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食源性疾病风险提示发布

【来源:中国食品安全报】

为保障校园师生的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预防校园食源性疾病的发生,结合校园食源性疾病的发病特点,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特作以下风险提示:

预防致病微生物及毒素引起食源性疾病

食物烹饪加工过程易发生交叉污染,长时间地贮存、运输易引起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滋生,保持烹饪环境的洁净卫生,合理安排食物制作、配送和进食时间,确保食物在脱离安全保护温度到进食在2个小时内,重点预防以下致病微生物及毒素引起的食源性疾病。

沙门氏菌、致泻大肠埃希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毒素

高风险提示:由于原料污染、交叉污染、储存不当等原因,散装冷食、即食类食品更易受到沙门氏菌、致泻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毒素污染滋生。

预防措施:一是选择合规资质的市场、 商场和超市选购食材。二是需要加热的食材一定要烧熟煮透,生鲜食材一定要清洗干净,制作过程谨防交叉污染。三是一次制作的量不宜过大,24小时内吃(售)完为佳,最长不超过48小时,制作好的成品要及时冷藏保存。

蜡样芽孢杆菌及其毒素

高风险提示:米饭、蛋炒饭、米粉等米制品加工和储存不当是导致蜡样芽孢杆菌及其毒素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的主要原因。

预防措施:在室温下,米饭冷却过程中要做好环境卫生,放置时间不应超过2个小时,制作蛋炒饭最好不用隔夜剩米饭制作。

诺如病毒

高风险提示:诺如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食物被诺如病毒污染,感染人员间接污染器皿、食物,都可能引起感染,牡蛎、蛤蜊等贝类食物可能富集海水中的诺如病毒,为高风险食物。

预防措施:一是注意个人卫生,尤其是制作、售卖、分发食物餐具过程中的手卫生,饭前便后应使用洗手液或肥皂认真清洗双手。二是生熟分开,避免食物交叉污染,烹饪要充分烧熟煮透。三是做好烹饪、就餐等环境的消毒工作,定期开窗通风。

预防有毒植物中毒

马桑果、铁树果、桐油果、蓖麻籽等野生植物

高风险提示:马桑果、铁树果、桐油果、蓖麻籽等野生植物含有天然毒素,校园学生易好奇尝食引起中毒。

预防措施:一是校园和家长应加强有毒植物中毒危害的宣传、监护、教育,提高学生对有毒植物的认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二是不采、不尝、不吃野菜、野果。 (来源:中国食品安全报)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