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四重”奏丨精准打击病灶 走进肿瘤战场上的硬“核”武器

封面新闻记者 徐庆 伍勇

10月29日,奋楫争上游·改革“四重”奏——“川渝一盘棋·唱好双城记”网络主题活动走进泸州,采访首站,媒体走进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核医学科,看核医学科如何以“核”为药,为肿瘤治疗手段“上新”。

图片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核医学科陈跃团队。受访者供图

以“核”为药   为肿瘤治疗手段“上新”

提及“核”,在普遍认知中,它被贴上了“有毒有害”的标签,比如核弹爆炸、又或者核辐射污染。但如今在核医学科中,“核”其实是多种疾病的“克星”。

核医学是利用标记有放射性核素的药物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科学。在肿瘤治疗中,除手术切除、化疗、放疗三大招外,核素精准靶向治疗正崭露头角。它指将放射性药物注入人体,在需要治疗的部位上起到精准内照射治疗效果。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核医学科主任陈跃介绍,该院核医学科已经有50年的历史,多年来,团队聚焦国内外核素诊疗一体化领域的难点热点问题,着力解决核医学领域国际前沿理论与实践问题,科研水平达到先进水平。

据全球核医学权威数据(Healsan Consulting LLC)显示,2021年陈跃位于全球核医学最活跃学者第二位,2022年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在中国医院核医学科发表的论文数量排名中位列榜首。

这些看似只是文字、数据的论文,真正体现在患者身上时,却是实实在在的除病良药。该院核医学科团队致力于解决核药“卡脖子”问题,自主研发的放射性新药——骨转移创新药物,不仅打破了进口的桎梏,还为患者带来实实在在的福祉。

图片

患者为核医学科送来的锦旗。徐庆摄

造福患者 从“出国寻医”到“赴泸求医”

在采访中,核医学科不少患者正在等待检查或者接受治疗。来自湖南长沙的李先生,是众多患者中的一员。

李先生说,自己患有前列腺肿瘤后曾在当地医院接受治疗,但效果并不理想,癌细胞还发生多处骨转移,“骨头疼到走路都难受”。经过多方打听,他了解到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核医学科的核素治疗法。

今年4月,李先生来到四川泸州,医院为其确定了治疗方案,通过第一轮核素治疗,李先生称有了明显好转。现在李先生已经是第五轮治疗,他说,自己如今已经正常上班,他完全有信心通过核素精准治疗战胜病魔。

“以前,大部分患者只能选择到国外,比如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国进行镥-177药物治疗,不仅路途遥远,价格也是非常昂贵。”陈跃说,2019年,随着医院核医学在国内率先开展镥-177治疗,这让患者不用再跑到国外“求医问药”。

“它是用静脉输液的方法,输进去大概十多分钟,药物就直接达到病灶的地方去,在病灶发射射线照射使肿瘤缩小。”陈跃介绍,如今,镥-177、锕-225新型核素治疗已逐渐应用到肿瘤治疗领域,特别是神经内分泌肿瘤、前列腺癌、骨转移等常见肿瘤疾病的日常诊疗中,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赴泸求医”。

据介绍,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核医学科围绕镥-177、锕-225两种核素,生产出8种能与之标记的常规药物,均已在临床应用。截至目前,该院核医学科已治疗全国各地的神经肿瘤、癌症、骨转移患者1000多人。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