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阶智驾,该收费吗?

全文1994字,阅读约需6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特斯拉FSD高阶智驾系统即将在中国市场落地,引发消费者期待。

02然而,高阶智驾系统的收费问题引发争议,消费者担忧价格过高。

03目前,已有多家品牌推出高阶智驾收费服务,如特斯拉、蔚来、小米等。

04另一方面,消费者对于高阶智驾的态度多样,愿意尝试但不愿意付费。

05主机厂在智能化竞争中面临挑战,需要先体验成熟后再谈收费。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图片

导语

Introduction

主机厂想破头,消费者不买单。


作者丨曹佳东

责编丨崔力文

编辑丨何增荣

此刻,如果试图评选出智驾圈接下来最令人期待的一件事,相信大多数读者都会把选票投给特斯拉FSD的正式入华。

图片

毕竟,这套高阶智驾系统位于美国本土市场,已经被各种各样的民间小视频,以及马斯克本人的疯狂吆喝,簇拥着吹上了天。也恰恰基于这样的背景,一旦位于中国市场落地,必然会掀起期待者们的热烈追捧。

“特斯拉FSD将彻底的颠覆格局,像是曾经Model 3Model Y国产一样,甚至又一次狠狠教育消费者。”

并不是杜撰,上述一段话真真切切来自身边友人的预判。逐字逐句间,确实能够感受到那种呼之欲出的期待。

但我,却没留任何情面的朝他泼了一盆冷水。

“兄弟,你知道特斯拉FSD入华的具体节点吗?即便进入中国市场,面对远比美国复杂几倍的综合路况,你敢保证FSD的实际体验就会一鸣惊人吗?另外,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打开官网能够发现目前特斯拉FSD的选装价格为6.4万元人民币,有多少本身拿着20多万元预算去买Model 3与Model Y的用户,会再花接近总车价四分之一的钱,再去选装一套高阶智驾系统?”

图片

一个个颇为现实的问题,怼得这位友人有些哑口无言。

当然,并不是对他有什么意见,只是单纯不想跟风过分神话特斯拉FSD。至于这套系统能否颠覆所谓的格局,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时间会给出最终的反馈。

而接下来的篇幅,更想展开聊聊一个长期萦绕在心头,并且十分纠结的疑虑,“高阶智驾,究竟该不该收费?”

哦,对了,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文中的所有高阶智驾,均代指“全域领航辅助”,无论高速道路,还是城区道路,都能应对。

而关于答案,试图拆分成两个角度。

首先,对于所有主机厂而言,现阶段为了让高阶智驾系统上车,的确付出了较为高昂人力、物力、财力,硬件成本、软件成本、研发成本、测试成本、迭代成本……每一项,都不可忽视。

为此,向用户收取一定的报酬,来保证上述环节能够持续推进与循环下去,好似更像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合情又合理。

图片

而据新能源媒体“新出行”之前的一张统计表格显示,目前针对高阶智驾收费的品牌,就有特斯拉、蔚来、小米、极越极氪飞凡智己领克,以及拥有华为背书的鸿蒙智行全系,包括采用华为技术的阿维塔、深蓝等等。

具体方式,主要有买断、订阅两种。

特斯拉、小米、极越、极氪、飞凡、智己、领克,均为一次性购买高阶智驾的终身使用权;鸿蒙智行全系与阿维塔、深蓝,同时采用买断、订阅的方式;蔚来,只能选择按月付费。

相比之下,理想、小鹏、比亚迪、仰望、腾势、零跑、埃安、昊铂等品牌,则选择将高阶智驾的硬件成本直接包含在车价内。不过,大多数都会在高配与顶配版本上。

当然,必须点出的是,许多品牌为了更好的获客,虽然高阶智驾系统表面上需要收费,但还是纷纷祭出了“限时免费赠送”的促销策略。

从中读出的言外之意,无疑集中在了“不敢收费”。

图片

顺势,引出第二个角度,终端用户对于高阶智驾的态度,言简意赅的进行总结:“如果你让我不花钱去试一试,那么我愿意;如果你一上来和我直接谈钱,那么我拒绝。”

道理就是这么个道理,现实就是这般的残酷。

而目前,位于中国车市,除了类似华为系、特斯拉般高阶智驾系统已经受到部分消费者的认可,剩余大多数主机厂在该板块,俨然都处在对于用户的初步教育与普及阶段。

与此同时,大家应该明白一个道理:“在本就经济大环境日趋冷淡的今天,愈发精打细算的普通消费者,一定只会为真正刚需与有用的功能所买单。”

倍感遗憾的是,眼下大多数听起来十分炫酷的高阶智驾系统,一到日常使用层面,便会发现并没有宣传时的厉害。

事实上,笔者本人就是一名坚定不移的深度用户。身为汽车媒体,利用职务之便,总能抢先拿到各家的最新版本。

图片

但长期以往试驾下来,借用某位同行的话说:“这东西一定得多开,开10公里可能会给出95分的评价,开30公里可能就只能给85分了,开50公里可能就剩80分了,100公里则变为75分了。”

仅仅单论几家公认的头部梯队品牌,所做的高速领航辅助功能,的确已经可以在保证一定巡航效率的情况下,减轻驾驶者的负担与压力,让大家感受到技术进步带来的普惠性。

形成强烈对比的是,一旦到了城区部分,随着路况的复杂程度翻倍提升,突发情况越来越频繁的出现,这些头部梯队成员交出的卷子,反正在我这里基本上都不及格。

绝不是故意抹黑,每一次打开城区高阶智驾,注意力总是要比自驾还要集中,生怕车辆误操作犯下什么大错。并且在通勤效率上,远远不如自驾,甚至早晚高峰,还会成为阻碍交通的存在。

反正,在我心中,对于今天文章的主角,主机厂们只解决了“能开”,距离真正意义上的“好开”,还有非常之长的一段路要走。

也正因这样,一上来就让普通消费者付费,你觉得合适吗?打铁还需自身硬,不应该体验成熟后再谈钱?

图片

另外,需要着重点出的是,借用比亚迪掌舵者王传福的观点,“上半场是电动化的争夺,下半场智能化将成为决定谁能脱颖而出的胜负手。”

换言之,高阶智驾,不容有失,未来一定是所有主机厂最为核心的竞争力。许许多多的品牌开始选择自研,把主动权牢牢掌握在手中。

而今年,家家都在喊“端到端”、“大模型”。

技术路线的切换,同样离不开海量的数据支撑。卖出更多带有高阶智驾系统的新车,则是获取的最好方式。因此,身处格局未定的当下,通过损失利润的方式赔本赚吆喝又何妨?

综上所述,汇总成一句话,“高阶智驾按需收费,肯定是坚定不移的大方向,但现在碍于种种原因,还真做不到。”

主机厂想破头,消费者不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