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罗浮游记(二):那些东坡“人气加持”的岭南古观

背靠层峦叠翠的麻姑峰,冲虚古观掩映在苍松古柏之中,面向波光潋滟的白莲湖,环境清幽。这是一座四合院式砖木建筑,大门楹联上刻着“典午三清苑,朱明七洞天”,香火旺盛,被称为岭南道教的“祖庭”,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冲虚古观在岭南道教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与葛洪有着密切的联系。据介绍,葛洪来罗浮山后,在朱明洞天前始建南庵。1087年,宋哲宗赐额名“冲虚观”,从此盛名长存。七年后,宋代文豪苏东坡游历此地,留下了他的足迹和墨宝。

冲虚观自建庵起,一直没有迁址,观名千年来沿用至今。观内有一口1600多年的“长生井”,传说是葛洪炼丹的水源。古观周围古迹众多,其中稚川丹灶造型古朴,韵味十足。苏东坡曾为其题写“葛洪丹灶”,但原题刻在明末清初的战乱中散失。现存的“稚川丹灶”四字由广东学使吴鸿于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补题,字迹至今清晰可见。

然而,并非所有古寺观都如冲虚古观般幸运。当年苏东坡游历过的许多寺观已经消失或异地重建。惠州本土东坡文化研究者黄海玉多次上山寻找原址,希望能够将罗浮山的东坡遗迹串联起来。

图片

据黄海玉调研考察,延祥寺与宝积寺均位于小石楼峰,历史上曾因各种原因废弃或重建。延祥寺前身为南楼寺,在南朝梁大同年间(约540年),由广州刺史、河东王萧誉为景泰禅师建。宋仁宗宝元、康定年间,住持云达禅师重新修建并光大。50多年后的绍圣元年(1094年),苏东坡来游此寺,期间有住持绍冲长老陪同。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原寺废。

宝积寺、中阁禅院也是“命运多舛”。宝积寺相传为天竺僧人智药禅师创建。中阁禅院乃唐朝廷为南楼寺高僧怀迪赐建,与宝积寺实为一体。苏东坡来游宝积中阁并夜宿于此,其间有长老齐德禅师从游,结下情谊,翌年苏东坡赠杖并赋诗《送佛面杖与罗浮长老》:“十方三界世尊面,都在东坡掌握中。送与罗浮德长老,携归万窍总号风。”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原寺渐废。

延祥寺与宝积寺在明代逐渐废弃后,后人屡屡进行修缮或重建。延祥寺在清康熙、雍正年间,向下复建,1931年重修,其址大约位于冲虚观西南七里的山麓旷野处,寺门有“延祥古寺”石刻匾额。如今的延祥寺乃异址另建,在罗浮山西南麓,朝元洞之下。宝积寺在明崇祯中,由僧十虚首倡,由曾任礼部尚书的博罗人韩日缵牵头、联合募修,直至1955年毁。今宝积寺另建在罗浮山北侧。

图片

苏东坡游历延祥寺、宝积寺之后,由宝积寺往冲虚观途经长寿观。据悉,当时长寿观的地址在宝积寺东三里、龙王坑东侧,已废。宋末,古观迁至县城西榕溪上,如今博罗远近闻名的“网红村”观背村存其遗址,但遗址之上早已是民居。

苏东坡歇脚休息的花光寺,颇为奇怪。“我们在史籍中并未找到该寺名,推测应指的是‘花手寺’。”黄海玉说,根据民国版的《博罗县志》记载,花手寺门额书“罗浮初地”,乃因从泊头登陆,游罗浮山者多从此处上山。该寺在20世纪50年代修筑大洞水库时被淹没。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苏东坡游罗浮之前,这些寺庙便已都盛名在外。南楼寺因唐玄宗御署赐额,才改称延祥寺。而中阁禅院内,宋太宗、真宗、仁宗皆有赐经,藏于御书阁。庆历初,宋仁宗还赐“宝积寺”匾额,可见名声已盛极。

冲虚古观不仅是道教文化的传承地,也是岭南地区文化交融的见证,其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不言而喻。如今,随着对东坡遗迹的不断发掘和保护,这些千年古迹再次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图片

文 | 记者 李海婵 潘小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