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瑶有约】家住运河边

图片

安瑶

品经典

赏美文

    有约

图片

家住运河边

作者:葛国顺

图片

罗大平 摄

运河三千里,最忆是高邮。我的家乡高邮,地处江淮平原的南端,属亚热带温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四季分明,日光充足,是苏中地区著名的水乡。汪曾祺把它比作“悬河”,有位本土诗人说是“运河的钮扣”,说得还真是的,多形象。

逶迤南下的大运河奔腾不息,哺育了一代代优秀儿女,这里历史悠久,英才辈出,人杰地灵。运河边上的家乡高邮是江苏省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盂城驿、龙虬庄遗址、高邮当铺、明清运河故道、镇国寺塔……高邮民歌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运河高邮段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北宋著名词人秦观,明代散曲家王磐,清代训诂学家王念孙、王引之父子,现代古生物学家孙云铸,棉花专家孙恩麟,蚕桑专家赵鸿基和已故当代著名作家汪曾祺等都是高邮的贤达俊才,彪炳史册。

图片

最让我值得自豪和骄傲的莫过于家乡纵横交错的河流湖泊,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贯穿南北,境内高邮湖是全国第六大淡水湖。丰富的水资源,孕育了丰富的水产品,我的家乡盛产百余种淡水鱼类,虾、蟹、鳖、贝等数量众多……

在家乡芦苇荡边的河流、湖泊里常常见到成群的鸭子在水中嬉戏,雨中的赶鸭人戴着斗笠,穿着蓑衣,喊着嘹亮的赶鸭号子,彼此彼伏,简直就是美妙动听的音乐,细心的人们还能在鸭子经常出没的河边草丛中,捡到鸭蛋,有时鸭蛋特别大,那一定是双黄的。据说一方水土

图片

养一方鸭,高邮的麻鸭异地养殖,其肉、蛋、羽毛的质量均无法与原产地相比。有“未识高邮人,先知高邮蛋。”一说,汪曾祺在《端午的鸭蛋》一文中写道“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多形象逼真,让人读着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上城20多年,我一路向南三次迁居,由小变大,由商住楼变单门独院,道路宽厰阳光充足,宜居养老,住在里面总让我美滋滋的。现在直接住到运河脚下了,几分钟就可以走上运河堤,开始了我退休后的慢生活,真是一种享受。每天生物钟约定,清晨空气清新,第一件事就是去河边堤上一路小跑,久而久之让我对运河有着独特的情感。河堤边上,岸边的垂杨柳洒下大片的绿荫,树荫下,享受运河水气特有的凉爽感觉。清澈的河水、浓密的常绿树木、常见三五小鸟蹦蹦跳跳、叽叽喳喳从身边飞过……

图片

自从2014年大运河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了历史文物与环境保护的重点。如今,大运河已经成为沟通海陆丝绸之路的内陆航运通道,那浩浩汤汤的运河穿城而过,河水晶莹透亮,随着河中一艘艘画舫游过潺潺作响,让人仿佛置于画中境地,清风拂面,传来股股幽香沁人心脾。她滋养着两岸水乡人家几多情思,咏唱千年不变古老歌谣,那些源远流长、激情飞扬的高邮故事,在波光艳影里荡漾,飞入寻常百姓家,更在世界看东方中“当惊扬州殊”。

图片

家乡高邮是古老的,有7000多年的文明史,可谓历史悠久;家乡高邮有富饶的土地和勤劳肯干的人民,紧贴大运河还有一个烟波浩渺的高邮湖,人们都说江南的周庄是中国的第一水乡,其“小桥流水人家”的精美别致堪称典范,而我的家乡粗矿、原始、自然的水乡之美却令我更加难忘,我爱我的家乡—水做的高邮 。

水的柔韧与深沉,铸就了高邮人的智慧与坚毅。2020年12月11号高邮高铁开通,那“复兴号”“和谐号”呼啸而至,宛如天赐良机,眷顾人间福地,高邮人脸上洋溢着激动和幸福,到上海、北京,去更远的诗与远方,尽在弹指一挥间,新高铁时代铺展城市发展强富美高、百姓安居乐业的壮美画卷。高邮人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出幸福的生活,这里是古代文化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双重元素,激荡着深沉广袤的家国情怀。奋进新时代,扬帆新征程,实现新跨越,正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谆谆教诲逐梦前行,逐梦幸福未来,向往的诗与远方。

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张奕、周扬

图片

特别声明

  为响应国家保护知识产权的号召,高邮融媒体中心旗下新媒体刊发文字及图片稿件特声明如下:一、知道文章及图片来源的,我们一定会注明文章及图片的出处或作者,请作者联系小编,我们将按照高邮融媒稿费标准,及时发放稿费。二、对于图片和稿件未提及出处的,我们转发时未能及时署名的,请原作者或单位联系我们,我们将按照高邮融媒稿费标准,及时发放稿费。三、对于不同意使用的文章和图片,请原作者或有关单位及时联系我们,我们立即删除,以防侵权。四、2022年4月以前的文字或者图片,因条件所限,未及时署名的,请作者或者单位联系我们,我们将按照上述标准发放稿费或及时删除相关稿件或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