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拉”:一把“热瓦普”奏响“民族团结曲”

图片


核心阅读

在新疆这片广袤的土地上,音乐如同流动的泉水,滋养着各族人民的心田。

在音乐的海洋中,有一种古老的乐器——“热瓦普”,以其独特的音色和魅力,成为了连接各民族情感的桥梁。

今天,记者带您走近五家渠市民间“热瓦普”乐器爱好者——“卡拉”,听他通过音乐与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爱好者相互交融、彼此增进认同,弹唱民族团结之歌,歌颂和弘扬美丽家乡的故事。

视频制作:祁佳萍

10月25日,在五家渠第三中学初二年级举办的“集体生日会”上,一曲悠扬的“热瓦普”响起,瞬间点燃了孩子们的热情。神秘嘉宾“卡拉”手握“热瓦普”缓缓步入生日会现场,内初班学生毛菊代·马木提打起手鼓,同学们身着盛装载歌载舞,用欢快的歌声和优美的舞姿庆祝生日,绽放着民族团结的绚丽花朵。

图片

10月25日 “卡拉”为五家渠第三中学学生送上生日祝福。

“卡拉”原名路玉勤,今年72岁,1958年从老家河南来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8岁参军入伍。

在部队里,路玉勤被战友弹奏的乐器“热瓦普”深深吸引,便主动向战友讨教“热瓦普”的弹奏技巧。一番激烈地讨论,燃起了路玉勤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对弹奏“热瓦普”的激情。

越了解越热爱,路玉勤对“热瓦普”到了痴迷状态,他不放过和“热瓦普”有关的曲子、电影。

图片

冰山上的来客》电影剧照。(网络图)

这时候,一部经典影视作品《冰山上的来客》吸引了路玉勤的目光,电影中侦察员“卡拉”穿着别致的民族服饰,带着一把“热瓦普”,胡子拉碴的脸上蕴含着机警,充满了勇敢、善良、忠诚……

路玉勤目不转睛地盯着电影中的“卡拉”,心里充满了敬佩和感叹,他觉得这才是英雄的形象,这才配得上英雄的“热瓦普。从此,路玉勤取了艺名“卡拉”。

1974年部队转业后,“卡拉”先后在一〇三团、昌吉等地工作。工作第一年,他省吃俭用,攒了280元在民族乐器商店购买了人生的第一把“热瓦普”。

在那个条件艰苦的年代,“卡拉”的这一举动,很快传遍连队的角角落落。“饭都吃不饱,还买乐器。”“有钱不知道存着娶媳妇,浪费钱。”“一看就不务正业。”……闲言碎语充斥着“卡拉”的生活。

“我不在乎,这是我的爱好,我生活的希望。”“卡拉”不仅没有沮丧,还把这些话语当作“激励”,“我一定要向大家证明,这是让我的生命锦上添花的事情。”

作为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的弹拨乐器,“热瓦普”演奏技巧和曲目都具有一定的民族特色,不了解民族传统文化和习俗,很难在演奏中注入感情。为此,“卡拉”跑遍了新疆大大小小的博物馆,不断聆听维吾尔族传统音乐,了解历史和文化背景。凭借着对音乐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执着追求,“卡拉”克服困难,逐渐掌握了“热瓦普”的演奏技巧。

图片

“卡拉”在练习弹唱“热瓦普”。

在学习弹奏“热瓦普”的路上,“卡拉”不断精进技艺,前往新疆歌舞团拜师学艺。

新疆歌舞团民族乐器老师看着“卡拉”对“热瓦普”如此热爱,大吃一惊,“你怎么能自学成才,不会维吾尔语,‘热瓦普’曲谱对你来说简直是天书。

那是因为我热爱着这片土地和这片土地上衍生的文化。”“卡拉”说。

在老师的点拨下,“卡拉”刻苦练习,弹奏“热瓦普”技艺飞速提升。

“不停地练习,百练不烦、百听不厌,‘热瓦普’已经不是一项技能,而是我生命中的精神力量。”“卡拉”说。

在一次次的弹奏中,“卡拉”的手指磨破了皮,他裹上白胶带继续练习,血水渗出胶带,沾染到了琴弦上,“卡拉”爱惜地擦拭干净琴弦,换上新的白胶带继续投入忘我地练习中……

在不断学习中,“卡拉”又找到巴哈尔古丽、加米拉·库尔班等新疆著名艺术家请教过曲谱。

“著名艺术家的指点,经典歌曲的感染,让我深深地爱上‘热瓦普’,无论走到哪里,这把琴将永远伴随在我身边。”“卡拉”说。

“卡拉”不断练习“热瓦普”原创曲目,并结合中国传统音乐、地方戏曲等创造出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创编出了许多音乐作品。

