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曝光量超过4亿,连演8城场场爆满,“现象级”舞剧《天工开物》昨晚在上海文化广场完成3场演出。这部舞剧将被称为“十七世纪百科全书”的《天工开物》和“大明理工男”宋应星的人生展现得淋漓尽致。
据悉,此轮在上海的演出还吸引了来自全球27个国家的外交官及家属近百人组团观看,共同感受一场“华流即顶流”的文化盛宴。
会“飞”的“大明理工男”,火了
舞剧《天工开物》以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及其同名著作为题材,以“赶考”“著书”“山河”等篇章为线索,讲述了宋应星在科考6次落榜后,潜心研究中国古代科技工艺的经历。
全员会“飞”的阵容让舞迷趋之若鹜。扮演青年宋应星的是北京舞蹈学院青年舞团演员吕科镝,他的舞蹈刚劲有力又极具柔韧性,超强的身体控制力使得他的每个动作都轻盈飘逸,让观众惊叹:“他真的会飞!”凭借非凡的舞台张力,他所饰演的宋应星迸发出磅礴的生命力。他谢幕时的翻身跳硬控观众5秒,这个片段也在网络平台流传。
事实上,会“飞”的不只吕科镝。老年宋应星的扮演者马蛟龙,是坐拥百万粉丝的舞蹈博主。作为北京舞蹈学院青年舞蹈演员、教师,他曾摘下“荷花奖”金奖,并在巴黎、伦敦等地为外国友人普及中国古典舞。他不仅舞技高超,表演也贴合人物内心,让人在感受“摆脱地心引力”的同时彻底“入戏”。此外,饰演哥哥宋应昇的演员刘敬、饰演好朋友涂绍煃的演员姚亮,也都身怀绝技。
中国的《天工开物》被达尔文等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作者宋应星亦被视作“中国的狄德罗”。他的前半生顺应着潮流努力科举入仕,可苦考六次一无所获。之后,他挣脱思想藩篱,勇敢摆脱科举“内卷”,用行动证明了人生是狂野,并不只有一根轨道。
古代工艺百科全书,“活”了
“物自天生,工开于人。”舞剧《天工开物》通过舞蹈、影像和现代科技的结合,让《天工开物》这本记录古代科技与工艺的百科全书“活”了起来,观众仿佛穿越回了三百多年前,见证宋应星如何在乱世中隐遁著书,以书为帆,将中国智慧传播四海。
导演陆川通过舞台之美、服装之美、音乐之美、影像之美、装置之美、工匠之美、科技之美、大地之美,定义“明制美学”的舞台呈现。舞美设计方案参考大量史料,通过对明代画卷、建筑、器物、服饰、家具等资料的研究,呈现明制美学特征。
原书中123幅白描绣像的插图,是典型的明代版画特点,成为贯穿全剧的美学元素,呈现出震撼的舞台效果,整体风格兼具内敛和巧妙。服装设计参照明代中晚期的服饰特点,农夫工匠的服装设计灵感源于“中国第一陶”江西万年出土陶器的花纹,兼具原始的生命力与行业特点。音乐创作上,采集大量劳作的原始声音素材,剧中能听见打铁、抽拉风箱、稻浪、浇筑、耕作、劳动号子、织丝的声音,简朴又传神。
此外,电影手法融入戏剧,写实与写意,虚与实的结合体现在舞台的多处细节中。舞台前后双层纱幕,象征着宋应星逆行世间的空间,将舞台的实景与电影的虚幻和代入感融为一体。陆川说:“宋应星不仅仅是一个科学家,更是一位哲人,他的精神和思想至今依然对我们有启发意义。”
(新民晚报记者 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