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谋:意识理论基本处于形而上学阶段,科学性仍需大幅提升 | 读书IIT理论

*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讲席教授刘永谋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保留一切知识产权,侵犯必究。


图片

(美)克里斯托夫.科赫:生命本身的感觉,李恒威译,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24.


有一种说法,脑科学、神经科学、心理学领域搞意识理论研究的人,长期被视为误入歧途,或者干脆被认为是骗子或傻子。20239月,一百多位科学家联署公开信,将近二十年来广受关注的整合信息理论(IIT)批判为伪科学,便是这种说法的新佐证。

什么是IIT?它认为,意识的产生依赖于具有某些特性的物理结构,该物理结构的特性中一些因果联系可以计算,后部脑区与意识体验关系最为紧密。与之相对的全局神经元工作空间理论(GNWT)则认为,关键脑区位于前部脑区,只有成功进入全局工作空间的信息才能成为意识。

上述对IIT的批判,正式科学家试图对两种理论进行判决时发生的事情,即大家发现IIT的预测完全无法检验。大家知道,虽然自然科学标准歧义纷呈,但是可检验性至今仍是最为公认的试金石。如果科学不可检验,该项事业将陷入无法推进的实践停滞中。

美国神经科学家、加州理工学院教授科赫是IIT最强有力的支持者之一,他的《生命本身的感觉》一书的主旨便是为IIT辩护。但是,我看过之后,感觉没有什么辩护力。为什么?他的辩护是文字上的,或者说是“形而上学”的,并没有过硬的直接自然科学实验证据。

插一句,该书的翻译者李恒威教授翻译得很仔细,水平很高。这本书说哲学不是哲学,说科学不是科学,两种内容有“两张皮”的感觉。加上科赫毕竟是理工科教授,写作水平很有限。

科赫是如何为IIT辩护的呢?第一步首先提出意识体验说,即将意识归结为体验,即“意识是体验”。第二步再直觉归纳出意识体验说的5条公理或意识的5个根本属性,即:

总结来说,每一个有意识地体验都具备五个明确且不可否认的属性:每个体验都是为自身存在的、有结构的、富含信息的、整合的和缺点的。

第三步证明IIT很好地说明或契合这5条公理,所以应该支持IIT。其实,除了上面五条,他也提到意识的视角性和时间性两条。但是,在后面的论证中,他基本只谈前五条,可又宣称这五条公理已经完备。这是一个明显的bug,不知道科赫为何前后矛盾。

就算这五条已经完备,IIT与之切合,就说明IIT是对的,或者说是有发展潜力的吗?显然,这是有问题的。从逻辑上说,与这五条相一致的解释可能有无数种,最终要靠实验验证来判别。

从理论和公理到可检验的推断,中间有很多的对应规则或桥梁规则。比如,“意识是体验”不可能直接检验,如果加上“有体验就会怕疼”,就得出“意识体怕疼”的可检验推论。从逻辑上说,任何抽象理论,只要找到合适对应规则,可以推导出任何结论。

为了证明自己的推理有道理,科赫还将他的思路归结为溯因法。所谓溯因法,是皮尔斯提出的推理方法,即某个假说H能说明某个领域的已经观察到的实验事实,就有理由认为H是对的或可用的。简单的说,溯因推理基本上就是猜。

因此,科赫说自己用的是溯因推理,并没有给IIT多大的辩护效力。更重要的是,或者说真正有效的,是IIT能推导出诸多科学结论,能够被科学家所验证,从而推动意识理论的进步。

恰恰是这一点,是别人攻击IIT的痛处。

在《生命本身的感觉》中,科赫根据IIT提出一些推论。但是,这些推论不少反直觉,并且很多看起来难以用科学实验方法检验。上述前后脑区的差别,算是难得的可以判别IITGNWT的检验蕴含。

其他许多推论,让人很有些哭笑不得。比如,可以运用IIT制造意识测量仪,测出各种有机体不同的意识水平。这个想法直接让我联想起“抓鬼仪”。

再比如,所有有机体都有意识。这个想法的问题是:“意识是体验”我看直接就包含“动物有意识”的结论,因为大家普遍觉得动物知道冷热欣疼。于是,我的怀疑是:科赫是想坚持泛心论或有灵论而相信IIT的,还是相信IIT才坚持动物意识论的?前者是价值观——反对人类例外主义——先行,后者才是科学推导。

实际上,科赫明确给出了三个支持哺乳动物有体验的理由:1)所有哺乳动物在演化上都是近亲;2)神经系统的架构在所有哺乳动物中都高度保守;3)哺乳动物的行为与人的行为类似。我觉得这只能支持人也是一种哺乳动物,而不是支持它们有意识。

再比如,IIT认为存在没有任何内容的纯粹体验,这就是冥想者、禅修者所达到的境界。这样的预测无法科学检验就算了,还和宗教挂上钩,容易被人认定是伪科学。这个地方我有些不解:科赫认为体验有结构但不一定有内容,但又说所有体验必定包含大量信息,难道大量信息不是内容吗?

再比如,科赫推导出两个或更多心智可以组合成超级心智,只要整合信息达到某个阈值。在书中,他还专门说到与妻子心灵相融但还达不到阈值,这立刻让人联想到密宗密法。

总之,科赫理解的IIT更像是某种形而上学,而非自然科学理论。这种理论反对计算主义,区别于一般的泛心论,即有机体有意识而不是世间万物皆有灵魂。据此出发,他否定了计算机可能产生意识,因为“数字计算机仅具有微不足道的内在存在”,而“心智上传是徒劳的”,因为心智是体验而不是计算。

科赫也攻击行为主义,因为行为主义忽视体验、内省这些东西的。可他理解的IIT属于什么呢?我觉得是某种武断的现象学气质的有机体泛心论,很可能与当代西方政治正确不无关系。为什么?这种政治正确讲人与动物、自然的平等,主张大家都是主体——一句话说:人,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我并没有认为这有什么不对。但问题是,这是价值观的选择,而不是自然科学。

最后,科赫的书让我想到失语症、裂脑人的例子,说明人的智能并非止于语言智能。最近,语言智能、多模态智能、具身智能和空间智能的讨论很热,下面我会集中思考这方面的问题。这一点要谢谢科赫,而且这些讨论我也邀请李恒威教授参与。


图片