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语文教材变化大?专治不读书?|专访中国中小学语文统编教材总主编温儒敏

全文2652字,阅读约需8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2024年秋季,中国中小学一年级、七年级学生将开始使用新修订的语文统编教材,其他年级将于明后年陆续铺开使用。

02温儒敏,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中小学语文统编教材总主编,表示新教材旨在兼顾改革和加强综合性、实践性,同时照顾到中国的国情。

03然而,部分网友对语文统编教材提出争议,认为其难度较大,可能扼杀学生的兴趣。

04温儒敏回应,教材的难度系数是有讲究的,根据全国范围取中等稍微偏上的水平,同时高考题的设计也是基础题和选拔题相结合。

05事实上,一线教师对小学、初中版本的教材反应很好,认为这套教材非常好。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图片

温儒敏,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中小学语文统编教材总主编


图片

2024年秋季,中国中小学按照新《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一年级、七年级学生开始使用新修订的语文统编教材,其他年级将于明后年陆续铺开使用。网络上,对于语文统编教材争议不断……


吴小莉对话温儒敏

10月18日晚20:30

凤凰卫视中文台首播





专访温儒敏







网友们对语文教材提的意见,

主编们看了么?

很多意见它是不能成立的,是炒作……比较多的矛头对向我:“这老头子怎么还不退休,中国人都死光了?”


吴小莉:作为总主编,您在2017-2019年参与高中语文统编教材编写,您说这是您一生当中做的最困难的事情。

温儒敏:有个新课标——《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它比较理想化,要用一些新的学习模式。但实际上高中的时间很短,三年里最多两年上课,第三年就复习了,而90%的学生还是要参加高考。所以我们认为要做到兼顾,既要改革,加强综合性、实践性,同时也要照顾到中国的国情。

还有各方面的专家、上面的要求,这版教材要过很多关,因为是统编教材,需要求得一个最大的共识。

吴小莉:那您的“如履薄冰”,是什么?

温儒敏:我们编教材的过程都是保密的。统编语文教材网上经常会炒作,平均一个月、两个月就会炒作一次,全民狂炒,因为谁都可以提意见的。

吴小莉:那这个意见你们后来会听取吗?

温儒敏:很多意见它是不能成立的,但要炒作的话,必须要应对。

吴小莉:您又是总主编

温儒敏:那就更挨骂了。

吴小莉:所以炒作的时候,基本矛头都对向您是吗?

温儒敏:比较多的对向我,“这老头子怎么还不退休,中国人都死光了?” ,是吧,什么样的都有。

吴小莉:那对于炒作,通常是会听专家的意见多,还是也会听听网友的意见?

温儒敏:网友的意见也要听,可能他不了解情况、不专业,这都可以理解的,但有很多是炒作的,它会给公职人员,特别是给政府部门相当大的压力。

吴小莉:所以你们要去解释?

温儒敏:我们是学者,相对来说,还没有那么大压力。譬如我们选的课文里面有科幻小说,有儿童角度的一些科学小品文,这些是非逻辑性的,它不一定有科学性,可能有些院士看了以后,说你这个不可能、不合适,我们就要给他解释,什么是儿童文学,为什么对儿童来说,它是可能的。要做大量协调的工作。

吴小莉:后来被接受了吗?

温儒敏:有些接受,有些不能接受。实在不能接受的,我们只好妥协了,或者就删掉了。譬如说《哈利·波特》,我也读过,我的外孙女也读。

吴小莉:我也是《哈利·波特》迷,而且是一本一本出、一本一本追着看的那种。

温儒敏:我觉得非常好啊,我们在编初中语文教材的时候,曾经把《哈利·波特》和刘慈欣的一个作品也选入了课文。

吴小莉:结果呢?

温儒敏:《哈利·波特》在这次修订的时候被砍掉了,以前是有的,刘慈欣的一篇科幻作品——《带上我的眼睛》留下了。


统编语文教材被称作“专治不读书”

阅读量这么大,学生能理解吗?

一些经典作品,希望中学生、小学生就懂,是不可能的,只是要求他们有所接触、有所感知、有所了解,也许要通过他们以后人生的发展、人生的经验,去补充、去丰富、去感悟它……

吴小莉:这次统编的初高中语文教材,有人形容叫做“专治不读书”,您觉得达到这个效果了吗?

温儒敏:应该说比以前好一点。因为现在高考也在改革,有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里又分为应用类、文学类等等,它所涉及的面是非常广的,如果光做题不读书,阅读能力跟不上,就应对不了。

吴小莉:大家又问了,高考范围这么大,您也强调要整本阅读,需要整本阅读的书的选择标准又是什么?这些书是高考可能会考的内容吗?

