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一场别开生面的重庆文学公开课——“公众考古与地方文化自信”活动在重庆书城成功举办。此次活动也是重庆渝中区青年作家扶持计划的一个内容,共同探讨公众考古与地方文化自信的建设。活动由重庆市作家协会、渝中区委宣传部、渝中区文联等主办。
分享会现场(主办方供图)
公众考古,作为考古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强调的是考古学与公众之间的互动与联系。它打破了考古学的神秘面纱,让更多的人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和了解考古工作,从而增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和对历史的尊重。
《访古记》作者强雯是中国作协会员、渝中区作协主席。活动伊始,强雯首先分享了创作此书的动机和意义。她表示,对文物的热爱和耐心一直隐藏在多年的创作之中。通过寻访四川、重庆等地的文物文博单位和文物保护单位,她以个人化的视角解读了文物之间的关联,如青铜泡、青铜尊、爵、摇钱树、省油灯等,进一步挖掘了地方文化史。同时,她也通过文物寻访重新审视了史记、华阳国志等古代名著,认为文物与文学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相互辉映的关系,这些也成为她写作的契机和持续的动力。
她提到,博物馆是常看常新之处。大到中国国家博物馆,小到永川博物馆忠县博物馆、泸县石刻博物馆,都能发现其中纵横交织的文明史。
据介绍,《访古记》是一本具有独特人文视角的泛考古随笔。作者以理性而细腻的笔调,书写4年间走访多地各级博物馆、文保单位过程中的感想。全书共36篇,每篇配以丰富的文物图片,分“重器与文玩”“小城一浮梦”“小技艺大美丽”“天地玄黄”等系列,其中以散布乡野、得到关注和保护较少的文物为重点,记录的实体有国家重点博物馆、文保单位如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等,也有地市级博物馆、文保单位如七星岗金刚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