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拥3亿信众,妈祖是下一个出海“神话”?

全文2141字,阅读约需7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妈祖信仰是流传于中国东南沿海的民间信仰,原名林默,生于北宋初年,是福建莆田湄洲岛人。

02妈祖信仰从宋代之后推广至全国,明清之后随着郑和一路“下西洋”而传播至世界各地。

032024年10月26日,首届“妈祖文化与区域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举行,探讨如何向世界讲好妈祖故事、以妈祖文化促进世界和平合作。

04妈祖文化体现了中华海洋文化的“和平”精神,为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经贸活动频繁往来提供了稳固的文化条件,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05专家建议,妈祖文化的传承要专注于年轻人,有针对地拓展,以一代一代生生不息。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不拜妈祖,不会发家”。

妈祖是流传于中国东南沿海的民间信仰,她原名林默,生于北宋初年,是福建莆田湄洲岛人。林默从小天资聪颖,又掌握医术、善于助人,后因在海上搭救遇险船只而不幸遇难。

后人敬仰妈祖,在湄峰上建起世界上第一座妈祖庙。世世代代,妈祖庇佑出海的人,能够避风浪、保平安。

宋代之后,妈祖信仰一度从福建沿海推广至全国。明清之后,民众对海上神女的信仰随着郑和一路“下西洋”。

对于东南沿海的妈祖信徒来说,一年之中有两个重要节日,一是农历三月廿三妈祖“诞辰日”,二为九月初九妈祖“升天日”。

每逢祭典,鼓乐齐鸣、擂鼓三通、礼炮九响……主祭人、陪祭人等按古礼跪拜妈祖,祈福天下太平。

20世纪80年代,联合国有关机构授予妈祖“和平女神”称号。2009年9月,以妈祖祭典为主要内容的“妈祖信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中国首个信俗类“世界非遗”,2024年正值“申遗”成功15周年。

15年来,妈祖文化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妈祖信仰从福建走向世界,已成为跨越国界的国际性信仰。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50个国家和地区共有上万座从湄洲祖庙分灵的妈祖庙,超3亿多人信仰妈祖。

2024年10月26日上午,首届“妈祖文化与区域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治贝子园北厅举行。来自北京大学、莆田学院、清华大学外交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和北京莆田商会的十余位学界、业界人士,共同探讨新时代如何向世界讲好妈祖故事、以妈祖文化促进世界和平合作。

“天下妈祖儿女是一家”

“福建省泉州市区拜妈祖,我们安溪有很多其他神,比如清水祖师。妈祖文化是共通的。”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助理教授刘金河坦言。他是福建泉州安溪人。

妈祖对刘金河来说,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与他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妈祖给我们的感觉就是有求必应。”刘金河说,民间信仰是当地人文化生活的映射,也是一种相互认知的方式。

李怀亮是在2023年福建莆田妈祖文化论坛上,第一次感受到妈祖文化的影响力。

“从东南沿海走向世界,妈祖文化在日韩等国都有信众。全世界的妈祖信众都有着一个价值共同体,可谓天下妈祖儿女是一家。”李怀亮是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院长,他用“共同体”概念阐释了妈祖文化在“一带一路”“民心相通”中的重要作用。

“妈祖文化是集儒释道文化和海洋文化为一体的活态文化,它可以以妈祖庙、祭祀、传说等文艺作品为载体传播。”李怀亮说。
妈祖是佑护一方航海者的和平女神。郑和七次下西洋,开辟海上丝绸之路,每次船抵码头,必先祭拜妈祖,若码头没有妈祖庙,他会带头捐建天后宫。

“海上丝绸之路与妈祖文化关联密切,它是海丝的纽带和桥梁。妈祖精神的‘立德、行善、大爱’,与丝绸之路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共赢’高度契合。”清华大学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史志钦认为。

史志钦建议,为了更好地传承妈祖文化,可以充分挖掘海外华侨的故事,用妈祖文化助力“一带一路”倡议在海外落地。

图片

2024年10月11日福建莆田,农历九月初九,纪念妈祖羽化升天1037周年大会暨海祭妈祖祈福大典在湄洲岛举行。来自中国、巴西、印度尼西亚、智利、澳大利亚、越南、阿根廷等海内外妈祖文化机构代表、信众相聚于此,同祭妈祖,共襄盛举。 图/视觉中国

做Z世代喜爱的妈祖IP

妈祖文化也是一部中华海洋文化与经济发展史。

“西方发展贸易伴随着征服与暴力,海盗却被西方打造成了正面文化,英国到处设有海盗小屋。”外交学院教授、中国国际交流协会理事张胜军提到,西方文化里没有和平女神,罗马女神的橄榄枝象征着停战,一些女神是追求财富。

与西方传说中海盗征服掠夺、尚武排他的特征不同,妈祖文化体现了中华海洋文化的“和平”精神,为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经贸活动频繁往来提供了稳固的文化条件,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张胜军认为,两相对比,我们需要东方海洋文化的妈祖文化做对冲、弥补和矫正,彰显东方和平包容。“我们应该解码西方海洋文化,重新编码妈祖文化。”

妈祖文化的传承也促进了海上丝绸之路港口落地,带动港口经济发展。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土地资源。”金盾出版社副总经理龙明灵援引国防大学教授林东有关“海土开发与妈祖经济文化”的判断。他给出了经济层面发展妈祖文化的意义:妈祖经济文化圈是滨海大开发的核心力量,它有望成为滨海产业革命的发动机,有望促进国内国际经济大循环。“我们应在逆全球化泛起时,推动大出海运动掀起区域化新浪潮,重塑全球化。”

陈开和始终认为,国际传播需要一种“包容性、开放性的价值观”。作为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北京大学文化与传播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莆田妈祖文化工作室副主任,陈开和深耕国际传播数十年,他发现“国际传播最大的困难依旧是价值观的分歧”。

价值观传播仍是重中之重。特朗普2016年上台后的第一版国家战略中明确写道,“美国要用互联网改变他国的价值观。”

“我们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超越零和博弈的狭隘国家利益观和排他性的价值体系。”北京大学文化与传播研究所所长陈开和教授认为,妈祖文化所蕴含的仁爱和平、共同发展、开放包容的价值理念,在变乱交织的当下世界更显弥足珍贵。

对于妈祖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张胜军认为,目前,妈祖文化缺乏有张力的故事,尚不能凸显其内在的丰富性。

“我们可否挖掘出妈祖文化的文化符号,让妈祖IP更被年轻人接受,拥有更普适性的形象?”张胜军建议。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唐金楠则提到,“2024年妈祖文化论坛期间,我们与《中国日报》联合创办了‘Z世代看妈祖’活动,邀请三十多位全球各地的外国留学生前往湄洲岛,给妈祖拍短视频、做论坛,成果自海外社交平台传播。”

唐金楠认为,妈祖文化应有“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否有可能出现一款类似于“黑神话·悟空”的妈祖元素游戏?“妈祖文化的发展要专注于年轻人,有针对地拓展,才能一代一代生生不息。”

图片

当地时间2017年7月5日,新加坡,当地民众举行祭祀妈祖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