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等人间惨剧究竟靠啥才能免?66岁儿捂死87岁痴呆母,自杀未遂被判10年






这是一起人间惨剧,但这又并不是惟一一起同类性质的人间惨剧:儿女弑亲,并非因为不孝,而是由于孝不起。老话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那么,到底有没有一种办法,让久病人的床前,也能站着不背负道德、伦理与法律重压的孝子?面对弑亲的人间惨剧,我们除了做道德、伦理与法律上的评判,有没有去想一条制度建设的路?在这条路上,久病的人,能牵着儿女的手,走向人间幸福?

10月22日,多家媒体报道了这样一起人间惨剧:66岁的儿子,捂死了87岁的痴呆母亲,自杀未遂后,被终审判决10年有期徒刑。

2020年,83岁的刘某,因患病生活不能自理,被63岁的儿子安某,从甘肃老家接至西安市雁塔区照顾。2023年年初,安某被诊断为失眠症、焦虑症,产生了自杀并“带走”其患有老年痴呆症母亲的念头。

2023年5月12日18时许,已是66岁的安某,前来看望其87岁的老母亲刘某时,因刘某情绪不稳定,安某驾车载其母外出散心,于19时许返回小区,将车停在小区停车位,二人同在车上休息。时年66岁的安某,看来对老母亲是孝顺的,毕竟他也是高龄的老人了,还驾车带母亲外出散心。


图片

(北京国咨律师事务所律师拍摄)


老母亲刘某睡醒后情绪激动,在车内大声喊叫并拿木枕头乱砸,安某为阻止其母大喊,用手长时间捂压刘某口鼻和颈部,致其死亡。作案后,安某决定自杀,但又恐其母生还后无人照顾,就用透明胶带封住刘某口鼻,并返回家中留下遗书,取出其母遗像,取来被子、食物放在车上,后在车内服用安眠药后割腕自杀。

次日7时许,安某妻子发现遗书后报警,民警在车内发现安某并将其送往医院抢救。经鉴定,刘某系扼压颈部、捂压口鼻,引起机械性窒息死亡;安某患心境障碍,抑郁发作,作案时正处于疾病的发病期,辨认能力存在,但控制能力有所削弱,有限定(部分)责任能力。

一审法院以安某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有期徒刑十年。随后,安某提起上诉,认为没有杀人的故意。今年10月,陕西高院二审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咱们中国人总是讲乌鸦反哺、羔羊跪乳。在中国人的心中,孝是第一位的。如果一个人不孝,那他在社会上是无立足之地的。因为,不孝之人,必不忠、不义。不忠,则国弃之;不义,则友弃之。不忠、不孝、不义,如果一个人头上戴了这三顶帽子,那真是比枪毙他一百次,都会让他更加难受。在这种文化传统中,弑亲自然是十恶不赦的重罪,就算进了地狱,也得落到最底层。


图片

京国咨律师事务所律师拍摄


所以,从法律上讲,犯了弑亲重罪的安某,被判10年有期徒刑,算是罪当其罚。但,法归法,情归情,理归理。在人间的事务上,评判事情不能只从法律角度观察问题,而需要情理法兼顾,并实现平衡。法律解决不了人间的一切社会问题,而人情与天理,则可以成为平衡公众心态,进而平衡复杂社会问题的砝码。

生活在农村的83岁的老母亲患老年痴呆,63岁的儿子将她接到城市,日日陪伴,夜夜照顾,不能说不孝。3年多的照顾,1000多个日日夜夜,对年龄同样越来越大的儿子来说,心理压力之大,不亲身体验,不可能感受其中的痛苦。仅仅3年多时间,已是66岁高龄的儿子,就患上了失眠症、焦虑症,产生了心境障碍,可知痛苦之大。在车上的弑亲,也是由于老母亲情绪失控,严重刺激了正处于抑郁症发病期的他,才导致悲剧发生。随即,他服药割腕自杀,也表达了内心的巨大忏悔与沉痛不安。他之弑亲,显然出于绝望。

那么,到底有没有一种办法,能让久病人的床前有孝子呢?我认为有,那就是加强对患病老龄群体的社会性制度保障。毕竟,老人并不独属于其亲人,保障老人尊严与健康的义务,因此并不能让其亲人独自承担。特别是在当下,中国社会正逐步进入老龄社会,很多高龄老人的儿女,本身也是高龄老人。让高龄老人全天候24小时照顾更高龄的老人,尤其是照顾老年痴呆症患者,这本身既不合理,也不合情,并且非常残忍和不人道。照顾老人,本就是社会的义务、政府的职责,其血亲的照顾,虽然也是义务,但这种义务并不能是全部。

在当天的“国咨律所每日法律资讯之国咨说”中,北京国咨律师事务所律师郝陶然就说,老年痴呆症是一种严重的认知障碍疾病,患者会表现出焦虑、烦躁、攻击性增强等症状,而照顾者不仅要承受一定的经济负担,更会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安某的行为虽然错误,但其背后也透露出照顾老年痴呆症患者的无奈和艰辛。希望该新闻能引起政府、社会对照顾老年痴呆症患者的思考,该如何通过社会保障体系,为照顾者提供更多的经济和精神支持。


(本文根据北京元法堂、北京国咨律师事务所首席顾问曹保印【曹说法·热点追踪系列】视频整理)






国咨律所首席顾问简介

图片

(北京国咨律师事务所首席顾问曹保印)

曹保印:品牌传播、危机处理与法学研究专家,北京国咨律师事务所、北京金理律师事务所首席顾问,北京元法堂普法教育节目主持人;中央财经大学《媒介公关》授课教授,兼任北方大学联盟BTU研究院院长、北京智信文化产业研究院荣誉院长、中华谱牒文化研究基地秘书长、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副秘书长、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大数据传播专委会副秘书长等职;曾任新京报首席评论员、传媒研究院院长;作品涉及法律、教育、经济、生态、社会建设、新闻评论等20多个专业领域,出版《法的精神》、《总有一条路:新京报十年传奇》、《全球化生存》等70余部作品,翻译成英文、法文等18种国际语言。 

 国 咨 律 所 

图片

图片








北京国咨律师事务所:2012年4月9日经司法行政部门依法核准成立。12年以来,陆续承办了大量诉讼案件和非诉讼法律事务。国咨所以现代管理体制及先进的法律文化底蕴,汇集了大批优秀、精干的法律专业人才,其中既有全国知名的专家型律师,又有业界深具实战经验的资深律师。国咨所还聘请了一大批全国著名的法学专家、医学专家等作为学术顾问,指导律师办理各类疑难法律业务。多名合伙人和律师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高超的职业技能和丰富实践经验,对案件办理方向的把握及案件的过程和结果的研判具有突出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