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期上市辅导、4年未有新融资,收钱吧上市之路不明朗

作者| 芳芳

来源 |  新经济观察团

图片

近日,知名聚合支付领域头部公司——上海收钱吧互联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收钱吧”)完成第十三期上市辅导工作,中金公司为其辅导机构。

图片

实际上,从上海证监局首次公开收钱吧上市辅导备案至今,已接近四年光景,其上市之路一直是业界关注的焦点。这四年,收钱吧在业务拓展和技术革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其进入资本市场的道路却依旧充满不确定性。

一方面,支付领域强监管加剧,金融监管政策的不断调整和完善,对于支付行业的合规性要求越来越高,这无疑增加了收钱吧上市的难度;另一方面,支付领域红海一片,如何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保持持续增长和技术优势,吸引投资人和用户的关注,都是收钱吧要持续面度idea问题。

公开资料显示,收钱吧成立于2013年,公司致力于为中国数以百万计的小微商家提供便捷的收款解决方案。2014年底,收钱吧正式上线运营,迅速开辟了移动支付市场的“一站式收款”新时代。这一创新模式简化了商家的收款流程,同时也提高了消费者的支付体验。

随着市场的逐步成熟,收钱吧不断优化其产品和服务,推出了包括“收钱吧扫码王”在内的多种智能收款设备。这些设备不仅支持多种支付方式,还集成了语音播报等功能,极大地提升了商家的运营效率。

除了硬件设施上的不断创新,收钱吧还在软件解决方案上不断探索。短短五年间,收钱吧的产品线从单一的收款工具扩展到了涵盖财务管理、营销推广、会员管理等全方位的服务体系,满足了不同规模商家的需求。特别是针对疫情期间线下商业受到冲击的情况,收钱吧凭借强大的研发能力和快速响应市场的能力,继续保持着业务的增长势头。截至目前,收钱吧已在北京、广州、深圳、杭州、重庆、武汉、长沙、成都、南京、福州等全国约50个城市设有分公司,全国服务团队人数超10000+人。

但在飞速扩张的同时,收钱吧也面临着不小的发展困境。首先,收钱吧并没有持有《支付业务许可证》,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非银支付牌照。作为一家聚合支付平台,收钱吧主要是通过与拥有支付牌照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如微信支付、支付宝等)合作,为商家提供一站式的支付解决方案。这意味着收钱吧是一家“第四方支付”公司,自身并不直接从事资金的清算活动,而是作为一个中间平台,整合多种支付方式。

根据现行的监管规定,聚合支付(或称第四方支付)企业并不强制要求持有支付牌照,因为它们不直接涉及资金的存储与结算。然而,尽管不需要支付牌照,这类企业仍需遵循相关的金融监管要求,并确保其业务运作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

与此同时,收钱吧还面临着“条码互通”带来的发展危机。收钱吧赖以生存的聚合支付,本身是通过二维码或APP聚合不同的支付渠道(比如支付宝、微信支付、银联云闪付)。但在“条码互通”后,支付平台本身无需再通过中间商,也就是收钱吧这样的角色进行操作,即可完成支付,收钱吧的市场地位势必会受到动摇。

雪上加霜的是,受利于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争夺线下移动支付市场,收钱吧此前过于依赖双巨头百亿级级别的巨额补贴。但在淘宝于9月12日开始接入微信支付后,双方的争夺战正在逐渐走向和解。这对于收钱吧而言,并不是一个好消息,除了补贴缩水,其作为中间商的角色功能也会被日益弱化。

图片

天眼查信息显示,收钱吧自成立以来,先后经历过5轮融资,其中不乏兰馨亚洲、恒生电子、中金资本等知名投资机构。但在2020年8月完成最近一轮战略融资后,收钱吧已近4年没有再启动新的融资规划。从公司急于IPO的态度来看,其对资金的渴求正在不断增长。

股权方面,辅导备案情况显示,收钱吧实际控制人为创始人陈灏,目前担任收钱吧董事长,持股比例达到20.28%。此外,收钱吧持股5%以上的股东还有成都电科鹰熊创业投资中心(有限合伙)(持股35.56%)、上海喔噻投资中心(有限合伙)(持股8.65%)、SVVIHK I Limited(思维创投壹号有限公司)(持股5.21%)。

可以看出,收钱吧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仍需要应对来自市场、监管、技术和资本等多个方面的挑战。如何在保持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克服这些困难,将是未来发展的重要课题。

*声明:新经济观察团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构成任何建议。原创文章未获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