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介|梁归智:《红楼小人物》

图片

图片

《红楼小人物》,梁归智著,三联书店2024年9月版。

内容简介

怡红院中是五大丫鬟而不是四大丫鬟?曹雪芹为什么要给晴雯嫂子两个名字?秦钟、蒋玉菡、柳湘莲、北静王这四个贾宝玉生命中重要的男性身上透露着怎样的隐情?乡野老妪刘姥姥,如何充当“风月宝鉴”,照尽荣国府的一世兴衰?……这些充满诗性的红楼小人物无一不凝结着曹雪芹的艺术巧思。

梁归智教授延续红楼探佚学的思路,以“悟证”为基础,聚焦于《红楼梦》世界里,几百个地位低、出场少的丫嬛、小厮、仆人、管家、亲友们,这些红楼小人物或皴染生活之丰满,或显示结构之神妙,或暗含某种哲理,或衬托主要角色之多姿多彩,又或构成某种“影射”,串起《红楼梦》这部不朽的巨著。

目  录

卷首语

谁是“小人物”?

丫嬛系列

怡红院五大丫嬛

贾宝玉身边的小丫嬛

林黛玉的丫嬛

薛宝钗的丫嬛

王熙凤的丫嬛

贾家四春的丫嬛

史湘云、薛宝琴和邢岫烟的丫嬛

贾母的丫嬛

王夫人的丫嬛

尤氏、秦可卿的丫嬛

赵姨娘和她的丫嬛

甄英莲/香菱、娇杏、宝蟾

红楼十二伶、

昙花一现的女儿

小厮仆从亲友系列

贾宝玉的小厮

贾琏、凤姐的小厮男仆

宁荣二府的老仆和管家

奴仆众生相

寺观“浮世绘”

本家亲友

社会关系、

曹雪芹“写人”指妙

曹雪芹“写人”的二纲八目与痴、常二谛、三象合一

卷首语

《红楼梦》自曹雪芹的心头笔底诞生,先在一个小圈子里面传阅,后来逐渐往外流播,以致手抄本能卖若干银两。从小圈子里的“脂批”开始,读者的“接受美学”日渐增生丰满壮大,遂成立“红学”。

图片

《禅在红楼第几层》

从评点、续书、笔记、题咏、传闻、索隐,到肇始于20世纪初的西方理论和现代学术,二百年来风生水起波澜壮阔愈出愈奇。

大略说来,20世纪的前五十年考证格外显眼,后五十年则意识形态的影响特别突出。到了改革开放的新世纪,先是学院派不甘寂寞,向社会发言传声,忽然市场化云集雾涌,社会性红学骤然潮起,风水逆转,把学院派几乎就要一口吞噬。

这几年,说红写红讲红演红恶搞红,正如2010版电视剧《红楼梦》的某后台老板放言:“《红楼梦》的每个字后面都是钱。”1954年因《红楼梦》研究大批判而崛起的“小人物”,“文革”中“评红”发起来而能不落伍且咸与维新的“新小人物”,早已是红学的“老人物”“旧人物”“大人物”。谁想得到?

新世纪新运会,不计其数的货真价实的“小人物”趁着市场化大潮和网络江湖而鱼跃龙门,纷纷出世,呼号挑战,按下葫芦浮起瓢,你方唱罢我登场,甲笑,乙骂,丙调侃,皆拉上“红楼”说事。

图片

《红楼疑案》

和《红楼梦》有关的书几乎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络绎不绝,前赴后继,以“红楼止梦”为口号出书本身,就是在给“红楼乱象”推波助澜。神州大地进入了真正的由小众而大众而全民自由参与的红学新时代。

这种红学新潮流,其中的“新索隐”[1]一类,虽然让某些以学院派自居者痛心疾首,其实方生方死,随兴随灭,并无实质性的影响。真正成为“大宗”者,是各种社会世俗化的评“红”说“红” :

“红楼女儿的现代生活”“红楼美人计:金陵十二钗的管理艺术”“闲话红楼:大观园的后门通梁山”“青春与时尚的误读红楼”,津津有味说不完道不尽的是“鸳鸯作为贾母私人秘书的悲哀”“说说平儿这个‘老板助理’”“王熙凤为什么要设小金库”“可卿——欲望与毁灭”“晴雯——暗恋的代价”“贾母的一把手之道”“红芸之恋——两个职场精英的风云际会”“贾宝玉的公开小蜜——袭人”“被‘包二奶’的情色小资——尤氏姐妹”“过着‘寄养一族’生涯的‘新贫一族’——巧姐”等等,把红楼人物与“当代”打通融合的思想情感碰撞沟通。

