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古建邂逅汉服:一个“活起来”一个“火起来”

 自今年9月份以来,在游戏《黑神话:悟空》的带动下,山西古建景区景点迎来了数量庞大的游客,古建游火爆出圈。为了更好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持续推动山西的文旅市场发展,山西多地景区纷纷开展汉服相关活动。如今,走进山西的各大景区,除了一座座历史厚重的古建筑之外,衣袂飘飘、仙气十足的游客也成了亮丽的风景线。
  古建迎来众多汉服爱好者
  “抬头,对!你看面前的古树,看看树上的小红果,和你的汉服真配啊,太有感觉了!千万别眨眼,我要拍照啦……”10月27日,在太原市晋祠公园的一处景点,来自外地的游客赵女士正举起手机,为身着大红色汉服的朋友小瑶拍照。远远望去,身处古建中的小瑶,犹如一位从画中走出的仙子,分外好看。
  “山西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所以早在上周出发前,我们就上网了解了山西各个景点的历史,比如晋祠,是在北齐天保年间(550年-559年)大兴土木扩建,里面的齐槐周柏、难老泉、宋塑侍女像还被称为‘晋祠三绝’,所以我就准备了宋式汉服来游览景点,因为穿上汉服与古建搭配,就会有一种穿越到古代的感觉。”小瑶热情地向记者介绍。
  除了小瑶及其朋友,记者发现,晋祠内的多处古建附近,不少身着汉服的游客在拍照、打卡,赞叹声不绝于耳。
  向游客推荐汉服并讲解文化
  “汉服热”也催生了山西各地的“汉服经济”。以太原为例,当地汉服体验馆已遍布商业街区及各大景点周围。拥有多家汉服体验馆的罗春林介绍,自今年国庆节开始,馆里的生意相比以前更加红火,“山西古建的大火,带动大家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喜爱,也让我们赶上了这波红利。”罗春林高兴地说。
  罗春林,非遗汉服制作技艺传承人,山西本土原创汉服品牌“衣礼汉服”创始人兼设计师、山西省民俗博物馆礼仪顾问,目前主要从事汉服的复原和考据工作,曾复原了《韩熙务载夜宴图》《歌乐图》等古画衣饰。
  10月28日上午9时许,山西晚报记者走进罗春林的小店,瞬间被绮丽多彩的汉服及配饰所吸引。店内陈列有深衣、袍服、襦裙、比甲等各类五颜六色的汉服,罗春林身着素色改良版汉服,宛若从古诗中走出来的女子。此时的她,正忙碌地为几位准备去太原蒙山景区的游客推荐合适的汉服。
  “汉服并非汉代服饰,而是汉族传统服饰的统称。从先秦到明末,汉服有它的演变过程,而一以贯之的,是儒家礼制的体现。我们传统汉服制作技艺,是采用平面裁剪工艺,这其中的刺绣技艺、蚕丝织造技艺、细金工艺等都是非遗技艺,所以想要制作一件真正意义的汉服,并非易事……”在为游客挑选服装的同时,罗春林还不忘为大家讲解汉服的文化和历史。
  罗春林表示,之所以会为游客讲解汉服知识,是因为距今5000多年文明史的山西,也拥有着深厚的发展汉服文化的土壤。“据《山西通志》记载,早在盛唐时期,山西的丝与绸就已在‘丝绸之路’上通行,而且山西人还在西域诸国传授缫丝织绸技术。现在,我们依然可以从山西出土的一些壁画、彩塑等文物中看到不同时期流行的汉服款式以及相关的制作技艺。”罗春林说。
  希望汉服更直观地走向大众
  随着山西古建的爆火,汉服的应用场景也更加宽泛。目前,罗春林的汉服团队除了制作传统汉服之外,还成立专业汉服社团。“我们会在花朝节、上巳节、中秋节等古代传统节日,去山西的古建景区开展各类汉服活动,希望通过这些活动,让汉服‘活起来’‘火起来’,最终让汉服更直观地走向大众视野。”罗春林说。
  同时,罗春林认为,从“山西古建热”到“汉服热”,是大众对山西历史及传统文化愿意主动了解的一个很好开端。“可以说,汉服,包括山西在内的中国古建、古城文旅融合发展等,都是一次火热‘出圈’机会,但这股热度过后,能否持久还需当地多做内在功夫,营造吸引游客的‘爆点’,让‘出圈’变出彩,流量变‘留量’,带动文旅行业,从而更好地带动汉服技艺的传承和发展。”罗春林说。

