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明明怕冷,为什么还总“上火”?

秋冬温度低、气候干燥,一些人除了手脚冰凉,还容易出现便秘、长口疮、嗓子疼等上火症状。


身体明明怕冷,为什么还会“上火”?


图片


怕冷,为什么反而会上火?


手脚经常冰凉、夏天不敢穿单衣、春秋棉衣不离身……这可能是怕冷的人常有的烦恼。


在中医看来,有两种怕冷体质的人,更容易出现上火症状。


图片


阳郁体质:内热与情绪的双重影响

阳郁体质是指体内阳气充足,但因郁结无法流通,导致手脚冰凉。表现为便秘、口腔溃疡等上火症状,且常伴随情绪波动,如焦虑、急躁等。这类人应避免过度温补,增加运动量,有助于阳气的流通。


阴虚体质:寒冷与内热并存

阴虚者虽表现出怕冷的症状,但其实是阴液不足,导致内热的产生。通常表现为手脚冰凉,舌红少苔,伴随咽喉干痛、口腔溃疡等。这类人群可以考虑适当泡脚以温经散寒,短期内可服用知柏地黄丸,常规则应补肾阴。


手脚冰凉的人,大多是“内寒”


除了上述两种体质,手脚冰凉并且怕冷的人,更普遍的是阳虚体质(内寒)。

图片


这类人畏寒怕冷、四肢不温,平时穿得较厚,喜欢喝热水、吃热食,经常精神不振、体倦乏力,活动容易出汗,面色发白,消化不良,大便多溏稀不成形、小便清长,舌色淡(胖大有齿痕)。


阳虚体质人群多以心肾阳虚、脾肺虚寒者多见。


心阳不足者,多畏寒肢冷伴见心悸怔忡、胸闷气短,甚至下肢水肿、心绞痛发作、唇色紫暗;


肾阳虚者,多畏寒肢冷伴有腰膝酸冷、精神不振、大便溏薄,甚至小便不利、尿少腿肿;


脾阳虚多伤及胃,并称“脾胃虚寒”,最为常见,畏寒肢冷兼食欲不振、腹胀满闷、喜温喜按、大便溏稀;


肺阳虚,常称为“肺气虚寒”,多畏寒肢冷兼咳嗽气短、声低懒言、痰如白沫、自汗、容易感冒。

体质虚寒的人,避免寒凉食物损伤阳气,多进食具有温补作用的食物,如羊肉、鸡肉、葱姜、韭菜等。

盲目去火伤脾肾,适得其反

图片


上火了,大多数人都会选择用清热解毒的金银花、菊花、凉茶一类去压制自己的“上火”症状,但为什么有些人有用,有些人不但症状没有缓解,反而加重了呢?


上火,有虚、实之分,不能一概而论。


专家表示,上火不能一概而论。对于“实火”人群,采用泻火、降火等寒凉药物进行治疗,的确有效;但是对于“虚火”人群,此类方法只会伤肾又伤脾,使得虚上加虚,越治火越大!

实火症状:舌红苔黄、口干便干、面红耳赤、心烦易怒等。

苦寒药,祛实火

黄连黄芩连翘板蓝根、蒲公英等苦寒药适用于祛实火。但久服易损伤脾胃,因此平时一定要控制好用量。

虚火症状:舌红少苔、口干舌燥、爱出虚汗、消化不良、腰膝酸软等。


甘寒药,治虚火

金银花、芦根、石斛等甘寒药适用于祛虚火,养阴清热,既祛火又不伤脾胃。

秋冬这样吃,暖身且“灭火”


秋冬饮食多为火锅、羊肉等肥甘厚味等食物,多余热量散不出去,容易出现口腔溃疡、脸上冒痘、大便不通、咽喉肿痛等上火表现。

图片

图片


饮食“灭火”


1、喝汤降火

每周喝2~3次银耳莲子汤、银耳百合汤或绿豆汤,天气若过于干燥,还可以吃些梨、莲藕、芋头,以润燥降火。


2、温凉混补

适当吃些羊肉萝卜汤,白萝卜是凉性的,羊肉是温补的,一起吃既能起到补的作用,而且不上火。


如果是阴虚火旺,需要采取滋阴降火的方法。萝卜、海带、淮山药、银耳等食材都有不同程度的养阴作用,可以适当炖汤喝。


3、清淡饮食

天冷时人的食欲大增,自制力较差者不自觉地吃很多,以至于超出脾胃运化的能力,积攒增多也会导致上火。这种情况,通过清淡饮食、多喝水、多吃蔬果等办法就可快速缓解。


需要提醒的是,上火时不建议自行吃清热解毒的药物,如金银花、薄荷、黄连等,这些药物寒性较大,不清楚自身体质下盲目服用,反而导致阴阳平衡失调,使机体抗病能力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