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艺术史一把“花朵钥匙”:《画中繁花:花语艺术史》新书发布会举行

世界名画里,没有一朵花是平白无故盛开的。植物花卉如何成为进入西方艺术史的文化密码?怎样通过读懂一朵花进而读懂一幅画?

近日,人民文学出版社《画中繁花:花语艺术史》新书发布会举办。本书作者祺四与植物人文学者汤欢、《艺术有读》播客主播胡湖一同畅谈世界名画里的花儿,以及这些花朵在中西艺术史上的有趣映照。

图片

以“花语”作为进入艺术史的钥匙

《画中繁花:花语艺术史》是一部分类艺术史,也是一部花语词典。

该书以“俗世之花”“爱之花”“哀之花”“致命之花”为主题,解读了170幅世界名画中40种花卉的花语故事及其在艺术史上的寓意,例如:

铃兰盛开,便是幸福归来;三色堇,情人们未说出口的爱语;橙花,中世纪新娘捧花的首选;金银花,夫妻之间的纽带……

图片

作者祺四遍访植物学家和世界各地博物馆,以俏皮的语言、新颖的视角,将植物和艺术融于一卷,把世界名画里的那些花儿娓娓道来。读完此书,读者不仅能掌握植物花卉在西方艺术史上的文化寓意,更可以借植物科普读懂世界名画,读懂西方艺术。

祺四介绍,西方人的花语是一种密码学,用花来传递信息,这个传统从14世纪开始在奥斯曼帝国就有了。

到18世纪尤其在英国,花语变成一个非常系统化的体系。19世纪维多利亚时代是一个社会很压抑、很含蓄的环境,人们互相传递花来传递信息,花的含义很多,所以需要花语词典,当时卖得非常好的书就是花语词典,人手一本。而画家也会借花来传递信息,花卉在艺术品里是画家暗藏的一个密码。

图片

然而,国外把学术点放在植物身上的艺术史学者并不多,近二十年更是只有过一位,且还是把研究范围缩小在“拉斐尔前派”时代内。

祺四表示,她在攻读艺术史时就把画中的花朵作为一个学术专注点,每当看到有花草的艺术品便会归档编纂研究。“写这本书既因自己喜爱植物花卉,也是出于艺术普及目的,希望以‘花语’作为进入西方艺术史的钥匙,把艺术史的知识和乐趣带给读者。”

中西映照趣说花语

新书发布会上,祺四和汤欢、胡湖就书中的茶花、木兰、丝柏、睡莲、罂粟、绣球花、牵牛花、紫丁香、康乃馨等花卉在不同文化语境下的含义展开交流。

汤欢表示,花卉是西方绘画中的重要元素,而花语有时是读懂一幅画的关键。

玫瑰代表爱情,但黄玫瑰却截然相反;康乃馨在母亲节设立之前,其花语是“两情相悦,心之所向的订婚”;丁香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是忧愁郁结,在西方却是“初恋,爱的最初悸动”;最出人意料的是池塘中唯美的睡莲,在画中可能预示着溺水的危险即将来临。

这些都是《画中繁花:花语艺术史》带给读者的惊喜。

图片

胡湖则表示,他平时经常看西方绘画却困惑从何入手,祺四的书为读者进入一幅画提供了不同的“钥匙”。

在书中,画中的主人公拿着康乃馨、铃兰还是黄玫瑰,往往代表着不同意味。若了解画面中的花在西方文化里的意蕴,就能进一步理解画家的所思所想,破译花语密码便成为读懂一幅画的关键。

文 | 记者 梁善茵 通讯员 李然
图 | 出版社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