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 Potentials|吴昊,90后港大AI博士,出海爆卖超十万枚智能戒指RingConn

全文6848字,阅读约需20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90后港大AI博士吴昊创立的RingConn推出仅2克重、2毫米厚度、可续航12天的智能戒指,旨在提供连续、精准的健康数据。

02第二代产品在上线后的8小时内就销售了100万美元,受到海外科技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报道。

03与传统手表和手环相比,RingConn的优势在于更无感、更舒适,适合用户夜间佩戴,全天24小时连续监测。

04除此之外,RingConn还在特定医疗场景如睡眠呼吸暂停监测等方面取得突破,已与医院合作进行临床试验。

05目前,RingConn预计全年的销售量会突破十万枚,成为全球智能健康戒指市场的领导者。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图片

本期我们邀请到了智能健康戒指RingConn 的联合创始人兼CEO 吴昊。吴昊是标准的90后,于香港大学完成人工智能博士学位,先后在腾讯和深圳大学从事AI的科研和教授工作。2021年,吴昊与上海交通大学的王国兴教授一同创立了RingConn。王国兴教授在上海交通大学创建了生物电路与系统实验室(BiCASL),实验室在人体传感技术、低功耗芯片等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

背靠实验室多项技术专利,RingConn 设计并量产了仅2克重、2毫米厚度、可续航12天的智能戒指。RingConn 通过实时监测心率、血氧水平等重要生命体征,提供连续、精准的健康数据。第二代产品在上线后的8小时内就销售了100万美元,受到海外科技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报道。

在这篇访谈中吴昊向我们介绍了智能戒指区别于手表和手环产品价值,创业公司在可穿戴设备中的突围之道和年轻CEO的创业和管理心得。让我们一起走进吴昊和RingConn的故事,Enjoy!:)

01 香港大学人工智能博士,背靠上海交大实验室技术,研发智能健康戒指

ZP:请您先简单介绍一下自己

吴昊:大家好,我是吴昊,1990年出生的标准90后。本科毕业后前往香港大学继续深造,先后攻读了硕士和博士学位。我的研究领域是优化算法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属于人工智能领域的专业范畴。

ZP:您开始研究AI的时候深度学习已经存在了吗?

吴昊:我刚开始研究是在2014年,那时候深度学习技术还没有成熟。我当时尝试用神经网络根据生命体征预测血压分布,论文写出来以后,投稿了很多期刊都被拒绝了,因为当时大家对机器学习持怀疑态度,认为这些黑盒模型缺乏数理依据。

2017年底,我加入腾讯从事AI算法研究,主要应用于支付风险挖掘。我们通过社交图谱和交易链路,识别赌博、诈骗等可疑交易。在腾讯工作期间,我发现从事的算法研究往往只需达到及格线,且多是面向特定业务的。我更希望做通用技术的研究,也喜欢开放的研究环境。19年正好有个教职机会,我就去了深圳大学当助理教授,继续从事深度学习和优化算法的研究,并为本科和硕士生教授AI相关课程。

ZP:后来是怎么决定创业的?

吴昊:2021年初,我认识了王国兴教授,也就是现在RingConn的董事长兼首席科学家。他是上海交通大学的教授,专注于面向生物医疗的硬件、芯片和传感技术的研究。当时他希望在深圳创业,寻找AI算法和软件方面的合伙人。作为一个年轻的研究人员,我也在寻找AI的应用场景。于是我们一拍即合,成立了玖治科技这家公司。

图片

王老师负责的实验室叫上海交大生物电路与系统实验室。这个实验室专注于人体传感的技术,比如心电、脑电,还有心音、肺音、肠鸣音等等。实验室还研究低功耗等生物传感芯片,这样才能把智能穿戴设备等续航能力增强。RingConn是实验室目前转化的唯一一家创业公司。

02 主打健康监测,无感舒适,14天连续监测

ZP:为什么选择智能戒指作为产品方向?是因为看到了海外的智能戒指产品Oura吗?

