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屏,名宗尧(子炎),字兴唐,1892年8月26日出生在云南省宣威市倘塘村。1909年,刚满18岁的周宗尧,怀着保国卫民的心情,更名周建屏,参加了新军。1911年至1923年,周建屏随军转战滇、川、粤,参加了云南辛亥起义、护国倒袁起义、反对张勋复辟等重大军事活动,先后任过连长、营长、上尉参谋等职。1923年9月他离开滇军,回到祖籍江西省金溪县双塘左源村。1925年,周建屏离开金溪老家来到赣州,在驻守江西赣州的杨如轩师任辎重营营长。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大举北伐,周建屏离开赣州,投奔以滇军为基础的国民革命军第三军。11月6日,他随第三军攻克江西南昌。年底,朱德受党的委派到南昌工作,周建屏见到了阔别多年的老上级——朱德。1927年春,经朱德介绍,周建屏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进入新编第九师二十七团军官教育团,协助开展党的工作。
1927年8月,南昌武装起义后,周建屏随起义部队南下广东。10月,起义部队在潮汕地区遭到优势敌人围攻,为摆脱国民党反动派的搜捕,周建屏躲避在汕头一座庙中做“和尚”。年底,周建屏从汕头潜回南昌,辗转到达上海找到党中央。1929年上半年,方志敏等领导的弋(阳)、横(峰)苏区红军,缺少得力的军事指挥干部,党中央决定将周建屏派往弋横苏区。他化名改装,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经九江、湖口,到达都昌县,秘密会见中共都昌县委书记刘梦松,商定暴动计划。8月22日晚,周建屏亲率突击队,在都昌县地下党的配合下,取得暴动的胜利。
1929年10月,周建屏当选信江苏维埃政府执行委员,并担任江西红军独立第一团团长。1929年底,国民党反动派对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围剿”,周建屏遵照上级指示,率独立团开进贵溪北乡,首战三丫桥,再战关王殿,夺回周坊,击溃敌军一个正规连和三县靖卫团的联合进攻,取得赣东北红军创立以来的一次最大胜利。接着又在余江、万年打了几个胜仗,创建余、万苏区,有力地推动根据地的发展,周建屏也成为方志敏创建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和红十军的得力助手。
1930年初,国民党军十八师五十二旅戴岳部会同各县靖卫团,对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周建屏亲率独立团跳出重围,扑向兵力空虚的敌人巢穴——上饶。上饶守敌弃城而逃,红军首次攻下上饶城,迫使敌人急忙回援,顺利粉碎敌人的第五次局部“围剿”。后方志敏、邵式平、周建屏领导开展了以加强政治思想教育、严明军纪、废除军阀残余、强调官兵平等、改善战斗员生活为主的整军运动。经过整顿训练,红军独立团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新的战斗。
瓷都景德镇系江西名镇,攻下此镇将扩大赣东北党和红军的影响。1930年7月5日,周建屏在弋阳芳家墩集合红军1000余人,在景德镇地下党同志及100多名工人群众的帮助下,取得奇袭景德镇的胜利,震惊国内外反动派,红军也声威大震。打下景德镇后,周建屏、邵式平抵制了李立三的冒险主义,坚决支持并实施方志敏的正确主张。在出击赣北3个月中,先后攻占景德镇、波阳、彭泽、马当、秋浦、乐平等城镇,发动群众,开展土地革命,八县大部分地方都成立了苏维埃政府,为后来赣北苏区的开辟奠定坚实的基础。
1930年11月,国民党开始对各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一次全国性“围剿”,根据方志敏等作出的决定,周建屏、邵式平指挥部队第二次攻克上饶城,歼灭上饶等五县靖卫团,缴枪100余支。接着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取河口,与敌激战4小时,全歼敌军新编十三师李全坤团,扭转了根据地一度慌乱的局面。河口大捷后,周建屏率红军采取“声东击西、避实击虚”的游击战术,在弋阳七星尖歼敌300多人,粉碎了敌人的第一次大“围剿”。
1931年2月,方志敏暂代红十军政委,方志敏到红十军工作,极大地激发周建屏的革命热情。在葛源进行短暂的整军后,他们带领红十军一个团进入贵溪,伺机打击敌人。4月8日,周建屏率部队在丁家坊山上,歼灭下乡抢粮敌军40多人,缴枪40余支;9日,又苟里源俘敌30余人。10日,在余江横山一带,歼灭国民党保安团一个营,红十军三战三捷。
