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厚丨艺术媒介成功融合 有效放大审美能量

图片

杂技剧《战上海》一经亮相,因很好地诠释了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而广受好评,成为海派文化的品牌之一。随着全国巡演之路的开启,该剧从上海先后走过了保定、大连、武汉、北京、合肥等诸多城市,最远的地方要数新疆喀什,足迹遍布大江南北,让更多人感受到了上海杂技艺术的创新理念和上海的红色文化魅力。本月,该剧又作为“与时代同行 与人民同心”——上海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剧目亮相。

杂技戏剧化

杂技,作为传统曲艺的一个门类,一向以单纯的惊险表演吸引着观众。然而,上海杂技团使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在新时代中与时俱进,发挥出全新的艺术魅力。这就是运用杂技语言叙述一段上海解放的革命故事,用戏剧情节展现1949年5月,解放军战士在上海地下党的协助下,同国民党进行最后的浴血斗争。

《战上海》分为八场,设置了两条情节线。主线是以江华为首的解放军某部连队,从上海郊区外围突破,进入市中心黄浦江外白渡桥,正面与负隅顽抗的国民党军队展开交火与血战。副线是以我党地下战线共产党员白兰为代表,在国际饭店与国民党特务巧妙周旋、智取情报。两条情节线交叉进行,环环紧扣。反派人物张牙舞爪、步步紧逼,双方较量十分激烈。到了第八场迎接黎明,两条线交集在一起。为了保护上海电厂,在白兰等地下工作者的帮助下,江华与战友们一起与敌人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斗,以血肉之躯,抵挡住敌人一次又一次攻击,最终取得胜利。剧中还引入了传统杂技演出中的小丑角色——一个上海弄堂里的老太,这位由男演员反串的角色,为掩护白兰姑娘而与特务周旋的小片段,为全剧增添了几分谐趣。

图片

这是一部有故事、有情怀、有戏剧张力的杂技剧。全剧叙事脉络清晰,音乐与多媒体舞美设计不仅营造出规定情境的紧张气氛,也为烘托主要人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全剧还巧妙地穿插了江华与白兰的浪漫恋情,那是青春誓约,也是侠骨柔肠,为这部宏阔的红色叙事增添了世俗的温情与烟火气。以他们为代表的为“战上海、迎解放”而甘洒青春热血的光辉群像,象征着我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不屈的灵魂。

可以说,《战上海》不仅仅是关于上海的红色记忆,更是一部雄浑壮丽的史诗,是全体演职人员以高超的专业技能和充沛的激情,对革命先辈的深切缅怀与崇高致敬。

戏剧杂技化

《战上海》以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丰满鲜活的人物形象,在意向性杂技动作中展现出解放并保卫大上海的革命前辈的大无畏精神。编导把风起云涌的历史背景、上海有标志性特点的建筑与杂技、舞蹈贯通为一体,始终抓住杂技艺术的本体来展开故事情节,做到戏剧杂技化。

全剧从1949年5月13日上海解放战役打响开始。

黑漆漆的夜幕中,一群战士在江华连长的指挥下,在左右摇晃的梅花桩上腾空跳跃,时而翻身一跃接过战友扔过来的炸药包,时而冒着敌人的火力匍匐前进,在破损红旗的接力中,表现出战斗的激烈程度。

图片

紧接着,军队靠近了外白渡桥,黄浦江水滔滔,面对制高点上敌人的枪林弹雨,江华请求火力支援,却得到了保护建筑不许使用炮火的命令。难道年轻战士的生命不重要?有那么一刹那,爱兵如亲兄弟的连长江华闪过一丝杂念。不过,他马上就明白保护上海的高楼大厦就是保护人民的财产、保护600万上海市民的生命!于是一架由云梯变化而来的长长的绳梯从天而降,一个战士在绳梯上做着各种惊险的动作,以躲避高楼里敌人的机枪扫射,然而他爬到一半不幸牺牲了。战友们心如刀绞,为抢占制高点,更多的战士冲上去,八条绳梯一字排开,战士演员们一个个奋力往上攀登,在晃动的绳梯上掀身探海、翻越向上,一旦失手滑落,再重新往上攀爬。这里杂技技巧结合着舞蹈动作,整齐划一,营造出紧张的规定情境。绳梯摇晃着,甚至打着转,因为下面只有一位战士拼尽全力去固定梯子,这是拼毅力拼意志的时刻。

“雨夜飞渡”则是在倾盆大雨的黑夜里进行,战士们身披雨衣在象征壕沟、障碍物等高低不平的梅花桩上静悄悄地跨越,时而双人托举,时而单人跳跃,闪电中发现有四根桩柱倒下,于是战士们一个接一个凌空飞跃,在险象环生中完成了规定动作。

随着剧情的展开,还有演员们在掩体上的倒立、翻跟斗,蹦床,在行车顶上头朝下走路等各种传统的杂技技巧,来表现出战士们保卫上海发电厂的各种惊险场面,让观众看得心惊肉跳,由衷赞叹杂技演员的专业素质。

为表现江华、白兰的浪漫恋情,三组演员分别演绎了钢圈舞、托举倒立和空中飞人,恋人之间的浪漫爱情就像他们坚守在各自的战场,在刀尖上起舞。此外,反派人物的动作设计也同样令人刮目相看。八名饰演反派人物的男演员围绕一张桌子大显身手,高难度动作营造出这场戏的规定情境。

在各种惊险、刺激的杂技造型中,通过音乐音效、旁白、光影,演员富有表现力的杂技技巧和面部表情,再现出年轻的解放军战士在负隅顽抗的敌人面前,前仆后继,不怕牺牲的战斗场景。

图片

在戏剧杂技化的同时,魔术也被巧妙地植入到剧情之中。在一张硕大的指挥桌旁,只见淞沪警备区汤司令突然掀起一块布,一座上海发电厂的建筑模型出现在众人面前,他又一挥手,这一建筑模型竟然起火爆炸,又是那块黑布一挥,不仅灭了火势,连模型一眨眼也就不见了。在国际饭店“智取密件”一场戏里,则以“纸变玫瑰”、一群衣着鲜艳的舞女为掩护白兰的“换装术”等魔术表演,表现出地下党白兰在特务的眼皮子底下智取情报,以及在群众掩护下撤离的智慧与勇气。杂技语言结合魔术在戏剧情境中起到了或叙事或抒情或营造氛围的不同功能。

显而易见,当杂技与戏剧两个艺术媒介成功融合之后,《战上海》发挥了1+1>2的舞台视觉效应,展现出很强的审美性和教育性。作品由此大大突破了单纯的杂技表演,彰显了上海红色文化的现实意义。特别是全剧的尾声,一座人体丰碑造型出现在舞台中央,这是为上海解放而壮烈牺牲的江华和他的战友们,一只白色的和平鸽在少女手中翩然而至,使全剧得以诗意地升华,让人肃然起敬。上海,这座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更是一座英雄的城市,那一刻这一英雄丰碑的群像直抵人心。

  作者:刘明厚

文:刘明厚(上海戏剧学院教授)编辑:郭超豪责任编辑:邵岭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