吴昊:其实我们选择智能戒指不是因为Oura。2021年时Oura还很小,知道的人不多。我们选择智能戒指是因为它特别适合健康监测,有三个优点:首先,戒指小巧,佩戴感好;其次,适合夜间佩戴,可以24小时监测;最后,手指皮肤薄,信号质量比手腕好,能监测更多医疗级指标。

基于上述的优先,王老师从2015年就开始研究智能戒指,并发表了一系列的技术论文。在一些底层技术被突破以后,在2021年成立RingConn,并实现产品和商业化。

ZP:RingConn的产品定义是怎样的呢?

吴昊:我们定义智能戒指为“智能健康戒指”,它更适合进行健康监测。与常见的手环和手表相比,RingConn的优势在于:第一,它更无感、更舒适,更适合用户夜间佩戴。像佳明这样的品牌,只有不到一半的人会在睡觉时佩戴手表。但我们有90%以上的用户会在睡觉时佩戴戒指,这表明用户对于睡眠监测的需求非常强烈。

第二,全天24小时的连续监测可以提供大量有价值的信息。例如,白天的运动情况可能会影响到晚上的睡眠;而睡眠情况又可以反映身体恢复状态,为第二天的工作和运动提供指导。目前还没有很好的设备能满足连续监测的需求。

第三,目前市场上的可穿戴设备多停留在广泛健康检测层面,未深入严肃健康甚至医疗领域,针对特定疾病的检测仍未被很好解决。作为专注健康监测的公司,我们可实现长期、无感监测,并深入特定医疗健康的场景。我们的戒指不只做基础健康监测,还在特定医疗场景有突破。基本健康检测,如心率、血氧、睡眠活动等的识别准确度与智能手表相当。但我们追求更深入研究医疗场景,例如第二代产品主推的睡眠呼吸暂停监测,我们与医院合作进行临床试验,并开发定制化算法,目前已推出C端产品,正申请FDA认证。同时,我们还研究其他医疗场景,如女性生理周期预测、心血管疾病监测等,都会逐渐通过产品升级或新产品上市的方式推出。

图片

ZP:从泛健康到专病的转变,是计划推出多种产品,还是通过现有产品的功能升级来实现?

吴昊:我们可以通过算法和软件升级来实现。目前我们面向泛健康人群,但计划通过服务特定需求用户来锁定目标群体。随着产品功能模块的丰富,我们的目标是未来覆盖更广泛的生命周期检测需求。

ZP:用户关心的续航时间、数据准确性和价格方面,RingConn表现如何?

吴昊:我们的产品在续航、准确性和定价方面都有优势。

续航方面,第二代产品开启所有功能后,一次充电能用10到12天,这在市场上是领先的。

准确性方面,我们的指标都经过对比测试,和华为、苹果、小米等品牌对齐。一些医疗产品还按医疗器械认证的标准去验证准确性。我们的心率和血氧监测已获得国内二类医疗器械认证。

定价方面,我们的产品定价在229到299美元之间,人民币2000元左右。RingConn的整个研发过程,包括硬件设计、软件开发、算法研究都是我们团队从零开始研究的,我们相信端到端的研发才能保证指标监测的可靠性,并为未来的功能拓展储备技术和人才。

图片

ZP:您怎么看待智能戒指和智能手环、手表这些产品之间的关系?从渗透率的角度来看,您觉得戒指能覆盖到多少人群?

吴昊:智能戒指主要是用于健康监测的场景,而智能手表则在运动监测和交互功能上更具优势。它们本质上并不完全互斥理论上,用户可以同时佩戴手表和戒指。比如三星,他们就推荐用户同时佩戴Galaxy Ring和Watch。但有很大一部分的用户,他们缺少运动的习惯,但希望持续了解自身的健康水平,智能戒指会是更好的选择。

根据行业数据,从2020年到2024年,智能手表加手环的出货量已经超过两亿部,而其中又有超过50%的人把健康监测作为购买智能穿戴设备的主要动机。因此我们预计,很快智能健康戒指的年出货量就会超过千万部。

图片

03 智能戒指行业拐点已到,RingConn 出货数万枚

ZP:您提到了行业问题。既然您谈到了两者之间的对比,那您能介绍一下智能戒指和智能手表/手环目前在行业中的出货量吗?

