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鸿祎:我是坚定AI鼓吹者,但不认同OpenAI超级智能

全文1433字,阅读约需5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360董事长周鸿祎表示,虽然AI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但超级智能的概念并不值得认同。

02他认为,AI应该朝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如在垂直领域超过人类,但不构成取代和失控风险。

03然而,周鸿祎担忧OpenAI试图打造的宇宙超级无敌、通用型超强人工智能,可能会被人类顶礼膜拜,但也为人类被AI控制埋下隐患。

04他建议,AI创新应关注如何利用现有技术赋能具体场景,提升传统企业生产效率。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图片

360董事长周鸿祎是“坚定的AI鼓吹者”,但他并不认同“超级智能”。

在今日下午的新浪新闻探索大会上,周鸿祎在一场对话中提到,自己“第一次接触大模型的时候,第一个反应是:智能性绝对是一个巨大的突破,虽然还有很多美中不足,但是用发展趋势看, AI不像区块链、Web3、元宇宙,只是一个技术创新或概念,它应该和人类历史上的工业革命、电气革命和信息革命在一个量级上。”

尽管AI技术在落地应用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他认为,前一段时间OpenAI的举动把业界都引导到一个误区里。

不久前OpenAI CEO 奥尔特曼(Sam Altman)罕见地发表了一篇长文博客,标题为《智能时代》(The Intelligence Age),他称AI 将成为解决难题的工具,帮助我们构建新的支撑结构。人人拥有一支 AI 团队将成为可能,能够提供个性化指导和创造。他还预测,超级 AI 有可能在未来几千天内完成。

“好像全世界要集中巨大的算力、能源,做一个宇宙超级无敌、万能人工智能,啥都懂,啥都能干,全方位超越人类,人类需要顶礼膜拜,这个思路我并不认同。”周鸿祎说道。

他说,这有点儿像当年IBM刚把电脑造出来的时候,时任IBM公司董事长的沃森放出豪言说“全世界对计算机的需求量总共可能只有5台。”但时间证明,IBM的超级电脑并没有引发工业革命,反倒是后来像个人玩具一样的PC进入千家万户和百行千业,引发一场工业革命。

因此,他认为,业界不能光看到技术创新,AI如果在中国真正引发工业革命,就一定要把它从“原子弹”变成“茶叶蛋”,要把AI拉下神坛,走一条和OpenAI不太一样的路。换句话说,就是怎样把AI成本做到很低,让每个企业能够结合使用AI,如果能做到这一点,AI不会摧毁所有的行业,AI会重塑所有的行业。

与他对话的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白重恩则提到,AI的落地应用一方面是为人类赋能,做事效率更高,AI更好地发展;但也有可能是对人的替代,是不是硅基能比碳基更好?“希望我们大家有所选择,更多地去做赋能,少去做对人的生命意义的替代,这可能是我们最终的需求。”

在白重恩说到替代和赋能时,周鸿祎的手不由自主地摸了下话筒。他回应了关于AI是否会失控的担忧,认为AI对人类产生意识的原理没有摸索清楚,目前大模型只用软件模拟人大脑一部分工作原理,而且效率特别低,所以AI再继续发展下去不一定会产生意识,大家短期内不用特别担心。

对于AI的未来发展方向,周鸿祎提出了自己的见解:AI应该朝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专业化的AI能够在垂直领域超过人类,但不会对人类构成取代和失控的风险。例如, DeepMind公司的Alpha Go只能下围棋,AlphaFold只能研究蛋白质折叠,最近AlphaChip用于智能设计芯片,这些AI都在各自的领域内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并没有威胁到人类的整体地位。

事实上,从智能座舱到自动驾驶, AI已经正在重塑汽车行业。周鸿祎提到,只要有正确的方法论,特别是像中国这样拥有复杂而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多样化需求的市场,如何利用AI赋能具体场景,直接提升传统企业的生产效率,这可能是AI创新真正落地的关键。

相反,周鸿祎反对OpenAI那种试图打造一个宇宙超级无敌、通用型超强人工智能的想法。如果真的有这样一个超级智能无敌的AI存在,它可能会被人类顶礼膜拜,但这也为人类被AI控制埋下了隐患。他担心,如果这样的AI被定位在神一样的高度,它发出的任何指令,人类是否应该服从?这无疑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周鸿祎还透露,自己最近去了一趟美国,在与硅谷的一些专家交流时了解到,OpenAI自己也碰到了瓶颈。他们发现,Scaling Law(尺度定律)似乎并没有奏效,即使投入了大量的算力和数据,“弄来一百万块卡”,“把人类该用的数据都用完了”,也没有像想象中那样就自然打造出一个超级智能无敌的AI。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