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日常课外阅读,对于青少年来说「历史」这一科都是绕不开的选择。重视孩子精神塑造和文史素养的家长更是不会错过这个机会给孩子开小灶加餐。
很多时候孩子在历史的阅读和学习时,总是少不了沟沟坎坎。我们作为曾经背过无数遍课本的家长,碰到孩子一些突如其来的问题,依然语塞到尴尬,不知云何。
○ “春秋末年韩赵魏三家分晋,为什么成了春秋和战国的分水岭?”
○ “魏蜀吴三家都在争的荆州三国时期到底指哪里?为什么这个地方如此重要?”
○ “楚汉之争,刘邦项羽双方进行了历史上著名的“鸿沟议和”,以战国时魏国所修建的运河鸿沟为界,划分天下。鸿沟到底在哪里?”
○ “古代丝绸之路到底经过哪些地方,为什么说丝绸之路主宰着人类文明的进程?”
...... ......
很多时候孩子在历史的阅读和学习时,总是少不了沟沟坎坎。碰到孩子一些突如其来的问题,依然语塞到尴尬,不知云何。
讲真,为孩子选一套能真正重塑历史理解力的史书对家长来说真的是一种考验。
市场上各种各样的历史书真不少,从简单的绘本,到干货满满的大部头科普,但绝大部分都侧重于历史知识点的罗列,或者单纯地强调美图插画,更侧重于历史科普。
其实对于青少年孩子的理解特点来说,更需要一套电影式叙述方式的史书,除了知识科普外,给孩子满满的文化培养,就像带孩子回到历史现场一样,将山川形势、地理险要尽收眼底,一部历史大片在孩子的脑中徐徐上映。
点击下图,即可购买
▼
如果咱们仔细观察孩子学历史时的“提问”,就会发现,他们面临的难点其实不仅在于「时间」,更在于「空间」。
关于人类对时间和空间的理解,本套书的作者,地图专家李不白先生说:
“一个历史事件,一般有两个维度,一个是时间的,另外一个是空间的。
但时间是一个抽象的概念,空间是一个三维立体的概念。
咱们天生对空间的记忆力远远超过时间的记忆力。
举个例子,你家里有一个特别贵重的东西,你藏在某一个地方,你肯定很快就忘了是哪天藏的或者哪个时间,会记不得或者记不清,但你一定记得那个位置,在哪个地方在哪个角落里。
这就是我们人对时间和空间记忆的差别。”
2023年河南省文科高考状元郑媛元也曾因为受到李不白先生“透过地理看历史”系列书的启发提升而赞叹:“李不白先生的《透过地理看历史》帮助我刷新了史观、地理成绩、语文成绩。”
这套《地图上的中国史》青少版恰恰是李不白先生继续延续《透过地理看历史》系列创作理念,不断精进,面向青少年文史地跨学科学习的,更加周全完善之作。
另外在青少年历史学习中还会经常出现两个困难。
一是地理和历史的学习节奏,并不同步。
七年级的历史围绕中国史来讲,已经出现各式各样的地名,但七年级的地理,是围绕世界地理和基础知识来讲的。
二是当我直接翻开地图,想找到历史大事件中的古地名对应的现今地理位置时,却发现绝大部分古代的地名,在地图册里压根找不到。
所以看到这套书以地理的视角,帮孩子厘清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史的书,我才觉得长久以来的那块“缺憾”,终于能补上了!也总算找到了帮孩子重塑历史理解力的书。
一套可以读十年的历史书。全书280万字,皇皇3000页,159 幅原创全彩地图,282页重大事件地图专题,1282张书画文物彩图,全景描绘了中华民族从神话时代到晚清鸦片战争近5000年的壮阔画卷。
全书体量、知识密度可以充分补充孩子文史地三科的综合学习。充分覆盖5000+中小学文史地学习知识点和考点。
历史事件,都会有专门的「地图专题」,把历史的时间地点讲明白,史地从此不分家。
这样的学习模式,就像是给理解历史提供了两根拐杖,既有时间线,也有地图开启“全域视角”,孩子在时间和空间的维度上都有了可以依托的理解的支点,会容易不少。
比如刚刚提到的“背水一战”,有了地图以后,就能直观看到这场大战发生在哪,汉军和赵军两股势力如何相争相持。
通过地图可以看到,该战役的真实发生地在井陉关,该关口所在的井陉县位于河北省西南部,东邻石家庄,西靠山西省阳泉市,是太行山的支脉,有要隘,名井陉口,秦汉时为军事要地。
而且别说,井陉关距离北京和石家庄都挺近的。有时间的父母还可以带孩子到当地亲身感受一下当地的人文历史故事,会更有代入感。
本套书的地图,通过古代地名和现代地名的对比,孩子理解起来会非常方便。然后再去回顾上面提到的问题,你会发现有醍醐灌顶之感。
“魏蜀吴三家都在争的荆州在三国时期到底指哪里?为什么这个地方如此重要?”
首先,我们可以清晰地在地图上看到三国时荆州所处的位置。
此地处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面积广阔,物产富足,适宜养兵屯粮。
其次,荆州地区西连巴蜀(蜀国),北接中原(曹魏)、东控吴越(吴国),九省通衢,交通便利,因此成为三国时期三家的轴心枢纽之地。
然后,荆州地区四面环山,且有长江流过,水陆运输体系均适宜,确保战争供给。另外此地有相当的平原盆地地带可以屯粮练兵,因此此地成为三国时期三家的必争之地,可谓是历史的必然。
再比如“孔子周游列国”,很多孩子都会对“列国、五代十国”中的“国”犯迷糊,有地图就会清楚许多。
其实孔子是从山东到现在的河南转了一圈,最远走到了安徽,然后又回了山东。孩子可能会想,说好的周游列国,结果好像并没多远?
然而翻到书前面的「春秋疆域图」就能看出来,当时周朝的势力范围,总共也就这么大,孔子几乎已经走遍全国了,非常厉害!
这便是地理和历史一起学的妙处,它会让历史长河中飘飘浮浮的故事、人物、地点,统统落地,不再抽象。
孩子可以看到赤壁之战的精彩纷呈,同时可以根据地图上地形标注,思考为什么赤壁大战的地点最终会发生在这个地方。
垓下之围时项羽为何没有回建都之地彭城(今徐州),而是选择向南逃跑?
武侠和历史小说里经常出现的“燕云十六州”到底是哪十六州?为什么说十六州的丢失,影响了中国几百年的南北局势?
隋朝时京杭大运河的核心不在北京而在东都洛阳?运河的改道,对当时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形势到底有何影响?
明朝永乐年间的郑和下西洋都经历了哪些国家?为什么大部分航行路线都沿着海岸线?
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还有巴蜀大粮仓支撑,为何“六”次北伐均以失败告终?
曾经的衡中文科状元,后考入北大中文系的嘉森学长谈到历史学习时说:
“历史这科,其实越往后学越灵活多变。考试中占分高的综合大题考的并不是课本。
题型的材料可以是跟课本无关的,甚至可以是跟课本相反的。当孩子面临这样的考试时:
首先,一定要忠于材料,而不是背诵了一部分课本内容,往上一套作答,就可以拿到分。
其次加强对材料本身的理解,类似语文的阅读理解题。你的视角要和出题人站在同一高度,甚至需要一个更全面的视角。”
点击下图,即可购买
▼
《地图上的中国史》以历史为主线,以地图开启更广阔的历史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