吴昊:从出货量的维度,从2022年开始,智能手表和手环的出货量均达到每年2亿部。其中,智能手表的份额在稳步增长,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1.9亿部。而智能手环的出货量在逐渐下跌,预计到2025年将为3000万部左右。

而智能戒指则是一个新兴增长的品类,目前还没有行业的权威数据。根据市场销售情况推测,智能健康戒指(售价200美金以上,能够提供完整的健康监测功能),今年全球出货量会达到几百万部,其中Oura很有可能突破百万枚,Galaxy Ring、RingConn、Ultrahuman年销量为几十万枚。

ZP:今年快速增长的驱动因素是什么?

吴昊:用户对智能戒指的了解越来越深入,这是市场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这种教育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像三星这样的手机厂商的推广,二是越来越多初创公司投入研发和生产。

行业标杆企业的营销策略也在变化。比如,Oura以前营销比较保守,主要面向精英群体推广。但随着三星等品牌加入,他们也开始在亚马逊销售,参加行业会议增加曝光度。

图片

(海外科技媒体对RingConn Gen 2的测评与报道)

ZP:您觉得自己定位是监测的深度更深、更专业?

吴昊:我们把自己定位在消费健康和医疗领域,对于医疗健康领域进行更深入的场景拓展和技术研究。是一些如Oura、三星等品牌并没有涉足的领域。因此,在智能戒指品类中,我们可以预见,随着三星等品牌的加入,这个品类将逐渐成为一个大品类。对于我们这样专注于医疗健康监测的公司来说,明确自己的定位,为用户提供最深入、最全面的健康监测服务。

ZP:就像手表领域的高驰、佳明等品牌一样。

吴昊:是的,他们在手表市场的份额都低于5%,但他们拥有忠实的用户群体,并能持续为用户提供服务。同样,我们在医疗和健康领域深入挖掘,我们也有一些B端场景下的新应用,比如针对一些康养机构、保险机构,我们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多细分的健康监测服务,实现双方的价值。

ZP:行业现在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转折点,不过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品牌理念。

吴昊:是的,通过可穿戴技术和AI算法,为用户提供健康和医疗价值,是我们的品牌理念。

ZP:谈到竞争,像Oura这样的创业公司不可避免地要和三星、苹果等大厂竞争。您认为我们的核心竞争优势是什么?

吴昊:我们的核心竞争优势在于技术和医疗应用两个方面。技术上,我们的技术平台完全由我们团队自主研发,特别是在电子产品设计和算法方面,我们没有使用任何现成的解决方案。医疗部分,作为人工智能的从业人员,我深知健康数据的重要性。目前,我们在生理指标监测、睡眠呼吸暂停等场景的研究积累,将使我们能够更快地实现血压乃至心血管疾病等更复杂的健康指标监测。这种技术的价值将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而逐渐沉淀,形成我们在医疗场景中的壁垒。这是我们的核心价值所在。

ZP:智能戒指和智能手表在底层技术上有多少共通之处?

吴昊:在底层技术上,智能戒指和手表确实有一定的共通性。但是,由于它们分别测量手腕和手指的信号,信号质量是有差异的。举个不严谨的例子,如果手指的信号质量是80分的话,手腕的信号质量可能就只有50分。因此,我们可以使用高质量的手指信号来预测一些目前手腕信号无法准确预测的指标。

ZP:那听起来,如果手表厂商想要进入戒指市场,他们可能会更容易一些,因为他们已经掌握了更难的数据采集技术。

吴昊:实际上,并不是那么简单。虽然手表厂商在心率、血氧等基本指标的测量上已经有一定的技术积累,但是要开发心血管等更复杂的算法,他们还需要更多的研发投入。此外,不同公司的市场定位也不同。比如三星或华为可能不会在医疗健康场景进行非常深入的挖掘,因为他们的目标用户群体是更广泛的大众市场。

ZP:RingConn目前的市场表现如何?能否提供一些销售数据供我们参考?

