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十二封信,实是作者远从海外送给国内青年的很好的礼物。”这是夏丏尊先生在《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的序言中写的一句话。此言不虚。这十二封信的确是朱光潜先生根据自身所处时代的特殊性,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针对青年们正在关心或应该关心的问题和话题,以朋友的身份推己及人,用简洁朴实的语言,表露和表达自己的切身感受,没有大而不当的说教,没有空泛无聊的套话,也没有圣贤名言助声威,于新鲜亲切中,使人感服、叹服并折服,指导当下并获益终生,犹如青年朋友人生航程中的十二座灯塔,能照亮并引领青年朋友实现人生目标。
据资料显示,《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由开明书店1929年正式出版,到1949年20年间标明版次重印的就超过了三十版,另外还出现过别家出版单位不标版次的盗印版。几十年来,这本书的读者也从中学生扩大到一般知识青年乃至知识界,可见它的影响。
我自己上中学时看过这本书,这次又专门给儿子读了这本书。此一时彼一时,心境绝然不同,感受也绝然不同。于是也就有了想一改夏丏尊先生那句话的想法:“这十二封信,实是朱光潜先生写给每位中学生家长的必读书,历久而弥新。”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家庭结构的变化,教育内卷呈现逐年加剧的趋势,内卷的主要阶段在中学,内卷的主要群体在中学生,更在家长。家长对子女教育的经济和时间投入显著增加,各种与中学生有关的微信群在实现家长对孩子学习情况了解的同时,也加大了相互攀比和竞争的氛围,又进一步加剧了内卷。导致很多家长一提到孩子的教育就会莫名地产生焦虑。
我是一位中学生家长,而且是一位海淀家长,长期处于内卷的漩涡中心。这一次读完《这十二封信》心态有所变化,正如《第十二封信:谈人生与我》中所言:“人类中有一部分人比其余的人苦痛,是因为这一部分人把自己比其余的人看得重要。”我们这些中学生家长正是因为有“我们家的孩子就应该更好”之类的想法才会去内卷,才会有焦虑。
当今世界日新月异,比朱光潜先生所能感受的“多元宇宙”更加多元,可上的学校和可选的专业也更加多样。如果我们能放下手机和家长的架子,放低身段和说话的音量,放松神经和紧绷的肌肉,和孩子一起每天相对固定地抽出一点时间读几页书,一起去球场运动运动出出汗,一起走进大自然去观察并记录优美的环境,领略一下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美好意境;平心静气地交流一些社会热点或听孩子分享一些校园趣事,在成绩与健康成长间做出适当的选择和取舍,凡事不必太追求速度和效率,如此等等,就会明白朱先生所说的“生活自身就是方法,生活自身也就是目的。”能体会到“我们所居的世界是最完美的,就因为它是最不完美的”的人生真谛。
朱光潜先生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从始至终贯穿着、融入着对人的尊重,认为人的理想和伟大人格的价值是至高无上的。“……孩子不是自由主张生到我们家的,我们做父母的也不曾得他的同意,就糊里糊涂地给他一条生命,况且我们也并不曾有意送给他这条生命……”这是为了讨论“孝”时朱光潜引用胡适之《答汪长禄书》中的一段话。我无意在这里讨论“孝”,只是想和大家一起明白一个道理:“在孩子出生之前,无论是我们做父母的,还是做子女的,都没有经过协商,都没有征得对方同意。我们在抱怨孩子不完美时,孩子很可能也正在抱怨我们不完美。因此,我们做父母的首先要接受并尊重这个事实,双方都不是最完美的,但相互又都是世界上唯一的,双方相互尊重,共同努力,是我们家庭幸福美满的关键。”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的,每个读过《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的人心中也都有一个不一样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以上是我个人的体会。愿每个人,特别是中学生家长都能读这本书,相信您也会从中读出自己的收获,并以之指导自己和自己的孩子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