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偷挖社会基石的“网络水军”挖出来!

图片


文丨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邓辉林


又有“网络水军”被“一窝端”。近期,上海警方全链条捣毁一个“网络水军”犯罪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11 人,涉案金额达200 余万元。


这些“水军”在“潜水”时,玩的啥动作?原来,这个团伙根据客户需求, 撰写不实文章,交给外包公司在各大互联网平台发布,意图稀释负面舆情、下沉负面帖文,虚增指定产品的影响力、曝光度、好评度。


“网络水军”的团伙真不少。前些天,四川内江警方破获一起“网络水军”团伙案,该团伙涉案金额高达1亿元。这些年,曝光“网络水军”团伙的消息此起彼伏。


“网络水军”团伙的数量不少,而且单个团伙就可能涉及好几万人,这股势力之大,已经超出了许多人的想象,成为移动互联网社会的一大毒瘤和公害。


“网络水军”奔着佣金在“潜泳”,留给社会的却是难以承受的“泳池污染物”。“网络水军”通过刷单控评、诽谤辱骂等手段,操纵着一些商家的网络评价,影响了一些个人的社会声誉,扰乱了正常市场秩序和社会信用体系。如果“网络水军”问题不能得到有力遏制,营商环境也会随之受损。试想,如果一个地方“网络水军”横行霸道,外人还敢来这里投资经商吗?


“网络水军”干的活,本质上就是在偷挖社会的诚信基石。通过发布虚假的商品评论、制造虚假的成交量、挂在直播间充人数、和主播虚假互动等手段,“网络水军”误导消费者作出错误的决策,也对那些合规守法经营的商家造成了伤害,最终甚至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市场效应。还有“网络水军”专门从事舆情敲诈、非法删帖、恶意投诉索赔等脏活。而“纸里包不住火”,随着“网络水军”曝光,整个社会的诚信环境,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信任都会受到破坏。


“网络水军”往往都是“深潜爱好者”,藏得深,不易被“挖出来”。比如,“网络水军”团伙会成立挂着“某某文化有限公司”牌子的企业,表面看上去人畜无害,甚至很有“文化味”;有些“网络水军”团伙的账号背后都有真人操作,网络IP地址也有所不同,给监管部门分辨“网络水军”造成难度。


除了各相关平台强化审核机制之外,网信等部门要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提高识别“网络水军”的能力。“网络水军”和网信等部门的“较量”在一定时期内会呈现出“水涨船高”的态势,即一方升级伪装、一方提升“眼力”。监管部门的技术能力、打击力度提升,才是最终挖出“网络水军”团伙、产生强力震慑的制胜之道。


图片:新华社

编辑:赵鑫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