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店”控汇股份IPO:研发不行,突击分红却很欢!

图片

        《电鳗财经》文/高伟

        据北交所官网,8月中旬,深圳市控汇智能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控汇股份”)收到北交所下发的第三轮问询函,本轮问询中业绩及客户稳定性、募投项目投资测算合理性及扩产必要性两个问题被再度追问。目前,该公司IPO最新状态为“中止”。据悉,控汇股份计划募集资金1.63亿元,主要用于扩产、研发及信息化建设。

        《电鳗财经》经调查研究发现,公司此次IPO招股书存在很多疑点,尤其是夫妻控股且集中五次分红,让人们对其IPO动机产生质疑。

        夫妻控股且集中五次分红

        控汇股份招股书显示,截至招股书签署日,吴有才和余林娜直接和间接合计持股比例分别为59.80%和25.96%,夫妇二人合计持股85.76%的控汇股份,吴有才、余林娜夫妇两人为公司共同实际控制人,吴有才现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业内人士称,股权集中、“一股独大”被视为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绊脚石。特别是在民营企业中,如果公司实际控制人为某一自然人或者家族,公司治理结构弱点将更加突出。如此一来,公司很容易出现任人唯亲,怎能保护普通投资者利益?会否有利益输送行为发生?

        《电鳗财经》注意到,在这种一股独大的背景下,夫妇二人在这四年五次的现金分红中,基本上大部分资金都进入了他们的口袋里,累计获得的现金分红超2000万元。

        招股书显示,公司根据2020年三季度、2021年半年度、2022年半年度、2022年度、2023年半年度,分别派发了现金红利210.67万元、199.11万元、595.65万元、848万元及489.23万元。

        源源不断的分红到底是为了什么?

        近年来,不少拟上市企业在IPO前“突击”大额分红,但又IPO募资“补血”。这种“前脚分红,后脚募资”的异常行为,引发市场关注和质疑,也引起了监管部门的重视。新“国九条”将上市前突击“清仓式”分红纳入发行上市负面清单。如果拟上市企业具备大额分红的能力,突击分红之后造成缺钱的假象来申报IPO,这就属于“套现圈钱”行为,挤占了有限的IPO通道资源,不仅妨碍真正具有融资需求的优秀企业上市融资,也降低了社会资金流动的效率。

        据天眼查显示,董事长吴有才实际控制7家企业,其周边风险有8条,预警提示更是多达62项。其担任法定代表人的控汇股份有两项违规处理信息:一是2022年10月,公司未依法履行其他职责被深圳证监局“监管关注” 二是2024年3月,公司未依法履行其他职责被北交所“监管关注”。

        研发不给力

        近年来控汇股份的管理、研发费用率显著低于可比公司。

        虽然控汇股份在招股书里一直强调自己是高新技术企业,称截至 2023 年 6 月 30 日,公司拥有发明专利2 项、实用新型专利 28 项、软件著作权 61 项。公司目前还是以加工业务为主,对研发的投入并不是很重视。

        公司的研发费用率相比较同行低,报告期各期内(2020年至2023年1-6 月),控汇股份的研发投入分别为 725.66 万元、1003.51 万元、 1076.41 万元和 727.83 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4.68%、 4.80%、 4.15%和 4.39%。而同行可比公司研发强度平均数为12.72%、12.24%、13.48%和11.76%,研发强度高出控汇股份2倍还多。

        对于公司研发费用率低于行业可比公司,控汇股份表示:一方面因为公司作为非上市公众公司,目前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资金实力相对有限,当前发展重点更侧重于生产,因此研发投入相对较低。另一方面,工控机生产技术及工艺相对成熟,进行技术创新的空间有限,而公司的研发成果主要来源生产经营活动的经验总结,公司研发与生产经营活动在实施主体、实施时间、实施效果上高度关联。研发成果已实际运用到生产经营当中,为公司的稳定、高效、安全生产提供了有效的支持和保障,不涉及新产品、新技术路线及基础理论的创新。因此研发费用较低不影响发行人的核心竞争力。

        事实是这样的吗?比如在2022年合计分红1444万元,而当年研发投入仅1076万元,但凡重视研发的话,也不会有如此操作。

        比亚迪订单再被追问

        北交所也在第二轮问询函中指出了,在去年上半年才跃升为第一大客户的比亚迪,控汇股份向其销售金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为 41.03%。而为了获取这位大客户的订单,控汇股份在定价中有所让利,也就是打价格战,销售给比亚迪的毛利率至少要比销售给其他新能源客户的毛利率低个5%-10%。控汇股份是否存在对下游客户议价能力较弱,主要竞争手段为价格竞争的情况。

        控汇股份届时的回复是,2023年开始,比亚迪调整对供应商下单策略,在实际采购时根据自身需求预测等因素后下达小批量、多批次的订单,供应商根据需求生产和交付。以上因素导致公司对比亚迪在手待执行订单金额出现下降,进而带动工控机在手待执行订单金额产生变化。

        该回复无法使北交所满意。在第三轮问询中,北交所继续追问了公司向比亚迪等新能源客户期后销售毛利率下滑的原因、合理性及后续变动趋势;上述毛利率变动趋势是否与同行业可比公司存在显著差异;2024 年上半年公司向比亚迪销售毛利率与其他投标方式取得订单的客户毛利率是否存在显著差异;与其他竞标公司相比,公司是否具备持续获得比亚迪等主要客户订单的价格优势或技术优势;结合毛利率变动、竞争优势及订单获取情况等分析说明公司期后是否存在业绩大幅下滑风险。同时,还要结合在手订单、报告期内订单转化情况等详细分析说明 2024 年业绩预计情况。

        《电鳗财经》认为,企业产品的研发投入少,必然导致产品的竞争力变低。另外,打低价策略的同时,也导致了控汇股份的毛利率水平低于同行。事实上,报告期内,控汇股份的毛利率水平分别为30.88%、28.64%、26.67%及28.56%,而同行可比公司毛利率的平均水平分别为33.20%、32.58%、32.32%及37.16%。

        还在冲刺IPO的控汇股份,会否能静下心来想想这些问题?《电鳗财经》将持续关注该公司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