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地铁8号线(莲湖区)| 前方到站土门——

图片

“土门”,西安地铁8号线命名工作中最毫无争议的一站名称。


土门到底土不土?这个听上去“土里土气”的名称背后,又蕴含着怎样的尘(城)世繁华?

土门,即“开远门”。开远门是隋唐长安城西面三门中最北的一座。“开远”一词,寓意为“开拓远疆”之意。隋唐时期,向西开拓疆土是中原势力发展扩张的重要战略目标之一。据史料记载,开远门下有3门道,唐永徽五年(公元654年)门洞上建城楼。《唐代长安辞典》载,开远门故址在西郊原大土门村。大土门村位置大抵就在如今大庆路与沣惠南路(二环西路地面路)的交界之处稍南侧(今天的土门坊道路周边)。

图片
图片
开远门作为隋唐时期长安城郭西侧城门中最繁华的一座,不仅是丝绸之路的起点之门,还是众多西域使臣觐见的必经之门,见证了许多历史事件的发生。特别是在唐代,开远门就是连接丝绸之路和城内的通衢上的节点。以长安城为起点的丝绸之路,也是从开远门出发西行,经河西走廊,出敦煌,通往中亚、西亚和欧洲,将中国大批的瓷器、丝绸等运往西域各国及地区,而西域的“胡商”,也通过这条丝路带了香料、珠宝、药物等运往长安。这些货物在开远门进行中转后,就会被运送到离此不远的“西市”上开始售卖。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如今的大庆路与枣园东路交汇处设置有“丝绸之路群雕”的原因。

唐太宗贞观十九年(643年),一代名臣魏征去世,公葬日那天,太宗勅令京官文武九品以上及计吏(古代州郡掌簿籍并负责上计的官员),送魏征灵柩至开远门外,而太宗则登临苑日楼远远观望,哀伤不已。开远门不仅见证了唐代的兴盛,也亲历了唐的衰败。唐僖宗广明元年(880年)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攻克洛阳,接着挥师西进,渡过黄河并攻克潼关,长安城此时岌岌可危,在此情况下,唐僖宗就是连夜从开远门出城,逃往骆谷。

至于开远门究竟为什么又被称之为土门,则说法不一。第一种说法认为,唐末连年战乱,导致开远门的城楼损毁严重,由于当时修建的物资和资金匮乏,所以将士们就用粘土对城门进行修葺巩固,久而久之便被称为“土门”;另一种说法是,古代人们建立城池之时,一般内城用砖,外城用土,所以这开远门作为外郭城门,本身可能就使用了大量的土作为建筑材料,故称之为土门;还有一种说法,是说开远门因为战乱导致损坏严重,但那时候这里已经破落不堪无人居住,以至曾经繁华的地方逐渐演变成了村落,曾经宏伟的城门也变成了一堆夯土,到了清朝嘉庆年间,这里便被人们叫成了土门村,据后来的土门当地住户回忆,解放初时,大土门村还有高出地面的夯土台遗迹。

解放后,土门片区曾是西安传统的老工业区,也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国家“一五”计划中的重点工业区域。几十年来,这里先后建成了西电集团、庆安集团、利君集团、新华印刷、远东公司、法士特、西钞等等重量级单位,有力地促进了城西一带的经济发展和商业繁荣。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不管是盛唐的“开远门”也好,还是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的各类工厂也罢,又或是如今城西依旧繁华的土门市场与如今新兴的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这些过往,都诉说着“土门”所历经的变迁,也都记录着西安发展的日新月异。

如今的土门,依旧市井繁华,人潮熙攘。来到这里,感受城市的“慢”,在小树林街心花园散步休闲、到土门新市场里淘淘小百货、看看路边依旧挺拔的梧桐落叶、抬头望望老旧小区上斑驳的铭牌,寻找曾经珍藏在你脑海中的“城西记忆”。

嗯......土门不土,它只是用另一种方式,印在了每一个西安人的脑海之中!


Expanded Reading


“丝路群雕”——纪念一场2000余年的出访

“丝绸之路群雕”是西安市为纪念1987年丝绸之路2100周年,于1984年委托时任西安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马改户教授设计创作,历时3年落成的大型纪念性雕塑。在其完成后的20余年时间里,已经成为古城西安的标志性雕塑之一。


丝绸之路群雕刻画的是跋涉于丝绸之路上的一队骆驼商旅,其中有唐人,也有高鼻深目的波斯人,14匹骆驼中还夹杂着两匹马和3只狗……浅褐色的花岗岩石料古朴典雅,雕刻的线条苍劲而流畅。每个人物细致入微的表情,都高度凝练在了花岗岩之上,站在雕塑的一端远看,整座雕塑犹如一条威武雄壮的脊梁,气势磅礴雄伟、石质古朴浑厚,线条苍劲有力。整组雕像堪称是我国近现代雕塑作品的上乘之作。凝望他们,就如同阅读一部沧桑丝路的历史,令人肃然起敬。雕塑材质选用的就是咱陕西本地的花岗岩石料,由760余块半立方米大小的石块刻制组装而成,共用石料350余立方。群雕构图设计中,强调富有节奏感、流动感很强的沙梁轮廓线,以及塞外古城残垣断壁的形象特点。为了表现驼队长途跋涉的感觉,雕塑一字排开,强调一个长字,并根据驼队走路的姿态,进行了疏密组合和高低起伏的变化,加强驼队外轮廓线的节奏、运动变化,给人以高低起伏、连绵不断的运动联想和形式美感。



图片



图片
来源:西安地名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