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企业纷纷跨界研发人形机器人,能否像“造家电”一样“造人形机器人”?

全文1443字,阅读约需5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家电企业如美的、海尔、格力等纷纷涉足人形机器人领域,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研发。

02人形机器人被视为智能家居的拓展和延伸,同时也在提前布局庞大的养老服务市场。

03专家认为,大模型的落地应用是家电企业跨界的一大推动因素,降低了人形机器人的技术门槛。

04然而,家电企业造机器人的前景仍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低端产品市场已饱和,高端产品技术门槛高,短期难以落地。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央广网北京10月28日消息(记者吕红桥)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环球新财讯》报道,继前些年的造车热之后,家电企业又开始跨界了。美的、海尔、格力等多个家电巨头目前已经通过不同途径,涉足人形机器人领域。从家电到新一代人工智能,有人说这是发现了“新大陆”,也有人说这是掉进了“巨坑”。那么,家电企业这样跨界经营的前景究竟如何?
市场信息显示,多个家电巨头跨界进入了人形机器人领域。美的集团正探索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的研发及应用,过去的5年时间,研发投入近600亿元,主要集中在AI等基础研究领域。海尔智家通过收购与合作等方式开展机器人相关业务,发布了国内首款面向家庭场景的人形机器人“夸父”。格力电器日前成立新公司,业务涉及智能机器人、汽车零部件等。格力金投也参股了人形机器人及相关产业链企业。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检测所副所长兼认证中心副主任肖鹏向记者证实,这几大家电巨头的确正进入人形机器人领域。
肖鹏说:“我知道的是海尔、美的和格力在做,为什么要去做?因为他们在做智能家居,万物可以连起来,人形机器人其实天然被涵盖在家居的环境和场景里边,这个是未来的一个挺大的增长点。因为现在比如单身人群、老年人群(在增加),所以未来产品的市场前景非常好。”
也就是说,家电企业把人形机器人作为智能家居的拓展和延伸。同时,在老龄化加速的背景下,这也是在提前布局庞大的养老服务市场。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刘刚认为,此外,大模型的落地应用也是家电企业跨界的一大推动因素。
刘刚说:“人工智能大模型可以通过训练让机器人具有人的思维和决策能力。技术进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推动因素。人形机器人现在由于大模型的作用,它的门槛大大降低了。过去要做一个人工智能的模型来渲染,那是很难的。现在有了大模型以后,只要有接口接进来,对它进行训练就可以了。”
而对于家电企业造机器人的前景,目前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家人形机器人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人形机器人也有低端和高端之分,低端产品以迎宾、导览、导购等功能为主,目前这块市场已经饱和。而像特斯拉、Figure AI、波士顿动力等公司的人形机器人都是高端产品,这种产品的技术门槛非常高,要求企业在软硬件方面和各学科门类都有顶级的研发和集成能力。目前,人们看到的相关展示都有人类的强干预,相关产品还很不成熟,短期难以落地。
该业内人士认为:“目前比较成熟的人形机器人,它的手臂是没有支撑力的。像叠被子,除非每一条被子都是一样,或者每一件衣服都是一样的,这样的话这种程序才能执行下去,而且每一件衣服的尺寸大小可能都得一样。它的技术含量非常高,是最难落地的。”
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有的家电企业多年前就收购了海外顶尖工业机器人企业,已经不算纯粹的跨界。而且家电巨头已经广泛使用了工业机器人,有很强的制造优势,可以像造家电一样规模化制造人形机器人,大幅降低产品成本和价格,进而激活市场需求。
刘刚说:“把人形机器人拆开以后,除了软件之外,有很多硬件,比如线缆,要求柔性非常好,这也都是没问题的。包括它关节的生产,无非就是加工精度增加,比如要用到六轴机器人来做,这都是制造企业的强项,他们就需要把制造能力迁移到新的行业。我觉得软硬件技术体系的发展随着应用市场有规模,迭代会加快,最终不一定真的像人形,但是它的服务能力是可以的。”
肖鹏则表示,看好家电企业这一跨界举动,但企业究竟能做出什么样的产品,还有待时间检验,“可能做出一个价格比较合适的东西,就普及开来,市场占有率一旦有了,消费者认知一旦建立起来了,那就是他的优势了,没有技术可以合并并购。也有可能是技术驱动型,他有一套很好的算法,可以卖得很贵,大家愿意这个价钱买单,有一定认知以后再下放一些更便宜或者技术含量相对少一些的产品,分层级去推进。每家我们都去鼓励他去做,但是哪家能做出来不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