山西晚报记者 李婷

  链新闻
  逛街通勤不在话下 “改良版”汉服成新宠

  身着广袖长裙打卡热门景点,逛街、上班、上学都不在话下……古色古韵的汉服成为近年来国人的穿搭新宠。
  传统服饰蕴含着大众对于中华传统文化和审美的认同,国人身着汉服的场景已从传统的旅游拍照、特定日期,逐渐转变为日常的逛街通勤。
  汉服热度不断攀升 行业标准逐步成型
  近年来,随着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度的提升,以及中国华服日等文化节日、文旅活动的日益流行,汉服的热度不断攀升。特别是某国际品牌涉嫌抄袭马面裙事件的爆发,进一步推动了汉服文化的普及和认知。京东服饰发布的《2024汉服趋势白皮书》显示,汉服市场规模在2023年达到137亿元人民币,并预计到2028年将增长至334亿元人民币。当前汉服行业的消费市场规模快速提升,品牌、商品供给迅速补充并丰富。其中,明制汉服马面裙最受欢迎。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头部品牌的加入和技术创新,汉服行业标准逐步成型,为汉服带来了新的机遇。一些品牌通过跨界联名和现代工艺的应用,推动了汉服的破圈。以品牌织造司为例,品牌通过融合非遗工艺与现代纺织技术,在降低制衣成本的同时,实现95%以上的传统工艺还原。此外,品牌与开封博物馆等开展跨界联合,让更多现代化汉服融入消费者的日常生活。
  “汉服热”向更广泛人群传播 三大“派系”各有偏好
  穿着汉服的人群不再局限于特定的群体,性别、年龄、城市线级的多元化发展,使得汉服文化得以在更广泛的人群中传播。从一线城市到文旅城市,汉服消费的主阵地正在向多个城市扩展。
  据统计,当前汉服圈的主力消费人群为年轻女性用户;从地域特点上来看,一线城市及文旅城市为汉服消费主阵地且增速较高。值得一提的是,用户偏好的汉服形制与文旅城市文化背景高度契合,如西安的用户更偏好唐制汉服;南京、北京的用户则更偏好宋制汉服和明制汉服。
  从汉服爱好者的偏好来看,可以分为颜值派、沉浸派、专业派三大群体。爱美、爱旅行、爱尝鲜的汉服入门用户形成了“颜值派群体”,核心追求“颜值即是正义”;“沉浸派群体”则注重妆造等全套搭配,对形制有一定要求;对形制、外观、质量均有高要求的是“专业派群体”,她们以年轻、高购买力学生为主。
  “改良款”汉服多样化尝试 穿着场景转向日常通勤
  汉服的穿着场景正在从传统的旅游拍照、特定日期,逐渐转变为日常的逛街通勤。
  节日庆典、文化活动等特定场合,汉服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的纽带。从春节、中秋等传统节日到汉服主题活动,汉服的穿着不仅增添了节日氛围,也促进了文化的传承与交流。
  回到日常穿着,改良款汉服在面料上进行了多样化尝试,如棉麻、雪纺等,提升了穿着的舒适度和透气性,同时也适应了不同季节的穿着需求。颜色上,改良款汉服趋向于低饱和度的色系,图案设计更加简约清新,易于与现代服饰搭配,满足日常穿着的审美需求。
  数据显示,汉服在逛街通勤场景中的穿着比例显著提升。现代设计的汉服,结合了传统美学与现代剪裁,不仅满足了年轻消费者的审美需求,也适应了日常活动的便利性。
  马面裙热度最高?改良方向呈四大趋势
  更符合现代穿着习惯和审美的马面裙是多数人的第一件汉服。数据显示,马面裙成为汉服中浏览量同比增长最高的细分品类,成交额同比增长超8倍。
  在产品细节方面,马面裙的颜值是消费者的第一关注点,紧随其后的则是舒适度、透气性、版型款式。此外,随着马面裙的穿着场景更加日常化,人们越发关注腰部调节方式、防走光设计、长度等实用性需求。
  贴合人们的核心穿搭诉求,带动马面裙向“裙长细分化”“图案现代化”“面料多样化”“穿着实用化”四大新兴趋势和风格演进。
  数据显示,改良裙长的马面裙目前占比八成,成交额同比增长超12倍;在面料的选择上,马面裙材质逐渐转向棉麻、雪纺等柔软亲肤的面料,进一步提升了舒适度和合身度。从马面裙的颜值、款式上看,改良后的马面裙颜色及图案低调简约,更加容易搭配现代服饰;腰部增加拉链设计趋势也可进一步提升穿着实用性。

据《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