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这一刻,我们来到这个社区的意义得以展现,我们在那个小的场域里给儿童们带来了欢声笑语和无限活力。”一位“美好城市支教”项目的大学生志愿者在活动结束后这样说道。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流动人口规模已达到3.76亿人,初代流动人口在城市积累一定资本后,为提高下一代的生活和教育水平,会选择将子女一并迁移至城市。这些“被迁移”的流动儿童正处于成长发展的关键阶段,新环境人际关系的缺失往往会让他们面临教育、心理、社会交往等方面的困境。为此敦和基金会发起“美好城市支教”项目,通过将大学生志愿者这一关怀角色引入流动人口聚居社区,为流动儿童提供情感陪伴和教育支持,从而在社区内与儿童建立起高质量的关系联接,改善流动儿童的成长生态。
从2023年9月起,项目在一年间组织了170名大学生参与到城市支教活动中,支持陪伴了流动人口社区的613名孩子,促进了流动儿童的积极改变。
美国社会学家哈吐普(Hartup)的人际关系理论指出,儿童生活中主要存在垂直关系和水平关系两种不同性质的人际关系。垂直关系的主要功能是为儿童提供安全的发展环境,促进儿童更好地生活和学习,比如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等。水平关系主要功能是以平等互惠的方式为儿童提供身心发展和交流互动的机会,比如地位相当的同伴关系。而流动儿童在垂直关系和水平关系方面都有一定程度的缺失,因此也更容易面临成长方面的困境。
在垂直关系方面,流动儿童在家庭和学校往往难以获得来自成人的高质量的陪伴支持。流动儿童从农村来到新的城市环境中,尚未建立起完善的人际网络,亲子关系便是他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然而,流动儿童的父母由于较高的生活压力,难以在家庭关系中做出有质量的投入,往往导致儿童在情绪处理和社会化发展方面能力滞后。当流动儿童来到学校,其落后的社会化水平会让流动儿童在师生相处时更加自卑内向,遇到困难时也难以主动寻求教师的关注和支持。
在水平关系方面,由于流动儿童多是跟随父母从外地迁入,父母出于安全考虑往往会限制其社区内的交往活动,而流动儿童在学校也更容易遇到歧视排斥、友谊关系质量差、同伴接纳程度低、被忽略等关系问题。缺乏与同龄人的交流互动会阻碍流动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继而影响到他们的长远发展和群体融入。
在流动儿童面临的关系困境中,高校大学生既可以担任有引领保护作用的成人角色,也能够成为与流动儿童平等交流的同伴角色,他们的介入能够灵活弥补流动儿童在关系方面的缺失,在表达沟通、情绪管理、社会融入等能力发展方面给予流动儿童充分支持。
根据社会学习理论,儿童主要通过观察和模仿现实生活中重要他人的行为来学习社会行为。大学生具备较为丰富的教育资源和知识背景,也拥有更加广阔的视野,有过留守、流动经验的大学生更可以从亲身经历出发,激发流动儿童对于未来的希望和动力。对于人际关系缺乏的流动儿童来说,大学生能够为其树立真实的人生榜样,有助于培养儿童优质的行为习惯和人格品质。
大学生的年龄阶段决定其更容易贴近流动儿童的内心世界,站在平等的角度给予流动儿童需要的理解和支持。在大学生开展的社区活动中,孩子们不仅能结识更多同龄的伙伴,还能够在安全的人际交往场景中不断练习,如结交朋友、情绪管理、团队合作、应对冲突等,这有助于流动儿童不断提升社会情感能力,在社区内建立起关系网络,未来更好地融入社会。
敦和基金会于2023年发起“美好城市支教”项目,组织大学生利用周末、寒暑假等课余时间,每周进入流动人口聚集的当地社区,为3-10岁的儿童提供高频次、高互动的绘本阅读、集体游戏等主题活动,陪伴孩子快乐的课后时光,且有针对性地帮助儿童改善语言表达、社会规范与成长视野。2024年秋季学期起项目与浙江5所高校开展合作,覆盖了杭州上城区的多个社区与学校。
目前项目已逐渐探索出与高校合作开展的“服务学习课程”模式和“志愿服务”模式。“服务学习课程”模式通过为大学生提供社区实践基地、完整的课程框架以及实践督导,引导大学生深入社区,围绕流动儿童开展服务学习,并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实践,再将实践经验转化为知识和能力,在提供高质量陪伴的同时不断发展自我意识、专业胜任力和社会责任感。“志愿服务”模式主要以室内品格优势成长营和室外常规志愿服务为主,项目培训大学生成为讲师和儿童社区活动组织者,让他们进入社区和学校设计开展积极品质相关教学与活动,培育流动儿童的积极品格。
美好城市支教与高校合作开展的服务学习课程现场
室内品格优势成长营
室外常规志愿服务在社区开展
在大学生的支持陪伴下,孩子们的改变也在悄然发生,并涌现出许多动人故事:
行动促美好,陪伴共成长。未来“美好城市支教”项目也希望为更多孩子带去陪伴和快乐,帮助他们更顺畅地融入社会,成为幸福自信的个体,拥抱充满希望与活力的人生。
参考文献:
Hartup Willard W.Social relationships and their developmental significance[J].American Psychologist,1989,44(2):120-126.
郑研.师生关系对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一项追踪研究[J].教育科学论坛,2022(08):18-23.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