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尼泊尔政府发布了针对珠穆朗玛峰保护的限制措施,要求登山者下山时携带粪便。其实早在今年登山季开始前,尼泊尔政府就已经强制发放了8000个拾便袋,供登山者收集登山期间排泄的粪便……
实际上,这是尼泊尔政府面对珠峰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做出的又一严厉规定。遗憾的是,登山者似乎并不买账,在这场商业交易的相互推诿背后,珠峰早已被垃圾覆盖,变得臭味熏天。
珠峰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发臭?
那些无法降解的别样风景
在电影《遗愿清单》的片尾,亿万富翁Edward的秘书登顶珠峰,将装有Edward与好友Carter的骨灰铁盒并排放在雪窟窿里,然后将两位老人“遗愿清单”上的最后一项遗愿——“攀登珠峰,欣赏最壮丽的风景”划掉。而在现实世界中,关于攀登珠峰的报道从未间断,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月,共有11996人次登顶珠穆朗玛峰。值得关注的是,网络上有成功登顶的人爆料说:在处处节省的情况下,攀登珠峰需要的费用接近60万元人民币。
实际上,无论是电影还是现实,攀登珠峰似乎早已成了有钱人的追求,也成了登山爱好者和冒险家们的生命终极目标。其实,这一风潮最早始于1953年,当时,新西兰人埃德蒙·希拉里和尼泊尔夏尔巴向导丹增,创下了首登成功的纪录。此后,珠峰开始成为世界登山者的应许之地。前赴后继的攀登者,先后发掘、开创出多达11条的登山路线,现在成为后来者严格遵循的轨迹。越来越多的攀登者足迹在珠峰上留下来,与此一同留下的,还有损坏的帐篷、防潮垫,不需要的睡袋、衣服,煮饭用的煤气罐、食品包装袋,遇难者的遗体,以及那一坨坨已经冻结的人体排泄物……
由于气候严寒,每年仅有4—6月为珠峰登山季。登山者通常会待在海拔5000多米的大本营一段时间,以适应高海拔环境。这里有单独的帐篷作为简易厕所,里面放置有桶,可盛装排泄物。但离开大本营前往更高营地时,沿途是没有厕所的,在这期间,登山者若要大便,只能在雪地上挖坑解决,一名登山者每天会产生大约250克排泄物。而随着海拔的升高,空气更加稀薄,攀登难度更大,尤其是抵达海拔8000米以上的“死亡地带”,登山者会选择丢弃一些不再需要的东西,甚至很多人因体力不支而长眠于此。所以这段路,也是垃圾最多的地段。
如今,珠峰上的垃圾数量已经多到让人难以想象。据统计,目前珠峰上共有300多具尸体、45吨垃圾和12吨粪便,要把这些垃圾全部清理干净至少需要10年以上的时间。在攀登珠峰的圈子里流传着这么一句话:“8000米以上无道德”,本意说的是在极端环境下,登山者之间的相互救助变得极为有限或不可能,但这似乎也成了他们随意丢弃垃圾的一个借口。
常年严寒、低温,导致登山者丢弃的垃圾、遗留的排泄物,甚至是尸体不能得到充分降解,逐年累月依然存在,便成了珠峰的“别样风景”。登珠峰圈讨论的攀登珠峰必经“景点”之“绿靴子”“睡美人”“休息者”……就是20多年前来自印度、英国的登山者的尸体。更为严重的是,这些难以得到降解的垃圾,已经从山上危害到山下。研究显示,海拔5000多米的珠峰大本营附近的雪地,每升雪含有79个塑料颗粒,海拔8440米的珠穆朗玛峰高原,每升雪含有12个塑料颗粒。雪中的大量塑料颗粒,破坏了珍稀野生动物藏羚羊、雪豹的家园,这些动物在寻找食物时,很容易将塑料颗粒吸入体内,对消化系统造成损害,甚至会因此死亡。
人类排泄物的危害也不容小觑,其中携带的大量细菌和病毒会渗透到山体表层,一旦春暖花开,污染物就会随融雪流入下游村镇。珠峰脚下的村民们,生活用水会受到极大威胁。更可怕的是,登山者们咳嗽、打喷嚏传出的细菌和病毒,都有引发爆发性流行疾病的可能。“减少登山者人数对珠峰来说更好,人们不该污染这座山,它是我们最大的神,”生活在珠峰脚下的村民曾经这样抱怨。然而,作为尼泊尔创收商业链条上的重要一环,这桩好生意似乎没有办法立刻停止,而污染也还在继续。
排队上珠峰
明码标价的登顶成全了谁?
