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城区 创建为民 | 嘉定:文化“试验田”也成文明“高产地”

图片

远香文化环将成为西上海文旅新品牌,辐射长三角文化长廊。 

展台上摆着一件精巧的草编包,包上凤凰展翅高飞,惟妙惟肖又带有手作的温度。今秋,国家级非遗徐行草编再度出海,来到印尼国家美术馆。挎着草编,天南地北跑展会、与潮牌联名,对区级非遗传承人陈姣而言成了习惯。

“徐行草编‘解锁’了弘扬传统和产业发展的双重功能,丰富基层文化生活,也让村民富了口袋。”陈姣介绍,结合文明村镇创建,非遗破圈传承,活跃于各个文明阵地。

“城”续文脉、赓续文明。藉由全国文明城区创建之机,嘉定区提炼出“教化之城,礼乐嘉定”的文明标识。以800年文脉筑基,优秀传统文化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嘉定区构筑起社会有礼、人心乐和的人文之地,文化“试验田”也成文明“高产地”。

“礼乐教化”的文明内涵,也贯穿于人民城市理念的践行中,嘉定区着力把“关键小事”办成“暖心大事”,今年共有17个区级、27个街镇级实事项目被纳入全市文明城区创建实事项目清单,所辖文明单位也同时推出合计159个“创建为民”实事项目。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及,改进创新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工作机制。放眼上海,正以“文明城区 创建为民”实事工作为抓手,结合实际综合提炼基层做法经验。坚持价值引领,凝聚奋进合力,为加快建设现代化新型城市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丰润道德滋养和良好文化条件。

文明土壤:外修“颜值”内炼“气质”

小德川流,大德敦化。嘉定区正通过礼乐之转化、风雅之养成,以内在的道德修养和外在的行为规范固根铸魂,探索人与城相互成就的路径。

“嘉定孔庙,吴中第一。嘉定孔庙是上海地区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65岁的嘉定居民胡老伯,退休后成为网络达人,以一口本地话细数嘉定历史文脉。当805岁嘉定孔庙修缮后新开,他还主动报名,成为志愿讲解队伍中的一员。

这儿还有一支嘉定博物馆和嘉定区普通小学共同成立的“疁城少年义务讲解队”,22年来一代代红领巾讲解员用童声传播家乡文化,守护、传承“教化嘉定”的独特魅力。

此前,嘉定区起草《全国文明城区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尤为聚焦新城与老城的交融共生,既保留古建乡愁,又兼具现代功能,打造更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眼下,远香文化环沿湖正加快布局“2+10”空间版图——由保利大剧院、嘉定图书馆和10个建筑小品内的文体项目串珠成链,整体落成后将形成西上海文旅新品牌,辐射长三角文化长廊。清晨在远香湖边慢跑,凭栏眺望;洒满阳光的午后,去江南书局品一杯咖啡,安静阅读;或者翻看远香文化源驿站所藏上海最大尺寸实体书——《嘉定印象》;夜幕降临,还能走进保利大剧院,来一场艺术人文享受。

“‘礼乐修身’讲堂暨保利艺术课堂,是我们与文化地标合作的项目品牌,以经典吟诵、艺术表演等形式为基础,持续注入文明城区创建等元素,以艺术育素养、以修身促立德。”嘉定区精神文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还结合远香湖水幕秀场景,升级打造开放式保利水景剧场公益课堂,让市民在家门口近距离沉浸体验高雅艺术、感知城市文明风采。

产城融合:从“栽盆景”到“育森林”

今年,是嘉定新城建设全面启动20周年。产业链持续延伸,蓄积高质量发展动能;治理链有力补充,以文明凝心铸魂,为发展着色。新城建设,不是简单的城市扩张,而是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人民城市规划实践,开辟城市宜居空间,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靠民,推动历史文脉与当下时代接轨。

马陆镇沪宜公路上的“有‘嘉’客栈”,最多的时候住了21名年轻人,都是刚找到工作,来不及租房,来这儿暂住15天。他们多来自“客栈”周边的5个园区,以电子科技、智能制造企业为主。

今年3月起,嘉定区在“15分钟就业服务圈”建设的基础上,启动“有‘嘉’客栈”项目,聚焦重点产业及重点企业,对于入职高校毕业生,特别是外省市青年群体,解决过渡性住房的难题,并提供一站式职业指导、创业帮扶等服务。这也是今年区级文明创建实事项目之一。截至10月底,1080家涵盖汽车“新四化”、生物医药等领域重点企业入选服务库,42家重点企业为188名新入职员工提供短期住宿。

推动产城融合,嘉定区结合文明创建、城市更新,不断盘活预留建筑,根据需求改造升级,推进“城乡一体”融合创建。比如,嘉定区以深化“美丽系列”品牌宣传为抓手,完善城市环境与综合治理机制,推出远香文化环、樱花大道、横沥河水岸文脉景观等558个“美丽系列”示范点,通过辐射带动,实现从“栽盆景”到“育森林”。

下阶段,嘉定区还将紧扣“关键小事”民生要素,开展好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通过策划一系列“文明+”活动,将文明有礼的理念融入百姓生活点滴,成为社会普遍共识和自觉行动。

  作者:王宛艺

文:本报记者 王宛艺图:采访对象供图编辑:施薇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