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手机,可随时随地查看作物长势、土壤墒情;“一键点击”可完成田地灌溉、派发施肥任务等日常管理;一手数据,可自动分析万亩农田,实现田间管理“随时看、云计算、掌中管”,这些新质生产力的进步正在省沿海集团逐步成为现实,广袤田野上的特色现代农业引育新变革。
驱车从盐城东台228国道一路向北,金黄的稻田一望无际,一台台收割机来回穿梭,吞入沉甸甸的稻穗,吐出金灿灿的稻谷。这一幕令人倍感欣喜的同时,每一片田块的“成熟度”也被终端的智慧平台“尽收眼底”。
“我们的智慧平台可以利用遥感监控作物长势,图像数据直接连入智慧农业管理系统PC端和移动端,哪一块田熟了,哪一块还不够熟,打开平台,一清二楚。”江苏省沿海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农业科技服务中心负责人薛延丰介绍,为了助力盐碱地变良田,省沿海集团建成了智慧农业大数据指挥中心,充分利用大数据、GIS、无人机遥感等技术手段,实时掌握区域作物布局与生长情况。
今年7月,电子信息专业硕士成文浩毕业后便入职集团,以集团管培生身份挂职于该中心,入职4个多月以来,农田是他待过最多的地方。“我们上岗的第一课就是下田。”成文浩已经在射阳、大丰、东台、如东等江苏沿海地区的盐碱地上留下坚实的“脚印”,也是在这里,让他见识到了智慧种地的科技魅力。“偌大的田块,不需要农民辛苦忙碌,几台植保无人机就能完成洒药、施肥。”
眼下,随着遥感无人机、植保无人机广泛应用,无人拖拉机、无人插秧机、无人收割机沃野驰骋,如何更高效便捷地去种地?太多问题需要在田间地头想办法。
带着这一思考,成文浩和团队同事一头扎进田埂里,希望以一己之力让智慧农业的场景更加生动具体。“我注意到了打埂的麻烦。打埂是由于条田长度、平整度不一,农民为了便于水肥管理而打的,但打埂位置依赖大队长经验,且准确度有限。”打埂是他注意到的第一个问题。
带着问题找出路,成文浩多方沟通调研,最终发挥专业所长,用一周的时间编写了基于无人机图片的土地平整度分析算法,将无人机拍摄的高程图像数据化,“这样既能让生产管理人员了解农场的土地高程分布,方便他们精细化打埂,提高管水效率,又可对激光平整的地块进行验收。”
一行行代码,用大数据让土地“开口说话”,以精准打埂助力稻田提效增产。从一个稻麦不分的“门外汉”,到一个利用大数据、信息技术“智慧”种田的“农技小子”,成文浩在盐碱地上找到了自己的奋斗方向。不久后,他结合农业需求创新应用的水泵智慧开关再一次“滋润”广袤田野。
“我们前期调研发现,分公司供水水泵需要现场启动,存在效率低下、占用劳动力、难以及时灌溉等问题。通过与中心同事共同研究,决定采用智能开关设备来解决现场启动水泵的问题,同时实现移动端远程操控水泵。”成文浩表示,对比其他动辄上万元的远程控制系统,这套智能开关单价仅需几百元,是市面上成本最低、见效最快的方式之一,且操作简单易上手,能大大减少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
目前,由江苏省沿海集团农业科技服务中心牵头实施的农业板块创新工作已开展20余台水泵智能开关安装并接入智慧农业管理平台,实现信息化系统一体化。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团队成员一致表示,“我们将全力建好优化可视化监控系统和智慧农业管理系统,充分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手段,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的决策建议,让盐碱地真正变成高产田。”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 记者 金雨希 通讯员 王培敏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