这些言说、评论、感想、引申,无疑显示了《红楼梦》具有强大的“现代性”衍生和“接轨”能力,证明曹雪芹确实写出了跨越时代通约古今的人生体验和社会经验,其与时俱进的内在动力生机勃勃,绝非夸大浮饰,是其“伟大”和“不朽”至少一个方面的有力体现。

图片

《不奴隶,毋宁死?——王蒙谈红说事》

这种“形而下”、“形而中”层面的读红心得成果,水平最高者无可争辩当推大作家王蒙。从“启示录”到“不奴隶,毋宁死”,从评点本到“王蒙的红楼梦”,哲学文艺学等“形而上”和“准形而上”的内容并非没有,但其最核心最精彩的部分是社会学政治学世俗学的多维感悟而出以王式独家风格的表达。

这是一个大众评“红”的时代,这是一个“小人物”出头露面遍地风流的时代。小人物理解小人物,《红楼梦》里的“小人物”也被推向了前台,即使像贾宝玉、林黛玉等“大人物”,人们更加注意的也是他们身上的“小人物”的色彩和成分。

如果我也顺潮顺势来写红楼小人物的社会世俗意义,要不当文抄公说出新话头写出新意思,那真是谈何容易?面对王蒙诸家的滔滔宏论,侃侃放谈,况已有“《红楼梦》里的‘草根’们”、“《红楼梦》的奴婢世界”等红楼小人物专书,可真要“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了。

图片

《神仙意境》

幸而,曹雪芹写《红楼梦》,对社会世俗的穷形尽相,只是其中一个层面,更本质的另一个层面,乃“用写诗的方法写小说”。因此,《红楼梦》里的小人物,其实隐含着某种“诗性”,或明或暗,或深或浅,而这一层,正被评“红”诸公们所忽略,因为据说这是一个“诗歌已死”“诗人死了”的时代。

耶稣曾经被钉在十字架上死去,但他后来复活,而且复活后就成了神之子基督。受了这种启示,我写这些红楼“小人物”,着意于他们的“诗性”。而丫嬛们的“俏”和小厮们的“俊”也许能彰显另一种魅力,不必和现代“美女”们的“酷毙了”和现代“帅哥”们的“帅呆了”去争风吃醋吧。[2]

2010年12月10日于大连逸人居

图片《周汝昌致梁归智书信笺释》


谁是“小人物”?

要写“《红楼梦》的小人物”,应该先定义何谓“小人物”。

小人物是人物,也就是人——不是别的动物,当然更不是植物和有机物、无机物,这个不在话下,关键是“小”的内涵和外延如何界定。

作为《红楼梦》的话题,“小”一是指在小说中的阶级、社会地位相对低,二是指在小说中可能不是主角——至少不是全书最主要的描写对象。如果脱离开《红》书,则大多数情况主要指第一种含义,因为有专门描写“小人物”的小说,特别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思潮大规模撞击的18和19世纪的俄罗斯小说和欧美小说中,“小人物”已经成了一个特定的文学术语,如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中就有大量的“小人物”在唱主角。

图片

《缀珠集锦绣:红楼梦的思想和艺术》

小人物过去叫“芸芸众生”,现在叫“草根”“沉默的大多数”,在一段特定的历史时期、革命年代叫“群众”或者“工农兵”。

小人物在英语中有这样一些表达:small  potato(直译:小土豆);no  man或a  nobody (直译:不是人);  cipher(直译:零头,本指数字0或者1到9的任何一个阿拉伯数字);  worm(直译:蠕虫);unimportant  person(直译:不重要的人)。还有一个Jack-a-Lent, 本意是“小玩偶”。

小人物的小(small)和大人物的大(big)相对,是以体积的大小比喻社会地位的高低,虽然许多小人物生得魁梧雄壮,而不少大人物往往是“三寸丁”似的身材矮小。但前者叫“傻大个”,后者叫伟人(great  man),由此可见语言象征的功能是多么微妙了。用现代的理论术语说,“大”和“小”的称谓里实际上隐含着“权力/压迫”的意识形态。

我们讨论《红楼梦》里的小人物,主要是这样几类人:丫嬛,小厮,男女仆人,男女管家,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远房本家、穷亲戚和社会关系,一些过场和点缀的人物。最后两类也许有的人物社会和阶级地位不算太低甚至很高,但在小说中不太凸显。

图片

《红楼赏诗:石头记诗词韵语讲论》

《红楼梦》还有它的特殊性和个性:抑男尊女,厌老爱小,所以少男少女特别是少女受到格外的青睐,在“小人物”中也不例外。后来混入正文成了小说“新书头”的那一段批语表白:“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推了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堂堂之须眉,诚不若彼一干裙钗?实愧则有馀,悔则无益之大无可奈何之日也!”