4月下旬,进攻赣东北根据地的敌人构成包围圈,为避其锋芒,周建屏、方志敏带领红十军从上饶渡过信江,开始闽北之行。首战铅山石塘街,消灭任老汉靖卫团;4月底,与闽北独立团会师桐木关,乘势收复车盘根和坑口;5月初,与固守在长润源的卢兴邦匪徒展开激战,挖地道用火攻下长润源。乘胜追击,又先后消灭黄柏、谷前的敌军和靖卫团。攻占赤石街,歼敌一个团加一个营,缴获银圆20万块,黄金2000余两和大批军需物资。红十军进军闽北后,打了十一仗,仗仗皆捷。5月17日,红十军在横峰何家坝,伏击白军一个团,获全胜;接着歼灭进驻芳家墩的白军一个营,胜利粉碎敌人的第二次“围剿”。
1932年5月,赣东北党组织获悉蒋介石调兵遣将准备发动第四次全国性“围剿”的消息,周建屏、方志敏、邵式平采取游击战术,主动打击敌人。周建屏亲率红军在横峰县蛤蟆卡重创敌第六师一团。9月,赣东北省委决定红十军第二次入闽作战,在二进闽北的22天,红十军消灭敌军刘和鼎、钱钰光部3个团,缴枪480支,筹款100万元,不仅打破了敌人的经济封锁,还使闽北苏区迅速发展到浦城、建阳、松溪、政和、邵武、光泽一带,成为联结赣东北苏区与中央苏区的桥梁。12月11日,赣东北省改名闽浙赣省,红十军改为红十一军,扩红3000人,军长仍由周建屏担任。
1933年1月25日(除夕),周建屏、邵式平、方志纯率领红十一军夜渡信江,于次日在贵溪上清宫与中央红军一方面军三军团胜利会师。红军总司令朱德、政治部主任王稼祥、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亲切会见周建屏等。三军团走后,周建屏率领红十一军进入金溪县城接替三军团驻防。周建屏在老家双塘左源村仅住一宿,就带领红十一军抵达资溪石峡。在石峡,周建屏见到红军总政委周恩来,周恩来同志对红十一军在赣东北根据地英勇善战、艰苦奋斗取得的成绩给予高度评价,命令周建屏率红十一军开往建(宁)、黎(川)、泰(宁)一带,巩固和发展抚河以东的闽赣边区根据地,打击敌人,争取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
1933年2月3日,周建屏率红十一军到达黎川后。按照中共中央的指示,强攻南丰,伪装成红军主力向黎川方向运动,掩护中央红军主力趁夜向西转移。3月13日,红十一军会合闽北独立师占领福建光泽,歼灭国民党新编第四旅周志群第一、三团。3月中旬,在宜黄县黄坡、东坡歼灭敌人近3个师,取得第四次反“围剿”战役的决定性胜利。6月,周建屏由闽赣调到红军大学(设在瑞金)高级班学习。10月底,国民党军发动的第五次全国性“围剿”,周建屏提前结业,先后担任红十九师师长和红军独立二十四师师长,投入第五次反“围剿”战斗。
1934年2月,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在瑞金召开,周建屏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中央红军长征后,周建屏带领二十四师在赣粤边境开展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1935年6月,在中共中央上海特科的安排下,周建屏到上海治病。病愈后,周建屏来到西安,伺机进入陕北根据地。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后,周建屏到达延安,先后担任抗日军政大学第二科科长、陕北武装部部长。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在八路军总指挥部的领导下,115师于9月25日在晋北平型关重创日军板垣师团。周建屏和旅长陈光带领的343旅,在平型关公路南侧担任主攻任务,击毁敌战车多辆,歼敌数百名。11月,根据朱德总司令指示,周建屏、刘道生在溥沦河南北两岸开辟抗日游击战争根据地晋察冀军区四分区,周建屏担任四分区司令员。经过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四分区逐步成为晋察冀边区的模范抗日根据地。平山的西柏坡,后来成为党中央所在地。
由于四分区三面环绕平汉铁路、正太铁路和同蒲铁路,境内公路密布,给敌人“封锁”“扫荡”“分割”和“蚕食”以许多便利。战斗频繁,周建屏总是带着难以忍受的脊髓炎疼痛,周密部署全盘工作,细致安排每一次战斗。由于环境的恶劣,周建屏患的脊髓炎越来越严重。1938年6月13日下午3时,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民忠诚的儿子,杰出的指挥员周建屏同志与世长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