温儒敏:基本都是经典的、具有社会共识的一些书才会指定必读,书目是非常严格的。至于高考是不是要考整本书阅读,在有些题中会有所反映,比如说《红楼梦》,不会考你对《红楼梦》的研究有多么深,它只是大概来考察你有没有接触过,对它有没有理解,出的题是比较活的。

吴小莉:高中教材要读《红楼梦》,学生们可能读不懂,为什么还要让他们去读?

温儒敏:既然是经典作品,它必然和普通读者,特别是年轻读者之间会存在隔膜,像《庄子》、《论语》,这些经典作品,希望中学生、小学生就懂,这不可能的,只是要求他们有所接触、有所感知,作为一种知识有所了解,也许要通过他以后人生的发展、人生的经验,去补充、去丰富、去感悟它。

吴小莉:是否担心孩子们读了之后,觉得都像《红楼梦》这么难读,以后觉得经典作品都不好读了?

温儒敏:完全可能。不可能要求所有的人都喜欢经典作品,它作为一个素养,我们的要求是兜底,并不要求学生有多高深的了解,那是不现实的,这是为了我们整个国家国民的基本素养、基本能力。

图片


古诗词里的一些字读音改了,为什么?

古代并没有统一的古音,各个朝代的读法都可能不一样,古代也没有普通话……

图片

温儒敏:最近炒作的,古诗词里有一些读音,以前有古音,现在要统统改为今读。

吴小莉:但是古音有古音的道理呀?

温儒敏 :古音它有道理,押韵,在一首诗里,可以注明它读的古音是什么,但注音的时候,还是要注今读。

吴小莉:那久而久之,到了下一代可能都不知道古音了。

温儒敏:那不奇怪,因为古代人他也不知道,要不怎么有训诂学。现在普通话的读法,是中国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规定。如果都是注古音的话,那一首诗里面,你不知道古音还有很多。古代并没有统一的古音,各个朝代的读法都可能不一样,古代也没有普通话,像是洛阳音或是陕西话,和广东读法就完全不一样。作为初等教育,还是要今读,老师可以去说,古音也可以这样读,比较押韵。

图片


语文教材又深又难,

到底是提高兴趣还是扼杀兴趣?

深浅的问题,只能求一个共识。同一个水平,城市里的好学校觉得浅了,农村又觉得深了……

吴小莉:网友有问题想问您,他说:“现在的语文教材又深又难,比30年前、20年前的教材难多了,要求也高多了。又深又难的语文教材,到底是为了提高孩子的语文兴趣,还是扼杀兴趣?”

温儒敏:也不能说现在的语文又深又难,确实有些小学课文是难的,但教学上要求“难文易读”、“深文浅读”。比如说小学选了一篇鲁迅的作品,其实很难,但是只要求学生有所接触、了解,有个初步印象,并不列入考试。它的难度系数是有讲究的,不是说专家几个人“捏估”一下,是有课标要求的,而课标是根据全国那么大的一个范围,取中等稍微偏上的水平。

譬如说,取一个普通县里的普通中学的水平,比这个水平稍微高一点就可以了。但这种高度,对于像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一些很好的学校,觉得浅了,但对农村来说又觉得深了。所以这个深浅的问题,只能求一个共识。那你看看高考题,比现在教材难多了

吴小莉:那这些高考题,是不是都从教材里出的呢?

温儒敏:不是。只有一部分是靠教材。

吴小莉:那学生们要读的东西好多啊?

温儒敏:必须要难度更大才有选拔。所以高考题的设计,有些就是基础题,送分的,大家基本上都可以做,但小部分题,只有非常聪明的孩子才能做。所以我们是做过调查的,而且要经过试教,像这版教材的修订本经过了6个省市100多个学校的试教。

吴小莉:一线老师的反应是如何?

温儒敏:反应很好的。小学、初中的教材,都得到了第三方调查,85%以上的教师都是认为这套教材非常好。高中的没有做调查。

吴小莉:小学、初中的版本在审议的过程当中,两次进了中南海汇报,有没有印象比较深刻的指示?

温儒敏:有二十多个部委的领导参加,一个是政治把关,然后提一些很细腻的意见,管海洋的、管民族的、气象的等等,各方面都要去让他们挑错的。中央领导在有关批示中指,统编教材,叫“此乃铸魂工程”。

图片

图片


制作人:韩烟
编导:穆媛
编辑:金芃

今日视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