图片

“卡拉”(右二)在五家渠市文化广场演奏“热瓦普”。

有了自己的音乐作品,“卡拉”积极参与各种文化交流活动,并推广独属于他的“热瓦普”曲目。“音乐是跨越民族界限的通用语言,通过‘热瓦普’的演奏,可以增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了解和交流,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卡拉”坚定地说。

随着时间的推移,“卡拉”逐渐成为“圈子里”备受尊敬的“热瓦普”弹奏艺人。在他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群众开始学习和弹奏“热瓦普”,迄今为止,“卡拉”教过近40人弹奏“热瓦普”,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01年,“卡拉”在一次练习中,不慎将“热瓦普”的琴弦损坏,他跑遍所有琴行都没有办法将其修复,心如刀绞,“这是我的第一把‘热瓦普’,是我所有梦想的寄托。”“卡拉”在心里一遍遍告诉自己,一定会修好它。

在“卡拉”绝望的时候,一位琴友告诉他,乌鲁木齐市有一位民族乐器手工制作艺人,能制作各种民族乐器,“或许可以找他试试。”琴友的一句话,点燃了“卡拉”希望的火苗。

图片

买买提·沙依木在制作“热瓦普”。

民族乐器手工制作艺人买买提·沙依木就这样走进了“卡拉”的生活。

“卡拉”带着破损的“热瓦普”找到了买买提·沙依木,眼中充满着对艺术的热爱与尊重,希望他能帮忙修复。凭借着精湛的技艺,买买提·沙依木成功修复了“卡拉”的“热瓦普”,并重新赋予它生命。

“他拿着‘热瓦普’急切地来找我,我被他这份热爱感动着,尽心尽力地帮助修复‘热瓦普’,琴箱皮子也蒙上了,修复了琴弦,重新调整音阶,他很感谢我,从那天开始,我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还经常介绍顾客给我。”民族乐器手工制作艺人买买提·沙依木说。

二十多年的时光转瞬即逝,“卡拉”与买买提·沙依木之间的友谊却历久弥新。如今,每隔一段时间,“卡拉”都会去看望买买提·沙依木,他们交流着乐器的制作工艺、演奏技巧,分享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共同见证着彼此的成长与蜕变,他们的友谊在艺术的交流中愈发醇厚。

图片

“卡拉”和买买提·沙依木交流乐器弹奏技巧。

在艺术的殿堂里,不同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总能碰撞出璀璨的火花。一次偶然的机会,“卡拉”参加了一场音乐爱好者的聚会,开启了与艾尼完·吾买尔的友谊。

艾尼完·吾买尔是乌鲁木齐米东区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乌鲁木齐市第九十八中学教师,他惊讶于一位汉族老人竟能如此精准地掌握“热瓦普”的精髓。在随后的日子里,他们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共同探讨音乐、组织了各种形式的音乐活动,增进各民族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我们因为音乐相识、相知,‘热瓦普’是我们心与心交融的媒介,‘热瓦普’弹奏出我们情感的共鸣。”艾尼完·吾买尔说,“在他身上,我看到了兵团人坚韧不拔的意志和生生不息的力量,望我们共同把新疆民族乐器和兵团精神传承得更好。

图片

晨光洒满五家渠市,“卡拉”弹奏“热瓦普”歌唱家乡,祝福祖国。

古稀之年的“卡拉”独自生活,一把“热瓦普”似乎成了他生活的全部,他自学“热瓦普”,从最初的生疏到后来的娴熟,每一步都凝聚着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尊重与传承。每当晨光洒满五家渠市军垦公园,他总会拿起那把陪伴他多年的“热瓦普”,指尖轻拨,悠扬的旋律便如泉水般流淌而出,追忆过往,歌唱家乡,祝福祖国。

“我对新疆的了解和热爱,起源于这把‘热瓦普’,无论我走到什么地方,我都会把最美的新疆唱给你听。”卡拉说。





记者手记

“卡拉”用自己的人生诠释了音乐无国界、无民族之分的真谛。他通过一把“热瓦普”,将各民族文化交融在一起,增进了彼此之间的认同和了解。

同时,“卡拉”用音乐传递正能量,弘扬兵团精神,为新疆的繁荣稳定和文化交流作出自己的贡献。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也祝愿“卡拉”继续用“热瓦普”的琴声讲述兵团人的故事,用音乐传递爱和希望。



注明来源 违者必究

全媒体记者杨  超 樊守成 张雪晶 晁嘉晨 韩海鹏
编   辑:周婷婷
一   审:张新慧
二   审:孔德华
终   审:牛宏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