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头盯着屏幕,时而眉头紧锁,忽又莫名傻笑……有网友称,家中老人最近常是这种状态,随即引来大片共鸣。
从闪婚老伴竟是豪门,到代驾老爹王者归来,再到27岁总裁爱上50岁保洁大姐,一段时间以来,中老年题材微短剧席卷各大平台,多部作品播放量高达数亿次。铁粉们不仅吃饭看、坐车看、遛弯看,更砸出大把真金白银刷剧。
微短剧何以让银发族这般“上头”?这包“电子榨菜”究竟有无副作用?
(一)
2020年起步,2023年井喷,算起来,微短剧这股风吹得挺久了。
一分钟知晓剧情,两分钟情节跌宕,三分钟上演重生复仇……几年过去,流水的短剧多半还是这种路数,如果非要说有什么新意,恐怕就是前任更“渣”了、情敌更“茶”了、上司更“虐”了。
如今转到老年人这条赛道上,也无非是打工小妹变保洁大姐、窝囊赘婿变老实大叔,最多加上些“整治不肖子孙”等定制桥段。演员的年龄上去了,人设却换汤不换药,本质上还是在家长里短里找狗血冲突。
数据显示,今年微短剧市场中,40岁至59岁用户占比为37.3%,60岁以上用户占比为12.1%。“说起来无脑,看起来真香”,忙碌的年轻人都招架不住土味攻击,同样有情感需求且时间相对宽松的老年人被拿捏也就不足为怪了。
(二)
弗洛伊德在《创作家与白日梦》提到,“小说中所有的女人都爱上了主角,这种事情很难看作是对现实的描写,但是它是白日梦的一个必要成分。”
客观来看,无论是逆袭反转还是成长复仇,这些本子并没有逃脱最经典的叙事结构,但不同的是笔墨的比例。
比如,经典武侠中,主角跌落山崖总能“捡”到武功秘籍,但功成名就前要经历不计其数的磨难;长篇小说里,反面角色或许面目可憎,可往往也会呈现其心路历程和多面人性。
相比之下,微短剧只截取故事中最“爽”的那些片段,没有逻辑推理,也无需铺垫对白,这种挂一漏万的模式,更能迎合人性中渴望不劳而获、坐享其成的弱点。
比如,主角的富豪父母是“一夜回国”的、死心塌地的追求者是“从天而降”的,恶毒反派上一秒还在耀武扬威,下一秒马上痛哭流涕,那些所谓“不重要的过程”统统被一笔带过了。
对于受众来说,接收这样的文化快餐就好比“嗑瓜子”。有了第一颗就有第二颗,吃到瓜子仁的“快感”作为一种即时反馈,让人欲罢不能。等到回过神来,时间早已流逝了一大把。
特别是随着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以秒计时的微短剧更容易嵌入日常,让我们的大脑一直处于最直白的兴奋中。因此,虽然人们明知情节不切实际,也承认内容毫无营养,但就是根本停不下来。
(三)
当然,人人都有霸总爱,某种程度上也是定向投喂的结果。
有人发现,很多微短剧刻意弱化演员、编剧、导演等影视作品中最基本的要素,甚至不建设基本的演员条目,也从不在相关评分网站增加基础信息。观众对此似乎也没什么意见。若是传统影视作品出现魔改剧本、演技拉胯等操作,不仅主创团队会被喷得体无完肤,后续作品恐怕也会连带遭到“拉黑”。
两相对比,恰恰反映出市场对微短剧的期待很低。在人们的潜意识中,简短等于内容单薄,下沉意味制作粗糙,这部不满意“一个滑屏”就可以投入到下个故事中。
资本抓住了这种“宽容”心理,“7天写完剧本”“一周拍完100集”,反正投资低、周期短、口碑翻车风险小,就疯狂卷量、大铺摊子,企图将男女老少“一网打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