吴昊:2023年,是我们RingConn产品上市销售的第一年。我们的销量达到几万枚。今年,我们已经拓展到全平台销售,包括亚马逊线上平台以及线下的其他渠道,预计全年的销售量会突破十万枚。目前,我们的产品60%的销量来自美国,10%来自德国。

图片

(2024年8月1日至9月15日,Gen 2在KickStarter平台众筹,获得1.8万名用户支持)

ZP:去年Oura的销售情况如何?

吴昊:Oura预计销量大约在50万枚左右。我相信到了明年,RingConn与Oura之间的差距将会缩小。

04 AI 重构底层算法,提供个性化健康管理

ZP:随着AI技术的火热发展,您认为与智能戒指结合是否催生了新的机会?

吴昊:确实,我们正在利用AI技术重构许多软件产品。这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

首先,在底层算法上,传统方法难以识别生物信号中的风险。现在,我们采用深度学习等先进方法,可以更精确地预测生物信号与疾病之间的关系。这使得一些过去难以识别的疾病,现在能够被更准确地诊断。

其次,在应用层面,AI技术使我们能够提供更个性化的用户价值。以前,健康产品可能只能给出一些基本数据和标准化建议,缺乏针对性。现在,借助AI,我们可以发现身体指标之间的异常关联,并提供个性化建议。

此外,通过逐渐成熟的大预言模型和服务,我们还可以生成更贴近用户情感的对话,提供具有人情味的健康管理指导。

ZP:这确实像是一个智能的个人健康管家。

吴昊:对,这个比喻很贴切。过去想要实现千人千面的个性化建议非常困难,但现在随着AI技术的进步会变得容易得多。

ZP:在严肃医疗领域,数据的准确性、量级和处理方法至关重要。您能否详细阐述一下我们在这方面的优势?

吴昊:以我们的睡眠呼吸暂停功能为例,分为三个步骤。

首先,我们与上海瑞金医院合作,收集超过300例临床数据。患者在医院确诊时,同时使用我们的设备和医疗金标准设备,并由专业医生标记诊断结果。而我们就能获得原始数据,进行端到端训练,得到完整模型。

其次,我们在中山大学等多医疗中心,通过智能戒指对上千名社区人员进行筛查,识别高风险人群并邀请他们到医院做进一步验证。这帮我们了解不同人群的多样性和产品在不同环境下的表现。

最后,我们的产品已线上发布。我们通过邀请国内外用户参与,特别是那些已出现相关症状的人。他们的反馈和数据有助于我们进一步验证和改进产品,为更广泛的市场推广做准备。

图片

ZP:还有一个问题,中国人和美国人在生理上是否会有差异?

吴昊: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实际上,生物信号在不同人种之间是相似的,没有太大差异。

ZP:所以,我们的产品并不需要根据不同人种进行区分,而是可以在全球范围内销售。

吴昊:非常正确。我们的产品具有普适性。在早期的指标测试中,我们也邀请了不同国籍和种族的人参与,结果表明差异并不显著。

ZP:我们的产品确实具有特殊性,它结合了极致轻便的硬件、生物信号以及人工智能。您认为这三者的结合对团队提出了哪些能力上的要求和挑战?

吴昊:确实,这对团队的要求非常高。团队基因决定了我们能够做这件事。我自己虽然不是硬件领域的专家,但我本科是通信专业,对电子电路设计非常了解。在腾讯的工作经历也让我具备了一定的产品定义能力。目前,许多创业公司都在尝试实现硬件、软件和算法的结合,这对创始人的认知,和创始团队的构成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图片

ZP:团队是不是还要有要有医学背景的人参与?

吴昊:在消费医疗领域,用户感知力和理解力强的人比有医学背景的人更为重要。虽然有医学背景当然更好,但用户对自身身体不适的感受才是关键。如果你有一定的学习能力,理解医学原理就变得简单了。比如,生理周期与体温的关系,实际上是由激素变化引起的。

我们团队确实有生物医学工程背景的产品经理和项目经理。但在实际工作中,更需要的是对用户体验的敏感度。只有这样,才能在消费医疗这个领域做出好产品。

ZP:你在过去两年中有没有遇到过让你眼前一亮的AI硬件产品?

