牌的努力,然后指出,国乒近期成绩的动荡源于主力队员的缺阵和年轻队员承担了更多的比赛任务。
乍一看,这个说法并非没有道理——巴黎奥运会的男单冠军樊振东和女单冠军陈梦已经因为个人原因连续缺席多场比赛,女队这边孙颖莎饱受伤病困扰、王曼昱因家事临时离队,国乒阵容的强度和厚度骤然下降了一大截,成绩出现波动确实是必然。
但要是仔细深究的话,李隼教练这话其实也不太经得起推敲。
我们来看看刚刚结束的蒙彼利埃冠军赛男女冠亚军的年龄——男单冠军勒布伦18岁,亚军张本智和21岁;女单冠军大藤沙月20岁,亚军张本美和16岁。
这还没算18岁的吴晙诚、22岁的莫雷加德、23岁的林昀儒、23岁的金琴英……
在16-22岁这个年龄段里,不管是潜力也好,即战力也罢,国乒有足够优秀的选手可以对上这四人吗?
男女队在这个周期重点考察的新人林诗栋和石洵瑶,一个0-4完败于勒布伦,另一个连女队的万年替补钱天一都打不赢。
尤其考虑到刚刚结束的全锦赛单打比赛里,在一众国字号好手缺席的情况下,U18最被看好的温瑞博与纵歌曼连最后的四强都进不去。
这桩桩件件一结合,很容易得出一个结论——在当前,国乒二线队员与年轻队员的实力完全填补不了主力球员的空缺。
扪心自问,国乒的梯队建设真的没有问题吗?
02 密集赛制下,球员健康应当如何调整
国乒教练组另外一个被球迷诟病的点在于——缺乏应对密集赛事的手段,以至于球员的体能储备并不足以支撑整个赛季的高强度比赛。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此次亚锦赛里的孙颖莎,从第一场比赛开始就呈现出肉眼可见的疲惫,最后甚至出现了肌肉不良反应而不得不选择退赛。
结果一查,好家伙,在社会活动和比赛密集、无法保证系统训练的情况下,孙颖莎连续出战了奥运会、WTT澳门冠军赛、WTT中国大满贯,每次全是兼项,而且几乎每一项都打到了最后决赛……
WTT中国大满贯刚打完,孙颖莎又马不停蹄地在次日清晨飞赴阿斯塔纳,下了飞机后连时差都没怎么倒就要出场比赛。
更令人震惊的是,在巴黎奥运会期间,她的胳膊肌肉就已经开始出现了不适,却硬生生地拖了那么久。
这谁能扛得住?
结合当前国乒的问题——不管接下来樊振东是否还会复出,但樊振东在2023年开始频繁出现的伤病,以及王曼昱一直以来的伤病,还有孙颖莎目前展现出的伤病状况……教练组当前最应该做的事情,就是为这些核心主力队员适当减负,保证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而不是顾左右言他。
当然,我们也都知道,WTT赛事体系的背后有着国乒的推手和利益,为了商业推广不得不“小小”的牺牲一下球员也没什么。
但为了推广WTT,已经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本来已经有起色的乒超和已经做出了口碑的直通赛,现在还要进一步去压榨主力球员,又反过来影响到梯队建设——这一切真的值得吗?
或者说,为了乒乓球的商业推广,不惜牺牲国家队的利益,这样做真的合适吗?
暂且先打一个问号。
03 法兰克福冠军赛,证明之战
WTT冠军赛是非常纯粹的、只有男单和女单比赛的赛制,也最能检验选手的竞技水平。
如果说,蒙彼利埃冠军赛里国乒没有使出全力的话,那么在法兰克福,王楚钦和王曼昱重新披挂上阵之后,国乒就算是某种程度上的背水一战了。
原因?
最近国乒的连续失败,足以让外协看到曾经不败王者现如今的虚弱,可以说,20年以来,从来没有一次这么好的机会让外协足以动摇、甚至是瓦解中国乒乓的霸权。
这不是一场简单的商业赛胜负,甚至也不仅仅是王楚钦和王曼昱证明自己的关键性比赛,更是国乒未来这一年的地位和话语权之战。
王楚钦需要证明自己拥有足以匹配积分世界第一的实力,以及带领国乒前进的能力;
王曼昱需要证明自己完全可以胜任国乒一姐,以及捍卫自己对日乒不败的战绩;
林诗栋也需要证明自己的火爆状态并非昙花一现,并且拿出更多的战术套路……
当然,法兰克福冠军赛就算输了也不是什么末日,只不过会使国乒团队在2025世乒赛前的形势变得更加严峻而已。
法兰克福,会成为国乒止跌的转折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