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14日,我随全国台湾研究会同事参观暨南大学校史馆。归来后翻检旧藏、旧稿,并向福建学界友人访求得到《福建省各级政协文史资料咨询指南》(我旧藏有此书之一编和续编,多年前赠给某君矣)。经仔细整理,得暨南大学涉台校史资料及该校建阳时期校史资料线索若干条。
我从张连的故事说起。张连(1919—2017),原名林绿竹,福建安溪人。1939年10月,张连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中共党组织决定派张连到暨南大学(战时校址在福建建阳)从事地下工作。是年,张连考入暨大。张连在暨大的战友里有台湾彰化人郑晶莹,同班同学里还有三个台湾学生。1946年11月,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教育处选派的14名台湾公费生入学暨大(战后校址迁回上海)。在张连、在中共地下组织影响下,这14名台湾公费生全部倾向革命,部分参加革命。暨南大学台湾公费生杜长庚回忆说:“在(暨南大学)学生运动中,我还认识了地下党员林绿竹(张连),经他介绍认识了当时在《大公报》工作,解放后曾任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副主席的李纯青。他让我们这些学生在他家听解放区邯郸广播,将《群众》《民主》等刊物借给我们看,还常留我们吃饭(李纯青是台湾台北人,1934年入党的中共地下党员)。郑晶莹,幼年时离开台湾到福建,这时也在暨大学习。虽然她比我小一岁,但像姐姐一样帮助我们这批公费生”;又说:“(1947年)9月,我回到台北,收到上海校方来信,说我已被开除学籍。这时林绿竹(张连)也在台北,我去看他,他说也被开除了。他建议我回上海找暨大中共地下党的同志”。2003年8月11日,杜长庚还写信向张连报告暨南大学台湾公费生的下落。暨南大学台湾公费生徐萌山后来是台盟总部秘书长。“文革”期间,张连还曾经到台盟总部(地址在北京大甜水井胡同11号)找徐萌山“避难”。
台湾光复初期,受中共闽西南白区党组织委派,张连先后偕同暨南大学某同学和助手庄牧两度入台,出色完成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的秘密任务。
1947年9月18日,张连在台南主持“台湾工委”(隶属于中共闽西南白区党组织)成立会议,该“台湾工委”下设台北、台东、台南、新营、高雄和台南南鲲鯓小学等6个支部。“台湾工委”遭受破坏时,张连积极组织撤退和营救工作。张连和庄牧终于从台湾梧栖港(台中港)登船撤回大陆。
《福建省各级政协文史资料咨询指南》一编(1994年编印)、续编(2003年编印)记有《建阳文史资料》《莆田文史资料》有关暨南大学建阳时期的文史资料篇名8种:
1.暨南大学在建阳 徐汝瑚 《建阳文史资料》第2期 第29-39页;
2.暨南大学在建阳的情景 白文 《建阳文史资料》第7期 第1-9页;
3.暨南大学在建阳轶闻 范家震 《建阳文史资料第13期第94-98页;
4.抗战时期就读“暨大”回忆 王文天 《建阳文史资料》 第13期 第98-102页;
5.暨大莆仙同学在建阳的进步活动 林祖岳 陈方《莆田文史资料》第18期 第21-25页;
6.解放前夕暨大学运中的莆仙籍同学 丁树元 《莆田文史资料》第16期 第11-26页;
7.暨南大学莆籍学生名录 蔡金耀等 《莆田文史资料》第24期 第129-132页;
8.暨南大学在建阳
刘建 《莆田(市)文史资料》第2期 第210-216页。
1942年7月,暨南大学(当时校址在福建建阳县)文学院许杰教授应《前线日报》(当时社址在福建建阳县)《战地》副刊编者叶家怡的约请,在建阳县主编《文艺评介》双周刊。《文艺评介》,1942年7月创刊,1945年9月终刊。主编许杰,战地图书出版社(建阳县童游街)出版。《文艺评介》的撰稿人有:禁果、桑子、欧阳徵、纪渊、杜重、梦海、司徒骏、左蕙、江草、赵宁、驮重、林飙、叔龙、白盾、林晴、陈实、张罗、易湘文、安侠等。《文艺评介·发刊自白》(许杰作)宣称:“《文艺评介》的出版,在东南的这一个角落里,还可以说是第一遭”,“文艺战地的第二个战场应该是文艺批评,却正如配合着世界大战的形势、打倒轴心法西斯国家的第二战场的建立,同样是社会文化运动的一个支流,甚至是一条主流,而社会文化运动却是整个民族解放战争中的一条有力的战线。在这整个的民族解放运动的战争过程当中,文化战线是应当而且早就配合着军事行动、经济斗争,而且是作为他们的支持和主力而展开了文艺斗争的”,“正如每一个国民、每一个青年都是民族解放运动的民族战士一样,每一个文艺青年,每一个文艺工作者也同样的都是文艺战线上的战士,只要你能有一分力量,拿出一分力量,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便算尽了战斗的最大责任”。
1945年年9月,许杰从《文艺评介》选出35篇文章,编为《蚁蛭集》,交由战地图书出版社出版。许杰在《蚁蛭集·序》中宣称:“文艺批评运动,是文艺运动中重要的一环,我们要展开东南文艺运动,同时也要展开文艺批评运动,因为文艺是一种斗争的武器,而文艺批评则更是一种斗争的武器”。《蚁蛭集》所收文章中,《论现阶段的白话文运动》、《血腥中的梦幻——评陈铨的〈金指环〉》、《略谈文艺与政治之关系及其形式问题》、《论新诗大众化的形势》、《评碧野〈奴隶的花果〉》等,值得研究者注意。
1945年10月25日,周宪文著《台湾经济史》“初稿大体完成,且已择要发表”。周宪文于1935年任国立暨南大学经济学教授兼系主任(后任商学院院长)。1941年5月,周宪文受暨大委派赴福建建阳筹设分校,并任分校校务委员会主任。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暨大总校从上海迁往建阳与分校合并,周宪文仍任暨南大学商学院院长。抗日战争胜利后,受台湾省行政长官陈仪电邀,赴台任台湾省立法商学院院长。
上记资料和资料线索,或可供暨南大学校史馆工作参考。
本文作者汪毅夫 全国台湾研究会会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