吴昊:有的,Ray-Ban Meta智能眼镜,它是Meta公司与雷朋眼镜品牌联合推出的,它采用了一种非常直观且直接的交互方式。用户可以用这个设备通过视觉和听觉非常自然地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我觉得这个产品和Meta本身的互联网媒体定位也很匹配,所以这个场景是在我关注的很多领域里比较靠谱的。

05 快问快答

ZP:为什么产品叫RingConn?

吴昊: Ring Connect,connect health, connect life-style.

ZP:想把公司做成一个什么样的公司?

吴昊:我们的使命是为人类健康提供独特价值的产品和服务。我们希望做对用户有独特价值的产品,已有的产品,如果我们不能提供独特的价值,我们就不会做。我们会围绕健康和生命科学的核心价值,短期目标是成为一个面向消费医疗设备的供应商。中期的话,我们希望面向大众健康,我们的目标是到2025年,出货量突破百万,市场占有率超过20%。

ZP:你的身份有很多次转换,也是第一次创业,可能也是第一次担任管理层,你是怎么成长进步的?

吴昊:我的成长主要是在公司中边做边学的。作为第一次创业和担任管理层,我的角色经历了多次转变,工作重点也随公司不同阶段的需求而变化。最初我是公司的CTO,负责技术架构和研发。后来在做产品定义时,我转为产品经理。当我们开始销售时,因为产品的独特性,我又主导了将技术功能转化为产品卖点,并学习如何高效地传递给用户。现在,我担任CEO,负责公司的全面运营。同时,我也注重培养团队,希望在我转换角色时,他们能够独立承担相应的职责。

ZP:最近有看什么书或电影吗?有没有哪些内容让你印象深刻,对你的工作有帮助?

吴昊: 最近确实没什么时间看电影,但我有持续阅读的习惯。最近收获比较大的是亚马逊的《逆向工作法》。我们公司现在有一百多人,今年Q2结束的时候,我就感觉开始出现了目标不一致和工作方式的问题,当时找了很多解决方案,后面看了这本书以后,觉得还是比较适合我们的现在状态。这本书强调了以终为始的工作方式,小团队合作,以及文档的重要性。这些管理工具对我和团队帮助很大。另外,最近又重读了《乔布斯传》。

ZP:为什么是《乔布斯传》

吴昊: 我最近意识到,仅依靠技术驱动产品定义是不够的。这种认识源于我们完成推出了两代产品以后,需要一种思想来指导我们如何定义和迭代新产品。

过去,我们公司主要靠技术推动产品定义,比如做全世界最小最薄、续航最久的产品。但现在,我认为我们需要以市场和用户需求驱动,去定义新产品以及梳理产品矩阵。

以乔布斯为例,他推出新产品时并非凭空想象,而是整合各种信息,判断行业趋势。像iPod、iPhone这样的产品,都体现了他对市场的深刻理解和独特审美。虽然我们可能难以达到乔布斯的高度,但学习他如何定义伟大产品、理解他的思考过程,对我们很有启发。

这些思考和相关书籍对我最近的工作有很大帮助。

ZP:在你的创业过程中,是否遇到过特别艰难的时刻?你是如何应对这些痛苦时刻的?

吴昊:说实话,我的抗压能力挺强的。创业三年来,我几乎没有失眠过,可能是因为白天工作太忙,晚上就能很快入睡(笑)。我想,这种坦然应该是来自对于事业的认定感吧。我们专注于医疗健康应用,我坚信我们的技术是可行的,并能为用户带来价值。因此,即使遇到销售不佳、市场表现不好或生产问题,我也不会太焦虑。这些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只要目标坚定,我认为一切都会好起来。

ZP:那在创业的过程中,有哪些让你感到快乐和满足的时刻?

吴昊:创业就像是每天都在升级打怪,每天都有新东西可以学习。我很幸运,我们的产品,很快被全球消费者接受,他们每天都有使用,证明我们的事业是有价值的。另外,创业成为了我生活的一部分,公司是一个载体,你的输入、认知、愿景,都能够沉淀到这个公司里面。我需要做的就是确保自己不会偏离既定的轨道,坚定核心价值,并且稳步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