而贾宝玉的名言则是:未出嫁的少女是颗宝珠,一旦出嫁染了男人气味则宝珠褪色,再年华老大为老婆子就更变成鱼眼睛了。

我早就论说过,曹雪芹其实是把女儿和男人、未出阁的少女和老婆子作为一种未被异化和已经异化的美学象征,一种思想的隐喻。

遵循曹雪芹这种意味深长的美学象征和思想隐喻,我们写《红楼梦》里的小人物,也就先写丫嬛等小姑娘,再写小厮等小伙子,顺序下去才是男女仆人和婆子等成年人老年人,然后是亲戚本家和社会关系等在小说中不甚重要的“小人物”。

图片

《百年红学大PK:红楼梦研究简史》

怎样写这些“小人物”呢?我们也要向曹雪芹学习,就是第一回所标举的“不借此套,反倒新奇别致”“令世人换新眼目”。

人们习以为常的“此套”和“千部共出一套”是太多了,一些理论刚开始出现的时候,都生气勃勃,但一旦日积月累而成为“教条”和“惯性”又不能“与时俱进”,则成了桎梏人思想和灵性的消极因素,成了“套路”,其实也就成了枷锁。

因此,我们的写作,要力求打破陈规,钻出各种教条主义的“乱腾腾千层锦套头”,追求一种萧散、潇洒的风格,鉴赏,分析,考证,索隐,西方理论,神州传统,什么适合就用什么,有话则长,无话则短,重神而不重形,只要确有会心,即可得意忘形得意忘言。噫!

作者简介

图片

梁归智先生

梁归智,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红楼梦学会理事。曾师从国学大师章太炎的研究生姚奠中教授,并私淑红学大师周汝昌先生。在治学上以文本考证为基础,以艺术感悟为核心,以哲学思辨为向度,自成一家。1991年评为教授,1992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2009年评定为二级教授。1995至1996年在美国纽约市立大学约克学院哲学系、2006至2008年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东方文化系、2010年在加拿大多伦多市教育局任客座教授,2011年在德国七城市讲学。

著有红学研究著作《新评新校红楼梦》、《红楼梦探佚》、《红楼梦诗词韵语新赏》、《独上红楼》、《红楼疑案》、《红楼探佚红》、《禅在红楼第几层》、《红楼风雨梦中人——红学泰斗周汝昌传》、《被迷失的世界——红楼梦佚话》 以及《箫剑集》、《神仙意境——<封神演义>与道教》、《仰山小释迦——仰山慧寂大师传》、《即色本空——支遁大师传》、《金刚经坛经心经地藏经译解》、《大家精要·苏轼》、《大俗小雅:元代文化人心迹追踪》、《三国演义》评批本、《水浒传》评批本、《西游记》评批本、《封神演义》评批本、《国学·诗情·书韵——姚奠中学术评传》、《红莓与白桦——俄罗斯游学记》、《巴黎——一席浮动的豪宴》(英译汉)等学术文化著作30余部。在央视《百家讲坛》红学系列节目“红楼六家谈” 中主讲“《红楼梦》的断臂之美”与“曹雪芹的超前之思”。开创了红学研究中的一个新分支——“探佚学”,影响广泛。



注释:

[1] “新索隐”指曹雪芹与竺香玉合谋毒死雍正帝、脂批本乃书商伪造、《红楼梦》作者是洪昇或康熙废太子之子、《红楼梦》中主角乃明朝或清朝的历史人物等与小说艺术审美鉴赏无关的诸臆说,不包括探佚。盖探佚乃以细读小说文本的审美鉴赏为基础,辅以版本、脂批、曹学等旁证,考索八十回后佚稿大致情节梗概轮廓,终极目的是探寻体会曹雪芹完整的艺术构思,其中虽有某些“索隐”因素,但不占主流,探佚的本质是美学。

[2] 本书涉及《红楼梦》引文,取自人民出版社2006年12月出版周汝昌校订《红楼梦》,这是一个更强调“原生态”的读本,遇有易生歧义处,于括号内说明。又凡现代研究著作的相关引述,均注明其出版时间与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