登顶珠峰分为南北两条线路,北线从中国西藏定日县境内出发,坡度大,难度高;南线从尼泊尔境内出发,坡度较缓。考虑到攀登成本、难度和救援条件等因素,大多数登山者倾向于选择南线。但更具挑战性的北线同样有很多人选择。攀登者通常会聘请当地高山民族——夏尔巴人作向导,他们拥有高超、熟练的登山技巧,能帮助顾客登顶。为此,无数欧美探险公司嗅着商机而来。粗略统计,仅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的登山公司,就达到大约2000家。
在尼泊尔当地,商业登山是由专业登山公司、尼泊尔政府以及当地向导共同运作的一项产业。要从尼泊尔登顶珠峰,首先需要向尼泊尔政府支付1.1万美元,用于申请登山许可证。据媒体报道,尼泊尔当局仅凭此项业务,一年就能入账580万美元。但这只是敲门砖,之后,还需要支付一笔35万元人民币左右的费用给登山公司,他们负责提供向导、氧气、营地、适应训练、物资运输、安全保障、紧急救援等一条龙服务,为顾客登顶保驾护航。
一次商业登山活动,登山公司一般能够获得15%~20%的利润。服务于登山公司的高山向导大多是本地的夏尔巴人,他们世代生活在珠峰脚下,有着与生俱来的高海拔生存优势,所以也能在商业登山经济中分得一杯羹。坊间流传着一句笑话:只要钱给够,夏尔巴人能把你抬上珠峰。
据不完全统计,专业登山公司雇佣了近5万夏尔巴人从事登山服务,有的充当厨师,有的则是向导、搬运工等。攀登珠峰次数越多的夏尔巴向导身价越高。为顺利登顶,预算高的人会配备2~3名甚至更多向导,帮助自己负重、攀爬。在人均月收入仅500~800元人民币的尼泊尔,从事登山服务虽然“命悬一线”,但却没有贫穷可怕,因为一名向导在一个登山季便能赚到2500~5000美元。
尼泊尔政府与百姓,在信仰与富有之间选择了后者。当攀登珠峰与金钱产生了捆绑,世界各地的有钱人也开始跃跃欲试。《尼泊尔时报》曾发布一组数据:1964年,有9526名游客进入尼泊尔,20年后增加到50万人。2018年,这一数字突破了100万。最新统计,2024年登山季,有超过1000人次在珠峰进行了登山活动。
一次有钱人的商业登山,动辄有10多人的团队负责运送物资,提供服务。登山爱好者马克·詹金斯曾在《国家地理》杂志上写道:“作为常规登山线路,珠峰南线早已人满为患,到处都是垃圾和排泄物,令人作呕。
登山经济使尼泊尔赚得盆满钵满,但日积月累的污染已经严重到不容忽视,引起了众多人的不满。为了控制这一局势,尼泊尔政府首先通过提高登山许可证价格、收取高额定金等方式,劝退部分登山者。2014年,尼泊尔政府要求登山者在申请许可时支付4000美元的押金,只有在返程时带回8公斤垃圾才能退回该费用,同时还将登山许可证申请金额提升到1.1万美元。即使如此,仍然无济于事。
因为,对于能花几十万登珠峰的人来说,这点费用丝毫没有杀伤力。并且,面对巨大的经济红利,尼泊尔政府不会真的那么绝情。2023年5月,尼泊尔政府签发了历年以来数量最多的南坡攀登许可证,高达478张,2024年签发的许可证也达到了419张。
有专家评论:那些装腔作势的人把登山界搞得乌烟瘴气,他们用钱和装备来代替技能和勇气,把登顶本身当作成功的标准……但事实是,尼泊尔政府为他们提供了用钱买到荣誉的机会,有钱的狂热登山者们“何乐而不为”呢?
珠峰与尼泊尔的困境
引发了一场世界性的“大扫除”
珠峰生态愈发严峻,尼泊尔政府治理污染的态度却“浅尝辄止”,不满的声音越来越多,音量越来越大。从登山者的角度出发,尼泊尔政府要求“携带自己粪便、垃圾下山”的规则极为荒谬。他们认为,尼泊尔政府每年从珠峰登山活动中获利巨大,完全有能力聘请专业人员来处理垃圾和污染问题,而不是将这一责任推给登山者。
有登山者对此愤怒不平:“我们花费数万甚至数十万美元才有机会登上珠峰,现在却被要求自己背着排泄物下山,这太伤尊严了!”登山者不愿意配合,尼泊尔政府只能退而求其次,开启了一场又一场人肉清理行动。在过去5年,尼泊尔军方在珠峰商业登山活动中兼职清理垃圾,累计清理119吨垃圾、14具遗体和一些白骨。今年3月开始,尼泊尔军队再次派出3支登山队清扫高山,至今已从珠峰和其他3座高峰上清理了多达35吨废弃物。
这期间,有2名向导遇难,6名军人受伤。登山队带回来的可降解垃圾被分配给当地社区处理,不可降解垃圾则被空运至加德满都。此外,也有志愿者组队上山清理垃圾。
2010年,生活在加德满都,曾6次登顶珠峰的夏尔巴人纳母加尔,与好友查克拉发起了清理珠峰的志愿活动。他们集结了20名夏尔巴人,一起为珠峰8000米以上的“死亡地带”清理垃圾,这次行动被媒体称为“史无前例的壮举”,他们也被称为“珠峰上的清道夫”。攀登珠峰意味着要直面不可预知的危险,而清理高海拔地带的垃圾更是险上加险。除了背负自身所需的物品外,还需要背负40至90斤重的垃圾下山。
不幸的是,2013年5月16日,纳姆加尔在登顶珠峰清理垃圾之后,下山时不幸遇难。受这个行动的鼓舞,自愿为珠峰清理垃圾的民间组织越来越多,并希望以此唤起民众意识。尼泊尔民间组织“珠峰登山者协会”还将收集来的垃圾改造成雕塑出售,并在珠峰大本营举行展览,向公众宣传保护珠峰的重要性。
近几年来,珠峰环境问题也受到联合国重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设立了包括生态监测、环境教育、垃圾清理等多个方面的保护项目,旨在推动珠峰地区的生态保护工作。中国更是积极采取措施,严格规定登山团队的身份、数量,定期组织专门的高山环保队,对珠峰不同海拔区域的垃圾进行专项清理。而这些,都是为了对世界最高峰进行“大扫除”。
“我们来到这里,不是为了征服,而是为了服务,请原谅我们过去的行为,让我们做出补偿。”这是纪录片《珠峰清道夫》开篇纳母加尔的独白。人类的圣洁之地珠峰,理应回归原本的纯洁与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