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古琴31张 三峡博物馆连续8年奏响“山水琴音”

央广网重庆10月28日消息(记者陈静 实习记者程梦凡)弹一曲《阳关三叠》,道尽送别友人的离愁别绪,听一曲《广陵散》,在激昂的旋律里细细品味愤慨不屈的浩然之气。10月27日,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举办“山水琴音——走进古琴文化”主题讲座,记者在现场了解到,目前,三峡博物馆共收藏古琴51张,持续8年举办古琴培训班,培养学员上万人次,为传承古琴文化作出重要贡献。
图片
讲座现场(央广网发 程梦凡摄)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作为一座集收藏、研究、展示、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一直致力于古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据了解,博物馆共收藏古琴51张,自唐代以来的年代序列完整。在全国博物馆界,三峡博物馆收藏的古琴数量名列前茅,成为研究古琴文化的重要宝库。为了更好地传承古琴文化,三峡博物馆已持续8年举办古琴培训班,先后培养学员12160人次,年均开设古琴培训班30班次,根据学员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开设启蒙班、初级班、中级班,让参与学员在理论探究、指法练习、琴曲弹奏等技艺实践中学习专业知识,掌握古琴弹奏的基本技法。
图片
现场进行古琴曲目表演(央广网发 程梦凡摄)
活动现场,来自四川音乐学院的李妮莱老师为观众带来了题为“古琴传承的回顾与展望”的精彩演讲。随后,李妮莱、张毅两位川渝青年琴家共同演绎了《流水》《广平沙落雁》《阳关三叠》等十首经典曲目。
“古琴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音乐形式,是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李妮莱老师在演讲中提到,她相信,通过古琴艺术的展示和传播,可以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尊重,促进文化的多元融合和发展。
古琴,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承载着深厚的文化传统和历史意义。2003年,古琴艺术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二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成为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瑰宝。
记者还了解到,目前三峡博物馆正推出第三十三期成人古琴启蒙培训班,面向广大古琴爱好者招生,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培养更多热爱古琴艺术的人才,为古琴文化的普及与推广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