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法兰西岁月,吴作人与留法艺术家作品与文献展在苏州展出

值中法建交60周年之际,10月28日,“法兰西岁月——吴作人与留法艺术家作品与文献展”开幕式在苏州吴作人艺术馆举行。

来自北京大学、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中国国家画院、西南大学美术学院、安徽博物院、吴昌硕纪念馆等单位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围绕吴作人先生的艺术成就展开研讨。

图片

“终身对法国抱有感怀之情”

此次展览系统梳理了吴作人先生在法国的学习、生活、交游等关系,展出吴作人先生30余件作品,以及20世纪上半叶留学法国的徐悲鸿、颜文樑、常书鸿、秦宣夫、吕斯百、王临乙、吕霞光、张宗禹、李有行、唐一禾、滑田友、周方白、潘玉良等艺术先贤的百余件作品和文献资料。

图片

1930年,22岁的吴作人来到巴黎备考。他每天上午在卢浮宫对着古典雕像原作练习素描,下午去“大茅屋学院”练习人体速写,四个月后最终被巴黎高等美院录取。

后来,他转到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美术学院学习,期间也经常往返于巴黎,获取法国艺术与文化的滋养。1935年,吴作人将他在欧洲所学带回祖国。

1947年,吴作人再次回到巴黎时,已成为当时中国美术界的中坚力量,并通过在中国土地上的“西行”,完成了超越油画的欧洲方法以推进民族化的艺术实验与蜕变。作为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教授、教务长,吴作人在巴黎戛列埃拉博物馆举办了个展,展示他在油画及水彩上的另一种创新与探索。

1987年,身为中国美协主席的吴作人再回巴黎,在赛努奇博物馆举办“吴作人萧淑芳画展”。法国巴黎目睹了一位天才青年从求学到成为艺术泰斗的过程,而吴作人也终身对法国抱有深厚的感怀之情。

图片

连接中法两国文化的重要桥梁

策展人、吴作人艺术馆副馆长陶鎏霞介绍,本次展览以三个章节“临行多是故人笺”“君提健笔来海外”“难得新游比旧游”对作品加以展示,对艺术家以个人阶段性经验为中心研究并呈现留法艺术历史。

作为中国现代美术史上承前启后的杰出艺术家和美术教育家,吴作人一生勤于探索,锐意创新,创作了大量的杰出作品,更是连接中法两国文化的重要桥梁。

图片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孙景波回忆起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在央美求学的日子,感慨万分:“吴作人先生是我们敬仰的灯塔,他的工作室里摆满了法国时期的习作,如此珍贵的作品毫无保留放在工作室供我们观摩学习。

他在我们面前就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者,当时他已经近70岁了,他的儒雅、鼓励,让我铭记至今。吴先生曾说,画得恰到好处地停下来,比没完没了地往下画,对艺术家更重要。这是一种审美与个性的双重体现,也深深影响了我的艺术道路。”

图片

“吴作人先生等艺术家留学回国后,他们和中国的实践相结合,走出了一条新路,此次展览能让我们看到试探的脚步是怎么走出来的。进一步说,以吴作人先生这一代中国艺术家为标志的文化现象,在东西方艺术本体的冲突和较量中获得了发展。因此这次展览并不仅仅是一次美术展或是文献展,而是有更深层的文化意义。”北京大学教授、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理事长朱青生说。 

此次展览由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主办,吴作人艺术馆承办,将展至2025年2月16日。

文丨记者 何晶
图丨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